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结构概念设计优化的认识产品中心设计一部杨英瑜0 前言建业网校登载的“结构成本控制的管理思路和技术方法”,仔细阅读,觉得对成本控制,确实很有帮助,但文章只给出思路及若干值得关注的工程结构问题,然而没有答案;对这些问题,如果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是可以较为完满解决的,但房地产行业的实际情况,往往是立项后,建筑方案一确定,希望施工图立等可取,这样,要想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周期及工期,都有困难,因为商机不等人,故想从结构概念设计优化的角度,先从一些影响较大的局部问题,进行概念设计优化分析,对控制结构成本,比孤立地对单个问题的分析[1],也许会更有好处;本文将结合以往的工程实践,对某些项目的基础工程案例,进行分析,以求对开发新项目时,能起点借鉴作用。
一、结构设计优化的前景2006年6月份,我国召开“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工程院江欢成院士在他的报告中指出[2] : “我国优化设计工作方兴未艾,大有可为。
…它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伟大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在建筑行业中的落实”。
然而在比较讲究经济效益的房地产行业,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可能有技术层面的原因,文献[3]指出:建筑结构构件的断面尺寸是离散量,规范中的一些要求、实际设计时的约束和约定,很难用显式表达,一个稍大的工程结构,设计变量及约束条件都很多,……凡此种种,都要求要有很实用和方便的软件工具,这可能是妨碍结构设计优化普遍推广的原因;目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单位也不少,文献[2][3]的单位就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文献[2]介绍,经他们优化过的工程,在实物工程量上,可节约5%~10%,甚至更大,而在建筑空间和平面使用方面,带来的效益更大;作为有十五年开发经历的建业集团,年开发量200万㎡(见建业网集团简介),要想结构成本,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开展结构设计优化,应该是提到日程上来的时侯了。
二、目前结构设计优化的一些具体做法1)、复核性的优化文献[2]介绍的案例中,很多是在既有施工图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笔者把这种做法称为复核性的优化,因为甲方认为建筑、结构不尽合理或配筋过多不经济,委托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以求克服某些缺陷或降低成本,这种做法,不是全面、全过程的优化,往往带有原设计的弱点,但经过优化后,建筑、结构的使用功能得到相当大的改善,优化设计的周期较短,直接经济效益,也很可观,故甲方很容易接受这种做法。
这种做法也有实际问题,如修改设计的费用、责任问题,文献[2]的作者江院士还坦言:“好朋友劝我不要搞,因为得罪人,特别是得罪同行,得罪老朋友”。
虽如此,江院士还是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继续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毕竟是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2)、全面优化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说从立项、建筑结构方案、施工图设计、施工阶段、交付使用,每一个环节都有定位及需要优化的问题,目前房地产行业,全过程、全面开展优化设计的不多,可能有前面分析的技术问题和社会因素;不管怎样,优化设计终归是个方向。
3)、限额设计与设计单位粗略结构概念设计的优化结构设计,对工程成本的控制,关系重大,是公认的事实,甲方为了约束设计单位,推行限额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含钢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工程界十分重视,今年《建筑结构》杂志,连续发表论文[4 ] [5],讨论混凝土结构的含钢量,从表1~3可发现含钢量是一个范围,同一种结构的含钢量伸缩性很大,为了满足限额的需要,在结构方案选型时,设计单位凭经验,进行粗略比选,然后界定结构方案,在降低结构成本方面,确实起了一定作用,但这是很不够的,因为同一工程,同类型建筑[4],不同设计人员的设计,钢筋含量相差可达20㎏/㎡。
住宅类混凝土结构的含钢量(㎏/㎡)表1框架剪力墙框-剪多层小高层高层小高层高层高层≦6层 7-11层≧12层25~40 35~50 50 ~60 25~50 55~75 40~85 混凝土结构的综合楼和商厦的含钢量(㎏/㎡)表2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框-剪框(筒)-筒多层高层高层高层超高层高层综合楼 30~ 50~ 70~ 50~ 145~ 55~10560 100 120 120 210 (45~95)商厦 40~ 50~ 60~ 65~ 70~ 60~100 120 170 140 225 110单层排架厂房混凝土结构的含钢量(㎏/㎡)表3冷加工热加工重型厂房轻工食品仓库吊车<75t40~50 50~65 75~80 40~60 30~60注:○1表1~3不是国家定额,只是通常的情况。
○2表中的数值,不考虑地下室和桩基,如考虑桩基,约要增加10%。
○3地下室单独计算时,含钢量为80~490㎏/㎡,上限为人防地下室。
三、结构概念设计优化的一些原则设计的主体是设计院,工程的成本高低,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设计单位的专业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但它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甲方的专业控制能力,也就是说,甲方的专业控制能力强,就能促使设计单位提高施工图的设计质量,优良的设计,工程的成本,一定比较合理,有文献介绍[4],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总造价5%~10%,甚至20%。
