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2011—2012学年春夏学期《国际金融学》课程论文******学号:**********指导老师:***专业:求是学院社会科学试验班1012班题目:人民币升值问题探究摘要: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问题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
由于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世界经济的脉搏实质上也在随着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而跳动。
随之而来的既有多边贸易给各国带去的利益,也有不少国家学者对人民币汇率合理性的质疑和要求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强烈呼声。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风险规避正文:Part 1. 人民币升值的历史与背景中国外汇市场对外开放是从1994年开始的,人民币汇率的漫漫历史从这里开始书写。
1994年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初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当年人民币兑美元约为1兑8.6。
但最初的开放不包括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这一项目的开放是在1996年12月但资本项下依然实行严格管制。
在最初的几年,人民币采取事实上的“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币值较为稳定,即使是在1997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采取多项配套措施稳住人民币,也没有让汇率大幅震荡。
但到了2000年,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区间一度扩大,让市场揣测央行意欲放宽人民币波幅。
而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关键一年,人民币兑美元进一步走升,渐渐不再“盯牢美元”。
到2002年,外汇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通欧元兑人民币的交易,而在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更是表示会出其不意地推出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方案。
为之后的汇率制度大调整埋下伏笔。
终于在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形成有管理的更富弹性的浮动汇率机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从上图可以看出,2005年-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以较快速度升值,在经过08-09年相对平稳期后从2010年开始再度走上升值之路由此可见,国家自1994年来逐步放开了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基本是一路上升。
而在此期间,除了中国政府的政策变化,国际舆论与政治方面出现的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声音也越来越多,措辞也越来越激烈。
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缘起于2002年10月,以Morgan全球首席经济师罗奇的《中国因素》报告为引子,引发中国是否输出通货紧缩的辩论,并迅速演变成西方一些国家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声讨。
2003年2月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在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上的一项提案,拉开了国际上压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序幕。
此后,国际上关于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言论此起彼伏,从“中国威胁论”到“通缩输出论”再到“人民币升值论”,矛头直指中国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
并且随着事态的发展,美、日等西方各国的政府也开始介入。
在不同的场合,利用不同的形式向中国施压,“敦促”中国政府改变人民币汇率制度,促使人民币升值。
Part 2.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人民币不断升值,既有其外部因素,也有其国内原因,本文将分别加以分析。
首先是外因。
第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初期独立稳定的货币汇率帮助中国避免了绝大多数国外金融市场危机的冲击,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而在进入WTO 后,中国自身突出的以廉价的劳动力、种类丰富的制造业为代表的贸易优势体现出来,出口强势增长,外汇储备成倍扩大,贸易持续顺差。
而对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来说,他们感觉到中国廉价商品进入他们的国内市场,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对他们本国制造业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进而导致失业率上升,造成通货紧缩。
由此部分发达国家认为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有责任为稳定世界经济做出贡献,如果中国政府不能严格限制出口,那么就应当让人民币升值;第二,自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从而导致人民币有升值压力。
而从内因来看,第一是进入新世纪来,美日欧经济体频繁陷于衰退中,而中国保持者8%以上的高速稳定增长,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决定了人民币有升值的动力;第二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物质财富不断积累,人民收入水平也在上升,因而尽管人民币官方汇率没有大幅增长,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却在大幅上升,造成了官方汇率与市场实际价值不匹配;第三是在目前的汇率下,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很大,外汇储备规模日益扩大,已经超过了满足正常外汇支付的水平,升值压力也就不断变大。
Part 3.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人民币汇率关乎中国与世界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那么人民币如果升值,对国内国际环境会产生何种影响呢?从有利的角度来说,有以下几点:1.对中国国内而言,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价格,刺激人民对进口商品的消费。
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能力不足,很多人民需要的高技术含量产品,尤其是部分药品、电子产品依赖进口,那么其价格的下降能使人民获得更多福利;同样的,人民币实际购买力的提高使国民出国旅游、购物、留学等的成本大大减少,也为有这部分需求的国民增加了福利。
2.对国内来说,减轻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负担。
