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C汽车内饰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

3C汽车内饰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

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申请编号:A2016111113C证书号:编号:2016/02编制:审核:批准:版本:2016A生产者:【生产厂编号】生产者地址:目录第一章职责和适用范围……………………………………………………………… (3)第二章产品涉及的标准……………………………………………………………… (4)第三章产品关键原材料、过程、成品检验的控制项目规定 (5)第四章试验设备、人员的控制要求 (6)第五章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申报、变更和执行要求 (7)第六章生产不一致性情况的处理规定 (10)附表一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 (13)第一章职责和适用范围1.职责:1.1品保部负责产品生产线上的过程抽样检验、例行检验及定期确认检验;1.2品保部负责产品所用外购关键零部件或原材料的进料检验及定期确认检验;1.3生产车间负责产品关键过程的控制及过程检验;1.4技术开发部负责证书的申报、管理,认证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控制及建立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控制体系文件;1.5品保部负责认证变更控制;生产不一致时的纠正、预防或召回措施。

2.适用范围2.1适用于产品生产线上的例行检验、抽样检验、确认检验;2.2适用于产品关键零部件或原材料的进料检验及定期确认检验;2.3适用于产品关键过程控制;2.4适用于产品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认证变更控制、生产不一致时的纠正、预防或召回措施、认证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控制及建立质量保证能力要求控制。

第二章产品涉及的标准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11-09:2014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汽车内饰件1109-2014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细则-汽车内饰件第三章产品关键原材料、过程、成品检验的控制项目规定1.关键原材料、过程、成品检验项目确定技术开发部编制《产品特殊和过程特殊特性》(02-02-08)、《过程流程图》(02-02-15)、《作业指导书》、《产品》、《控制计划》(02-02-20)、《试验大纲》等来规定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清单、关键制造和装配过程、试验项目、试验方法标准、偏差范围;技术开发部根据上述输入文件制定《外购件检验指导书》《检验基准书》来规定认证产品试验项目和频次。

2.关键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的检验按照《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09-19)中关于原材料入厂检验部分相关规定执行。

a)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由供应商完成,我司通过产品定义或标准、质量协议,技术协议以及新品批准、确认的供应商自检报告向供应商提出明确的要求;b)来料检验员按照《外购件检验指导书》对每批材料外观、尺寸进行抽检,来满足认证规定的要求,品质负责保存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录以及供应商的合格证明和有关数据。

3.关键过程在过程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工艺设计人员应依据《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程序》(02-02)及《产品特殊和过程特殊特性》(02-02-08),在工艺过程设计中确定过程特殊特性,明确最佳过程设计参数(包括参数设计及材料选用等);同时,根据所确定产品及过程特殊特性,确定关键控制工序,并在《过程流程图》(02-02-15)、《控制计划》(02-02-20)、《作业指导书》中规定并标注。

各车间生产现场作业人员在生产作业前进行首件确认,并填写《首件确认单》(09-19-03),《设备点检表》(03-11-07),生产稳定后按照要求如实记录到《注塑巡检记录表》(09-19-02)《装配/焊接巡检记录表》(09-19-10)。

4.成品检验产品检验按照产品检验和《内部审核控制程序》(08-18)中的产品审核相关规定执行。

a)检查员负责巡检的实施;b)生产人员根据首件进行自检;c)品保部在生产过程中根据检验指导书规定的项目、频次、判定的标准进行;d) 品保部根据产品审核年度计划、产品审核指导书进行全尺寸检验和性能试验,阻燃性实验由公司委托外部有资质的实验室完成。

第四章试验设备、人员的控制要求试验设备的控制认证产品检查设备、人员的规定和要求根据《监视及测量设备控制程序》(07-17)、《设施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03-11)相关规定执行1、实验室设备:a) 实验员负责提出实验室检测设备的配置计划,组织检测设备的验收,组织编写检测设备的操作规程。

b) 实验员编制实验设备的检定校准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按照检测设备的使用、维护要求熟练地操作检测设备.c) 实验员负责检测设备的维护,建立检测设备档案。

2、量、检具:a) 质量工程师负责提出量、检具的配置计划,组织量、检具的验收,组织编写量、检具的操作指导书。

b) 质量工程师负责编制量、检具的周期检定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按照量、检具的使用、维护要求熟练地操作检测设备.c) 品保部负责对检具进行日常保养,设备负责人负责建立检测设备档案。

试验人员的控制为确保本公司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工作人员都具有胜任其岗位工作的能力,对关键工序人员、检验人员、试验人员等均需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具体要求参见《人力资源管理程序》(02-10)。

第五章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申报、变更和执行的要求1 目的长沙恒冠有限公司为有效控制批量生产的产品及认证产品申报技术资料的一致性,建立能保证生产一致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编制《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以保证认证产品的生产一致性。