因此,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各个工程环节,甲方人员,一定要在概念设计方面,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力,以便和设计单位沟通,例如:1)、关于建筑方案影响含钢量最大的因素,是建筑方案,如开间、进深、层高、平面形状的凹凸、竖向立面的缩进、悬挑等,都对结构含钢量有深刻的影响,故“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JGJ3-2002.J186-2002)”的4.3、4.4、4.5节,对结构平面、结构竖向布置、楼盖结构的选择,都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就是这个道理。
2)、基础方面能用浅基础,不用深基础,浅基础的持力层,能放在老土上,不放在回填土上,当然,各种基础类型还有各自的特点,很重要一点就是认真学习地勘报告。
3)、竖向承重结构的选择能做落地剪力墙,就不做框支转换层;能使短肢剪力墙减少就尽量减少;长墙肢有利于降低竖向构件的配筋率,减少暗柱数量;大开间剪力墙体系与小开间体系相比,使用功能灵活,经济指标合理,是高层住宅的发展方向;多层或低层住宅可用砖混结构。
4)、楼盖的梁、板结构系统楼盖的梁、板结构占结构总造价约9%~13%,其重量占房屋重量的22%左右,所以,选择合理的楼盖体系非常重要;用钢量最多的是井字楼盖,其次是现浇梁板式楼盖,因施工简单,目前使用的仍很多;用钢量较少是无粘结预应力无梁楼盖、预应力框架扁梁密肋楼盖;空心的大板结构比传统的大板结构,大约可节省该部分造价的20%;楼盖结构体系,近来有很多新结构,新体系,可供选择。
5)、用高强度钢筋代替强度较低的钢筋,会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因为钢筋的强度比:3级钢/2级钢=360/300=1.2;3级钢/1级钢=360/210=1.71;2级钢/1级钢=300/210=1.42;而价格比[4][5]=3级钢/2级钢=1.05~1.07,实际可省钢材=14%~12%。
6)、配筋设计的精细化,主要控制:(实际配筋)/(计算配筋)的比值,有的设计单位认为,从安全而论,取(实际配筋)/(计算配筋)=1是可以的,但因钢筋直径有级差,取值=1,很难做到,如果能在1.1或1.2左右排迴,是可以做到的,不然,配筋量就要增加。
7)、非承重内、外墙体的选择,对结构重量及造价影响都很大,有很多新型墙体,可供选择。
以上是从几个环节,简单描述了结构概念设计优化的一些原则,如果想深入一步,可参阅本文的参考文献及建业网校登载的“结构成本控制的管理思路和技术方法”,有很多案例及细则,可供参考。
四、要关注的几个误区1)、搞优化设计,是牺牲结构安全度来降低结构成本,这是误区,其实,优化设计,是在整个结构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择优组合,达到结构体系的各个环节互相协调作用,是提高了结构的安全度。
2)、结构越刚越好,这也是误区,结构刚性大,地震力就大,尤其局部刚性大,地震影响更坏,这是普遍规律,结构优化设计,择优组合,正好克服了这方面的缺点。
3)、配筋越少越经济或配筋越多越好,这也是误区,因为配筋要符合:ρmin ≦ρ≦ρmax,超出这个限值,结构是脆性破坏,这是不允许的。
五、案例分析[案例1]工程概况:某住宅小区,是11层小高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因按常规浅基础设计时,持力层的承载力不够,因此,地勘报告建议用CFG桩基,桩长16M,桩径400㎜。
技术分析:1)、设计院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用CFG桩基,虽然安全有保证,但从工期及经济分析,不合理,应改为换填地基,无论从安全、经济、工期考虑,都是合理的选择。
2)、项目公司将问题提到集团,经有关方面对设计院的意见,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任何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都应从安全性、可行性、经济性进行全面分析,然后选择;本工程的地勘报告,只显示按常规浅基础设计时,持力层一层的承载力不够,没有其它不良地层,采用换填技术,只要做到逐楼施工,逐楼检查,严格把关,本工程采用换填地基是可行的。
3)、这是能用浅基础,不用深基础的一个实例,也是结构概念设计优化的实例,因为从概念设计,就可推断换填是可行的,当然,概念的定性,还要靠结构计算的定量结果来实现。
经济分析:根据该项目工程部提供的“地基处理方案经济分析报告”,用砂:石=4:6的级配,厚度=600㎜,进行换填处理,可节省将近300万元,效益可观。
[案例2] [6]工程概况:图-1是某项目样板区A~D栋的平面布置图,是经过简化,定位的轮廓及尺寸,不是很确切,仅表示大概的相对位置;底部是一层地下室,上部是住宅,短肢剪力墙结构,虚线部分,从三层才与主体结构相连, 基础是脱开的;原方案是桩基础,后来要求用天然地基,经计算,地基承载力能满足要求,但因结构较为复杂,层数不一致,荷载分布不均匀,如何控制不均匀沉降,是关键问题。
技术分析,专家的意见:1)、设计院提出很多方案,进行讨论,如采用沉降缝分割,这是比较可靠的,但在住宅的房间有沉降缝,影响美观及使用;如不用沉降缝,用后浇带,不均匀沉降如何控制,也是问题。
2)、为了慎重起见,甲方邀请设计院及郑州市有关方面的专家论证,倾向性意见:地基承载力能满足要求,可进行较详细的沉降计算,分析沉降差,根据沉降差和上部结构,用后浇带划分结构单元,只要施工流程合理,并适当加强上部结构,控制不均匀沉降产生的结构内力,不致使结构开裂,是可能的。
经济分析:1)、设计院根据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详细设计,加强了地下室及上部结构,这部分工程量是增加了;施工单位认真施工,也增加了一定的控制费用;虽然没有与桩基进行详细比较,按常规,费用是省的。
2)、现结构已交付使用多年,没有发现异常,争取了工期,就是效益。
注:因为后浇带平面图较复杂,故在图-1的平面示意图中从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