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课件(2)(新人教版选修3)

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课件(2)(新人教版选修3)


教师要充分利用相关科学史,实现教 学中的情感目标。如在进行克隆技术 的专题讲座前,可让学生搜集有关动 物体细胞核移植进行克隆动物的历史、 成就,以及克隆动物的安全性和伦理 性问题等资料。通过科学实例,拓展 学生的视野,激发求知热情,从中得 到启迪而产生科学畅想,并进一步培 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的教学思考与建议
本模块教材的特点: 1、技术流程及细节较多 2、涉及到较多的讨论和辩论活动 3、各章之间的知识难度相差较大
模块解读
课标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开 拓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探索生命奥秘和热 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 定基础。
病毒植株
泌蛋白
教学策略:P48
1、从宏观的角度理 解技术流程
2、从微观的角度理 解操作原理
体细胞核移植过程流程图(帮助理解原理)
(1)为什么不直 接用体细胞,而要形 成重组细胞?
(2)产下的小牛 的遗传物质有何特点, 性别有何特点?
专题3 胚胎工程
编写特点:
1、技术细节较多、较细
受精作用(受精阶段) 体外培养的具体细节 胚胎早期培养的生产流程 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
实验组2: 添加一定浓 度的氨苄青 霉素
实验组3:添 加一定浓度的 四环素和氨苄 青霉素
预期一 预期二
对照组 +
+
实验组1 +
+
实验组2 +

实验组3 +

结论
既含有抗四环素基因也含 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 只含有抗四环素基因
预期三
+