我国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自然资源匮乏,而在主要以美元标价的国际能源和原料价格不断上涨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势必承受越来越重的成本负担。
2004年,我国进口的成品油均价较2003年上涨了30.8%,钢材上涨了43.7%,铜材上涨了50.4%,铁矿石上涨了1倍多。
进口能源和原料价格上涨,不仅会抬高整个基础生产资料的价格,而且会吞噬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利润,使其赢利能力下降甚至亏损。
如果人民币升值到合理的程度,便可大大减轻我国进口能源和原料的负担,从而使国内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3.对国内来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出口大量低端制造业产品,并压低产品价格,以提升在国外市场的份额,实现薄利多销,但如果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企业的产品价格优势势必减小,原本就十分微薄的利润更加难以维持,那么在更为残酷的竞争压力下,国内企业必须进行产业升级调整,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降低成本,进而保持利润空间。
因此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过渡。
4.对中国部分有对外投资能力的大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是利好消息。
人民币升值,国内企业主要以人民币标价资产的价值提高,从而实力增强,促进其对外投资,也有助于降低国内企业并购国外企业、收购国外资产的成本。
5.对中国政府来说,一直在进行的汇率改革将随着人民币的稳步升值而得到进一步发展,世界也会看到所谓“更灵活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我国政府的运用下发挥更大的功效,从而增强国内外对中国政府的信心;而另一方面,政府的人民币类收入在国际上的实际价值上升,政府的财政实力也得以增强。
6.对在华投资的外商来说,人民币升值使他们在中国投资的获利更多。
7.从国际角度来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围绕汇率问题的争端不断,部分发达国际指责中国为“汇率操纵国”,通过各种法案直接或间接地对中国出口产品设置贸易壁垒,乃至向国际组织提起上诉。
如果中国坚持人民币不升值,则势必会继续恶化互相的关系,不利于中国对外经贸发展,乃至在政治上使中国失去伙伴。
因此使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8.从长远来说,欧元区正在经历金融危机,美国国内经济不振,美元长期看贬,日本几十年来经济不见起色,日元也难以走强,而与此相反,中国正在朝GDP世界第一迈进,国内资本不断积累,若配合以人民币稳中有升的坚挺表现,势必使世界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得到强化,从而有望使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以人民币结算,越来越多国家将偏好人民币形式的外汇资产,从而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甚至替代美元成为世界货币。
人民币升值显然也有很多弊端:1.对中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巨大冲击,压缩了他们的利润空间,降低了其产品竞争力。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如图显示,中国在1993年汇率改革后外汇储备持续增长,而其中以贸易为主的经常项目做出了主要贡献。
尽管如前所述,人民币升值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但在现如今的国际竞争大环境以及中国企业相对还很薄弱的基础之下,这样的升级之路很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抑制国内企业的发展,从而造成外汇储备大量减少,出口企业失去大量海外市场份额、国民就业率降低、政府税收减少,甚至引起严重通货紧缩等一系列问题,而在现今中国人口问题严重、人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这类问题的出现容易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
2.人民币升值不利于中国吸引更多外资。
我国是世界上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目前外资企业在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对促进技术进步、增加劳动就业、扩大出口,从而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后,虽然对已在中国投资的外商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对即将前来中国投资的外商会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使他们的投资成本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将投资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
3.容易导致国际热钱流入。
如果人民币升值,世界市场可能将进一步预期人民币将持续升值,那么国际短期金融投资资金就会大量涌入中国炒汇,在目前中国金融体系尚不健全,防范能力较弱,这种国际资本流动容易引发人民币危机。
4.对中国政府来说,人民币升值也很难成为利好。
首先是如前所述,伴随着出口乏力,创汇能力减弱,而进口增加,支出增多,从而政府外汇储备大量流失,税收大幅减少,导致财政赤字规模增大,中国就需要增发国债,但又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中国的偿债负担也相应加重;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力将影响政府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为为了控制人民币的升值速度,保持汇率相对稳定,央行需要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大量外汇,增大人民币供应量,但由于政策的时滞性和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中央的货币政策很难及时地、准确有效地发挥作用。
5.冲击入境旅游市场。
人民币升值,导致绝大多数国家旅游者进入中国的费用大幅增加,从短期来说,影响中国的外汇收入,从长期看,更影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国加快对外开放。
Part 4. 结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一些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并非毫无根据,人民币升值是现今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正常反映。
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可谓是“双刃剑”,从短期来说,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较大,但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能够帮助优化中国产业结构,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进中国汇率制度改革。
因此,我们应辩证看待人民币的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