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 流行于中国古代民间的相地术也称风水术,古代许多的民居,甚至许多的城市、乡村选址都是严格按照风水理论进行踏勘后确定的。
这种风水理论体现的人地关系是()A. 地理环境决定论B. 天人合一论C. 人地伙伴论D. 人类中心论【答案】B【解析】所谓“风水”,是相地术的一个俗称。
按中国的传统习俗,大凡兴工动土,都要察看地形环境,看它是否得“风”得“水”,然后择宜土,避凶地。
风水学反映的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体现的是天人合一论,故答案选B项。
2. 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 古希腊时期的人地关系已经得到了和谐发展C. 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 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答案】D3.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图中正确反映人地伙伴论关系的人地关系模式图是_________图。
(2)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中,属输入、输出方向错误的是_________图。
(3)四图中强调了人类社会对环境的作用,未提及环境对人类社会反馈作用的是_________图。
(4)四图中只强调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的是_________图。
【答案】(1)D(2)A(3)B(4)C【解析】(1) 人类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就是反馈作用。
不利于人类的反馈作用就会产生环境问题。
故D 正确。
(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而A图表示人类从环境中输入废弃物,而将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故错误。
(3)B图中四支垂直箭头均表示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而没有环境对人类社会反馈作用。
(4))C图中四支垂直箭头均表示环境对人类社会对的反馈作用,而没有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
4. 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矛盾最尖锐的一种人地关系是()A. 人地伙伴论B. 天命论C. 地理环境决定论D. 人类中心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
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机械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人们片面强调人类的作用,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的对象,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视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在工业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向环境大量索取资源,超过了环境的供给能力,且大量排放废弃物,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故人地矛盾全面激化。
该时期的人地关系为人类中心论,故答案选D项。
5. 天然橡胶一般生活在北纬18°以南地区,而我国的天然橡胶却可以在北回归线附近的西双版纳大量生长,这体现的人地关系是()A. 人类中心论B. 地理环境决定论C. 天命论D. 人地伙伴论【答案】D【解析】西双版纳虽然纬度偏高,但局部地区小气候条件优越,全年高温多雨,适宜天然橡胶生长,当地居民积极引进天然橡胶,并对其品种予以改良和精选,成为我国重要的天然橡胶种植区。
这一案例体现了人地关系的协调。
故答案选D项。
6. 当生态赤字为负值时,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看是使用了别国的资源,从全球的角度看是盗用了下一代的资源。
这句话中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A. 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B. 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C. 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D. 经济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答案】C【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因此使用了别国的资源,体现了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盗用了下一代的资源,体现的是持续性原则。
故答案选C项。
7. 下图反映了过去两千年来南极海豹毛中汞含量的变化,从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①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富集了汞元素②人类对南极地区的影响从人类登上南极大陆开始③汞含量的变化与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有关④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环境代价的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以南极海豹毛中汞含量的时间变化图为背景命题,很有新意,考查了读图分析能力及对环境问题产生影响的理解能力。
据图看出,南极海豹毛中的汞含量的变化受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且由来已久,从另一侧面来看,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汞)通过洋流循环及海洋生物扩展到了南极地区,并且人类文明越发达,对南极地区的污染愈重,故①、④正确。
据图看出,人类对南极的影响在未登上南极就已开始了,故②错;图中信息显示汞含量的变化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故③错。
故答案选C项。
8. 对冰川加速融化产生的结果表述错误的是()A. 可以改变当地地貌B. 可以加速水土流失C. 从长远看,可以改善灌溉条件D. 增加了灾害危险【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利用地理学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冰川加速融化会使地表径流增加,加速流水侵蚀,水土流失等作用,增加洪涝、泥石流等灾害的危险,可以改变地貌;从长远来看,冰川加速融化会导致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不但不会改善,反而会受限制,所以应选C。
点睛:北极冰川融化的危害: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水域面积增大。
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
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
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9. 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A. 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B. 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C. 人类活动都会对生物体带来灾害D. 人类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答案】D【解析】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很多问题,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A项错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逐渐认识到征服自然会招致自然的报复,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B项错误;人类活动对周围环境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种,人类活动不会只给生物带来灾难,C项错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D项正确。
故答案选D项。
10. “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应持的环境观是()A. 人地伙伴论B. 人类中心论C. 地理环境决定论D. 天命论【答案】A【解析】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环境观是人地伙伴论;人类中心论只注重人的主观性,地理环境决定论和天命论都过分强调环境的作用,人类与环境对立。
选择A。
11.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除经济和技术水平低的原因外,还有()A. 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发达国家多B. 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C. 对环境问题的无知D. 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环保意识强【答案】B【解析】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更侧重于污染,因为其消费量大,排放废弃物多;发展中国家更侧重于生态破坏,因为其发展的需求更迫切,向大自然索取多,发展中国家压力大,人口增长快,环境问题更严重。
故答案选B项。
点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差异:12.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企业,违背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A. 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共同性原则D. 协调性原则【答案】A【解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的企业,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违背了公平性原则。
故选A。
13. “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 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共同性原则D. 长期性原则【答案】B1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A. 地理环境决定论B. 可持续发展论C.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D. 人定胜天【答案】D【解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反映了“人和最重要”因此体现了人定胜天思想。
故选D。
15. 环境自净能力是指()A. 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B. 环境净化自身的能力C. 环境对自然资源的补给和再生的能D. 环境给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能力【答案】A【解析】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这种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环境自净能力。
故答案选A。
16. 下列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全球环境的是()A. 德国境内莱茵河水的污染B. 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C. 北美洲西部草原的荒漠化D. 华北平原的土地次生盐碱化【答案】B【解析】莱茵河是国际性河流,莱茵河水污染会影响整体莱茵河流域,但不可能影响到全球;巴西热带雨有全球环境效益,可能影响到全球,B正确;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与当地气候干旱有关,湿润地区不会出现,不可能影响到全球。
17. 下列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的是()A. 土地盐碱化B. 大城市郊区的垃圾山C. 土地荒漠化D. 水源枯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大城市郊区的垃圾山属于固体废弃物污染,即属于环境污染也属于环境问题。
B项正确。
A、C、D三项属于人类不恰当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不属于环境污染。
由此分析可知,B为正确选项。
考点:属于环境污染的环境问题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环境污染与环境问题的认知能力。
18. 努力保护生物群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 持续性原则B. 共同性原则C. 公平性原则D. 以上都不是【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
尊重和关心保护生物群落,体现我人与动物间的公平相处,是公平性原则。
选C正确。
点睛: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
所谓时间上的公平,又称“代际公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所谓空间的公平,又称“代内公平”,可持续发展观认为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是平等,应互相尊重,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危机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的自然资源,同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并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