+
— 只含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
预期四
+


— 既不含有抗四环素基因也
不含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
专题2 细胞工程 克隆技术
具体内容标准和教材的对应关系
• 简述植物的组织培养
• 简述动物的细胞培养与 体细胞克隆
• 举例说出细胞融合与单 克隆抗体
科技探究之路 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 2.1 植物细胞工程 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2.2 动物细胞工程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教师可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来
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进行技术
流程的学习,做到扩展和深化。
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教学,展示必修1中胡萝卜 细胞组织培养的示意图和文字流程,同时提出问题(1) 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如果不进行脱分化处理,能否培 养成完整的植株?(2)决定植物细胞脱分化、再分化的 关健因素是什么?(3)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为什么 要进行一系列的消毒、灭菌,并且要求无菌操作?如何进 行消毒、灭菌?(4)脱分化和再分化需要的营养物质、 激素和光照条件有何异同?为什么?(5)表现出细胞的 全能性的阶段是什么?这些问题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 础上做进一步的思考。
小鼠的腹水中获取抗体?
5、注意建立起各模块相关知识 间的联系,以达到知识的融汇贯通、 加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例如,在结合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
的全能性和分化、基因突变及其他变 异在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内环境与稳态 等知识基础上进行细胞工程的学习。
6、在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知识的比较与 综合。
例如,比较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 的异同;分析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 的差异;细胞工程中植物组织培养与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与联系,动物 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的区别与联系, 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条件的 区别;胚胎工程中精子和卵子的产生 过程的比较等。
3中的内环境与稳态等知识为基础,为后面“
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共同构成一个相对 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知识的 比较与综合,如植物组织培养与植 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与联系,动物 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的区别与联 系,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 条件的区别等。对克隆技术的原理 不必讲解得过深,对克隆技术的操 作不必介绍得过细。
9、要结合高考要求,强化有效 训练和阶段性考试。可以从各种资 源中精选习题,或者改编、自编。 这些习题必须包括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突出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各个专题具体的教学 策略和教学活动建议:
专题1 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工程
本专题以讲授、启发式引导为主
这部分内容要求在必修课有关基因工程 的基础上,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 术流程,关注基因工程在农业、医疗、环 境保护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关注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其中基因工程的 原理及其操作程序、基因工程的应用、蛋 白质工程的原理是本专题教学的重点内容。
问题:为什么课标中为”克隆技术”,而教材中
为”细胞工程”?
原因1:
基因工程 克隆技术 胚胎工程 生态工程
细胞工程
原因2:
克隆:克隆是英文clone一词的音译,就是指无性繁殖。
克隆一词常用于分子、细胞水平的描述。一般认为生物学上
有三个层次的克隆:
分子水平的克隆:(目的)基因克隆、PCR技术
植物细胞克隆:组培获得愈伤组织
4、重视图片和流程图的学习, 多问学生为什么,加强理解和记忆。
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借助于流程图:既要关注宏观步骤,也 要关注对一些重要步骤的解读和理解。
问题探讨:
(1)什么是单克隆抗体?生产单克隆抗体的基 本原理是什么?
(2)什么是免疫的小鼠,怎样对小鼠进行免疫? (3)怎样才能将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4)融合后可能有几种类型的细胞? (5) 多次筛选的目的是什么? (6)培养杂交瘤细胞的方式有哪两种? (7)小鼠体内培养的原理是什么?怎样理解从
克 细胞水平的克隆
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的克隆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植物组织培养
个体水平的克隆
动物克隆(核移植技术)
克隆技术(cloning)是指从众多的基因或细胞群体中通过 无性繁殖和选择目的基因或特定类型细胞的技术的操作。
细胞工程:
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 水平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 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 合科学技术。
具体的内容标准要求(见教学目标列表)
简述8项; 举例说出6项(了解水平);
关注2项(认同) ;
讨论1项(经历) 。
根据“内容标准”,本模块的知识性目标 以了解水平为主,情感性目标以经历(感受) 水平为主,技能性目标体现在活动建议中,主 要是参观、调查、资料收集等。教学以专题讲 座和学生讨论为主。由于课程内容多属于生物 科学前沿领域,进展迅速,教学过程中需要及 时补充最新进展的资料。学生活动以搜集资料 和讨论为主。鉴于课标中的目标要求大多是了 解水平,教学中需要注意把握难度,避免讲得 过深过细过专,不必要地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和交流。
第二节的学习,可以试管婴儿的 资料引入,并让学生根据资料思考 有关问题,这样就会很自然地引入 体外受精的学习。本节内容图文并 茂,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习, 教师只需做简单的说明和总结。
第三节的教学,是在第二节的基础上,可以以 问题:“当我们在体外获得了早期胚胎,下一步
应怎样做才能得到幼体呢?”引入,结合教材插图 介绍胚胎移植的定义、现状和意义;结合教材讨 论题帮助学生理解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关于 胚胎分割的教学,让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问题, 如(1) 什么是胚胎分割?(2)来自同一胚胎的 后代性状一样吗?为什么?(3)对囊胚进行分割 要注意什么?为什么?(4)为什么说胚胎分割技 术也是动物克隆方法之一?最后,让学生通过各种 媒介收集有关胚胎干细胞的资料(课后完成),
7、充分利用活的教学资源和多 媒体的教学手段。
活的教学资源是指实际生活中的鲜活 实例,例如克隆羊“多莉”、转基因 大豆等;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是指利用 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有关的影像资 料和一些动态的操作过程,例如播放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录像。
8、围绕生物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切 实组织好资料搜集分析、讨论和辩论等 活动。并指导学习撰写综述报告1~2篇 (分期分批进行;要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有明确主题,有对主题意义和价值的简 述;有层次清楚的内容、结论、讨论; 有资料文献的来源等。教师要对报告评 价。)
以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为例: 教学中要重视设计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在 思索和探究中学习新知识。
1、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限制酶的作用是切割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的作用是连接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 磷酸二酯键
2、为什么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在微生物中能够分 离到,而高等植物和动物中没有?
2、与生产实践联系较紧密
本专题是在动物生殖与发育的基础 上,了解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规律, 理解胚胎工程的操作流程,关注胚胎 工程在生物学基础研究、医疗、畜牧 业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关注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 影响。这部分内容对教师和学生来说 比较陌生,因此教师要注重从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验和理论基础出发,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标记基因的作用及其应用
抗四环素的基因
标记 抗氨苄青霉素的基因
基因
特定颜色的基因
四环素 氨苄青霉素
习题:已知标记基因有抗四环素基因和抗氨苄青霉素的基 因,现探讨某细菌的质粒中有无标记基因或标记基因是什 么?请设计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对照组: 不添加抗 生素
实验组1: 添加一定浓 度的四环素
又如,动物细胞工程的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