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2.1.2 施工单位应搜集勘查设计及监测资料,收 集当地水文气象资料,以及治理区的地表迳流资料 等。
2.1.3 施工单位应安排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现场踏 勘,了解地质灾害体的现状,明确治理工程的布置 区域,熟悉施工现场条件。
2.1 技术准备
2.1.4 施工单位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 纸,参加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明确设计意图和施 工要点,形成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记录。
1.3 重大复杂的地质灾害防治施工方案,应进行专家评 审论证。
1.4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前,必须具备完整的勘查设计资 料,勘查设计成果深度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1.5 施工前业主或监理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进 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熟悉工程图纸,明确设计意图,提 出施工技术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
2.1.5 施工单位在熟悉勘查和设计文件、了解施 工现场条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选择施工工艺, 有针对性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1 技术准备
2.1.6 业主应组织办理测量基准点的移交,测量 基准点一般不少于3个。施工单位应对移交的测量 基准点进行复核测量,经复核精度满足工程测量要 求时,方可作为施工放线的基准点。
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 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规模分类表(国土资源部第30号令)
规模
工程总投资 (万元)
勘查经费 (万元)
保护人员 (人)
保护财产 (万元)
大型 中型 小型
≥2000 ≥500~<2000
<500
≥50 ≥30~<50
<30
≥500 ≥100~<500
2.1.7 施工单位应按工程测量要求布设测量控制 网点,测量控制网点应能够控制整个施工区域,并 设固定标识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2.1.8 施工单位应完善开工前的报批手续,准备 施工技术资料,须在取得监理单位认可后方可开工。
2.2 场地准备
2.2.1 施工前按现场平面布置图的要求规划临时 设施占地,进行临时征地及青苗赔偿。
3.1.3 抗滑桩一般采取人工开挖,邻近地表水体的抗 滑桩不宜在地表水面以下人工开挖。
3.1.4 抗滑桩须跳挖施工,不得同时开挖,应采取间 隔跳挖。如滑坡稳定性较差,应采取二桩跳挖或多桩跳 挖,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方可开挖相邻抗滑桩。
<100
≥5000 ≥500~<5000
<500
治理措施:
崩塌:排水、削坡与清除危岩、支撑与坡面防护、 拦挡、锚固、灌浆加固等;
滑坡:疏干排水、削坡减载、阻滑支挡、前缘压脚、 改良滑带等;
泥石流:以排导为主,辅以拦挡、防护、跨越和穿 过工程。
本内容包含:基本规定、施工准备、抗滑桩施工、挡土 墙施工、削方减载及回填施工、预应力锚索施工、排水 工程施工、护坡工程施工、环保和安全措施、成品保护 等。
1.13 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治理的地质灾害体的稳定,不得 因治理施工降低地质灾害体的稳定性。
1.14 施工期应有防灾预案,做好防灾预演,以确保突发 灾情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15 施工完成后对施工质量检验检测,并对工程实体进 行验收。
2.1 技术准备 2.2 场地准备
2.1 技术准备
2.1.1 施工单位应组建项目管理机构,选定以项 目经理和项目总工为核心的项目管理班子,设置项 目管理部门,分工明确,权责清晰。
2.2.2 进行场地临时设施建设,包括做好施工场 地平整、供水供电接入、规划布置生活区、办公区、 修建临时道路等工作。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材料堆放及加工场地尽量靠近治理工程 区,应做好临时排水措施,场地宜硬化处理。
2.应保证施工用水、用电,采用工业用电时应 有备用的电源,施工水质水量应满足施工及相关规 范的要求。
1.6 临时设施需满足施工要求,如临时施工道路、临建设施、 供水供电等。
1.7 临建设施应避开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影响区域,防止施 工期产生次生灾害。
1.8 施工过程中应同步开展施工地质工作,记录及追踪施工 过程中的相关地质条件变化情况。
1.9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施工监测,掌握地质灾害体的稳 定情况及变形特征,做好监测记录,当出现变形加剧, 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妥善解决。
1.10 应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掌握质量控制的 重点及难点,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和验收要求。
1.11 应制定详细的安全保证措施,识别危险源,掌握保 证安全的要点,确保施工人员及周边居民和设施的安全。
1.12 按照信息法施工要求,根据施工情况及时反馈设计, 并根据施工地质和监测数据对设计和施工方案及时调整, 所有变更应得到设计和监理方认可。
2.2 场地准备
3.临时用电应进行设备总需容量计算,变压器容量 应满足生产用电负荷要求,临时用电的布置须执行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规定。
4.生活区、办公区宜分开,并应符合相关安全文明 生产的要求。
5.临时道路线路布置应方便施工,路面宜硬化处理。 道路的宽度、坡度、转弯半径等必须满足施工车辆 行驶要求,路堑或路堤边坡应进行必要支挡。
1.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必须由具备相关施工资质及 经验的单位承担,并应配备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 人员。
1.2 开工前应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重要 的分项工程应编制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 计应积极采用和推广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及先进材料。 施工组织设计须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并报监理工 程师审批后实施。
2.2 场地准备
2.2.3 对所有进场设备应专门验收。设备性能应 能满足施工要求,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应做好 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等准备工作。
2.2.4 应组织适量的施工材料进场。施工材料应 满足施工质量要求,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 证,必须见证取样,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2.2.5 对存在弃土的施工项目,应对弃土场地进 行调查,弃土边坡应保持稳定,并不得损坏周边环 境,弃土坡脚宜设置挡土墙。
3.1 一般规定 3.2 桩孔开挖 3.3 钢筋制作安装 3.4 混凝土浇筑 3.5 桩间挡土板施工
3.1 一般规定
3.1.1 按设计桩位测量放线,桩孔现场位置应与设计 坐标一致,设置的桩轴线定位标志在施工期应长期保留 并定期复核。
3.1.2 抗滑桩施工区应加强现场管理,非施工人员不 得随意进入施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