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精简版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精简版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多见于器质性器质性精神障碍。

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是临床上最常见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

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

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和另外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化声: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奔逸: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随境转移、音联、意联。

多见于躁狂症。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困难。

表现为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多见于抑郁症。

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破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表现为患者的一个句子和一个句子之间缺乏联系。

语词杂拌,思维不连贯。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象征性思维:属于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

内容与事实不符,但坚信不移;与患者本人有关;个人独特性;内容有时代色彩。

原发性妄想:指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包括突发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

是精分的特征性症状。

妄想心境:患者感到他所熟悉的环境突然变得使他迷惑不解,而且对他有特殊意义或不祥预兆,但很快即发展为妄想。

关系妄想: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的。

如别人的讲话,吐痰,咳嗽都与他有一定关系。

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顺行性遗忘: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

遗忘的时间和疾病同时开始。

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界限性遗忘: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有关。

见于癔症。

情感低落:患者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觉得自己前途灰暗,严重时悲观绝望而出现自杀观念及企图。

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

恐惧:指面临不利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

表现为紧张、害怕、提心吊胆,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气急、出汗、四肢发抖,甚至大小便失禁等。

常导致逃避。

恐怖症。

不协调性兴奋:指患者的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

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

见于抑郁症等。

蜡样屈曲:在木僵基础上出现的,患者肢体任人摆布,较长时间似蜡塑维持不动。

见于精分紧张型。

违拗症:患者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及相反的行为。

多见于精分紧张型。

自知力: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

Cotard综合征:是以虚无妄想和否定妄想为核心症状的一种综合征。

Ganser综合征:指患者回答问题时表现出能理解问题,但做近似而不正确的回答,常伴有时间、地点和人物定向障碍。

谵妄:急性脑病综合征。

是多种器质性原因引起的暂时性脑功能全面紊乱,其特征是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改变,意识清晰度下降或觉醒程度降低。

遗忘综合症:是以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无觉醒障碍,无其他认知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一种器质性综合征。

常见错构、虚构,严重常有定向障碍。

无意识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执行功能等认知障碍为特征,同时伴有精神行为异常和社会生活功能减退。

偏执性精神障碍:一组包括不能归类为器质性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以长期妄想为唯一或最突出临床特征的各种障碍。

妄想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特点,可伴有幻觉,患者意识清楚,智能良好,病程进展较慢,人格保持相对完整。

1.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临床特征:1)思维症状: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妄想,被害妄想及关系妄想最多见;特征性:思维播散、插入、被夺、被控制感、被影响妄想、被动体验;联想障碍:思维散漫、贫乏、破裂,逻辑推理障碍,语词新作。

2)感知觉症状:幻觉;幻听最常见,争论性、评论性、命令性。

3)情感症状:情感淡漠及情感的不协调。

4)认知缺陷症状:注意障碍,记忆障碍,学习障碍,执行功能障碍,社会认知障碍。

5)意志与行为症状:意志减退或缺乏,病理性意志增强,意向倒错,矛盾意向;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蜡样屈曲、违拗症),刻板动作,模仿动作,作态。

6)人格改变:分裂样性格。

7)其他症状:自知力缺乏;神经系统软体征。

常见临床类型:偏执型,紧张型,青春型,单纯型,其他类型(衰退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1.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以及阴性症状。

阳性症状:正常功能的过度发挥或扭曲,系指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等。

阴性症状:正常精神功能的减退或丧失,其核心是动力或欲望的缺乏,精神活动的缺乏,包括思维贫乏、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等。

1.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

在明显的精神症状出现前,患者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

性格改变;类神经症症状;敏感多疑;行为反常;工作学习能力下降。

l.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

(乱)青春期起病,起病急,发展快,2周内达高峰,预后欠佳;以情感改变为主要表现(情感肤浅、不协调);思维散漫破裂、言语不连贯,有时伴有片断幻觉妄想;行为不可预测,缺乏目的性。

1.紧张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

(僵)起病急,预后相对较好,,目前有减少的趋势;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表现,交替出现抑制和兴奋;抑制是表现为木僵或亚木僵,兴奋时表现为刻板动作或言语、或短暂的冲动行为、或重复言语或动作。

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疑)最常见,发病稍晚,多在30岁前后,尽早治疗预后较好;以偏执性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幻听)和知觉障碍;情感、意志和言语障碍以及紧张症状不突出,较少出现显著的人格改变和衰退;1.单纯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

(懒)多发于青少年期,潜隐起病,逐渐进展,就诊晚,预后差;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包括思维贫乏、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等;伴有显著的个人行为改变,表现为显著地丧失兴趣、懒散和社会退缩;缺乏任何幻觉、妄想或其他既往精神病性发作的病史。

2.心境障碍的临床分型和各型特点。

躁狂发作;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持续性心境障碍;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

1)躁狂发作:典型症状: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

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躯体症状。

2)双相障碍: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混合发作指在一次发作同时出现躁狂和抑郁症状。

3)抑郁发作:典型症状: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

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症状。

4)持续性心境障碍:包括环性心境障碍(心境高涨和低落反复交替出现)和恶性心境障碍(持久的心境低落)。

2.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治疗目标: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生存质量;预防复发。

治疗原则:①个体化治疗原则:症状特点、性别、年龄、躯体状况等;②剂量逐步递增,最低有效剂量;③小剂量疗效不佳时可加量;④如高剂量仍无效,可换药;⑤尽可能单一用药,必要时可联合用药;⑥治疗前宣教;⑦治疗期间密切观察;⑧可辅以心理治疗;⑨积极治疗共病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SSRI五朵金花: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

电抽搐治疗: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者,药物治疗无效者。

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婚姻及家庭治疗等。

3.神经症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特征。

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

共同特征:(1)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生活事件;感觉剥夺与社会隔离;从事高度紧张工作;不良的家庭气氛。

(2)患者常具有某种个性特征:决定着罹患神经症性障碍的难易程度及罹患某种特定亚型的倾向性。

(3)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功能性精神障碍。

(4)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能坚持生活自理,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但效率低、适应性差,需要治疗。

(5)自知力充分:现实检验能力不受损害,有痛苦感,有求治要求3.焦虑症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

主要症状为焦虑的情绪体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和运动性不安。

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

(1)惊恐障碍: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

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景,具有不可预测性。

1)惊恐发作: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伴有严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心脏症状、呼吸症状、神经系统症状。

2)预期焦虑:发作间歇期担心再次发病。

3)求助和回避行为。

(2)广泛性焦虑: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1)精神性焦虑:自由浮动性焦虑;预期焦虑。

伴有觉醒性增高、注意力难集中、难入睡和易惊醒、易激惹等。

2)躯体性焦虑:运动不安与肌肉紧张。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悸、胸闷、呼吸迫促,口干,便秘、腹泻,尿频、尿急,阳痿、月经紊乱等。

3.强迫症的临床表现。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

临床表现如下:(1)强迫观念: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怀疑;强迫回忆。

(2)强迫情绪:主要指一种担心。

(3)强迫意向:感到有冲动要去做某种违背自己心愿的事。

(4)强迫动作和行为:强迫检查;强迫洗涤;强迫计数;强迫性仪式动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