为确保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的执行及有效实施,特制定《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的实施要求作为工作纲领。

2 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的申报、变更、和执行过程。

3 职责3.1 技术开发部3.1.1技术开发部负责认证产品相关技术资料的申报。

3.1.2 技术开发部负责《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和《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执行报告》的编制及修改,并上报;3.1.3负责项目阶段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认证资料的提供及发生变更时认证资料的重新申请提交3.2品保部3.2.1 对《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执行报告》中提出的不一致责任问题点,制定纠正预防措施;3.2.2品保部负责产品的一致性控制计划中相关要求的检验。

3.2.3品保部汇总一致性检查执行报告,并将检查不一致的问题点通报责任部门,跟踪验证纠正/预防措施3.3生产部3.3.1负责量产阶段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的执行3.3.2对《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执行报告》中提出的不一致责任问题点,制定纠正预防措施;3.4综合管理部3.4.1负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商信息发生变更时,及时将变更信息通知到品保部、技术开发部、生产部。

3.4.2对《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执行报告》中提出的不一致责任问题点,制定纠正预防措施;3.5各责任部门对《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执行报告》中提出的不一致问题点,制定纠正预防措施;4 工作程序4.1 《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的申报4.1.1 编制要求生产控制部根据11-09: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汽车内饰件》、1109-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和细则――汽车内饰件产品》的要求编制《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

4.1.2 申报审核:生产控制部应及时将更新版的《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通过部门领导审核后,上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并申请实施工厂审查。

4.2 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的变更4.2.1当产品的规格型号、结构、性能参数、产品工艺、关键工序等发生变更时,研发中心及时将变更信息通知生产部,同时提交申请资料,生产部核查《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如需要变更则重新向提出申请;4.2.2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名称、地址、供应商变更、原材料规格型号)等发生变更时,综合管理部及时将变更信息通知生产部和研发中心,生产部核查《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如需要变更则重新向提出申请;4.2.3凡《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发生变更时,除在执行报告中进行变化说明外,企业还应另向认证机构提供一份新版本的《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

4.3 《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的执行:4.3.1研发中心负责工艺类文件的一致性;4.3.2生产车间负责根据工艺文件、检验文件保证产品生产过程的一致性;4.3.3生产部负责检验文件和记录的一致性;4.3.4综合管理部负责采购零部件、原材料持续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并对供应商法规零部件证书进行有效性确认。

4.3.5生产部负责入库产品标识的一致性确认。

4.4 《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的审核4.4.1 内部及外部审核时对《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4.4.2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对公司实施工厂生产一致性现场审查。

4.4.3 政府部门及其他相关的单位监督审核对《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4.5 《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执行情况总结4.5.1 品保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对认证产品进行的生产一致性核查4.5.2 综合管理部对采购法规零部件证书的有效性及供应商《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核查,并将确认结果通知品保部。

4.5.4 技术品保部根据各部门上报的变更信息编制《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执行报告》,同时技术品保部将更新版的《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上报。

第六章生产不一致情况的处理规定1 目的长沙恒冠塑胶有限公司为了及时处理在生产一致性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不一致情况,确保出厂产品生产的一致性,制定了生产不一致情况的处理及产品追溯规定。

2 范围适用于公司以获得产品认证的汽车内饰件产品。

3 职责3.1 品保部3.1.1负责监督管理生产不一致的改善情况;3.1.2负责不一致产品的变更申请;3.1.3负责生产完成产品及认证产品的一致性检验;3.1.4负责产品生产不一致情况的统计分析、通报及改善跟踪、验证;3.1.5负责采购件出现的不一致问题的调查及改善跟踪、验证;3.2技术开发部3.2.1负责向客户通报产品召回信息。

3.2.2负责项目产品生产过程中不一致问题的调查和改善3.2.3负责项目产品信息申报过程中不一致情况的调查及改善;3.4生产部负责量产产品信息申报过程中不一致情况的调查及改善;3.5各责任部门负责产品生产过程中不一致问题的调查及改善;4 工作程序4.1 生产不一致信息来源4.1.1 通过纳入不良、自工程、后工程及市场索赔质量问题信息,在产品质量改善过程中,出现结构、原材料、供应商、工艺等影响生产一致性的变更信息;4.1.2零部件生产一致性检验过程中出现的不一致信息;4.1.3 产品例行检验过程中出现的生产不一致信息;4.1.4 确认检验结果中出现的产品不一致信息;4.1.5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过程中出现的生产过程不符合标准的信息;4.1.6 由于产品改善出现的产品设计变更信息;4.1.7 验收零部件时出现的产品配送不符合信息;4.1.8 产品终检时出现的不一致信息;4.1.9 在销售产品时出现的产品信息不一致情况;4.1.10品保部负责收集流入市场的不一致产品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