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复习全套课件(正版)1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复习全套课件(正版)1
2、清洗发酵瓶(WHY?) 70%酒精消毒 防止榨汁机、发酵瓶带菌引起发酵液污染 3、榨汁 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 4、发酵:发酵装置如下 5、注意事项 ①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 要留大约1/3的空间 (如图右图所示),并封 闭充气口。(为什么?)
塑料瓶中不能装满葡萄液汁,应留一定空间, 有利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形成种群优势。
为15~18 ℃ 。
毛霉菌落形态
总状毛霉菌落形态
思 考 题
1. 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答: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 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2. 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 “皮”。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 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 (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皮”对人体无害。
4. 当毛霉生长旺盛,并呈淡黄色时,去除包 裹平盘的保失,同时 散去霉味;
5. 当豆腐凉透后,将豆腐块间连接在一起的 菌丝拉断,并整齐排列在容器内,准备腌 制; 6. 长满毛霉的毛坯与盐的质量分数比为5: 1, 分层加盐,在瓶口表面盐要铺厚些,大约 腌制8天;
2、微生物的作用机理
酿造腐乳的主要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 酵和后期发酵。 前期发酵过程中,毛霉在豆腐(毛坯)上 生长。毛霉生长大约5天后使白坯变成毛坯。 豆腐表面被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体”。 同时毛霉分解以蛋白质为主的蛋白酶,将豆腐 所含有的蛋白质分解为各种氨基酸。
在后期发酵过程中,酶与微生物协同 作用,通过研制并配入各种辅料(红曲、 面曲、酒酿),是蛋白酶作用缓慢,促进 其他生化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控制空气的一些措施 繁殖方 式 出芽生 殖 二分裂 对氧的需求 前期需氧, 后期不需氧 一直需氧
出 芽 生 殖
二 分 裂 生 殖
四、制作原理和发酵条件的比较 比较 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 醋酸菌在氧气、
酵母菌先在有 原理 再在无氧条件下进
行酒精发酵
糖源充足时,将糖分
制作 氧条件下大量繁殖, 解成醋酸;
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 致豆腐腐败变质;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b. 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 酒精含量过高将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含量 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
2、防止杂菌污染
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 消毒。 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
酵母
1、关于毛霉:
(1)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 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2)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 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 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 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我们爱吃的腐乳.发酵的温度
(三)练习 2.提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 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 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 。此外,无论是葡萄酒或葡萄醋,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 ,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沉淀过滤、 灭菌装瓶等获得成品酒或醋。葡萄酒还需在一定设施和条 件下(如橡木桶和地窖)进行后续发酵,以获得特定的风 味和色泽。
C 能否总结不同条件对腐乳风 味和质量的影响
从盐、酒的用量、发酵的温度、发酵时间 的长短、以及香辛料等因素中的某一因素说明 其对腐乳风味或质量的影响。
课堂小结
腐 乳 的 制 作
毛霉 主要微生物 根霉 制作 曲霉 酵母 原理 蛋白酶 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蛋白质 机理 脂肪 脂肪酶 甘油和脂肪酸 密封 实验 让豆腐上 加盐 加卤汤 腌制 长出毛霉 腌制 装瓶 设计 控制盐酒的用量 操作提示 防止杂菌污染 结果分析与评价
课本问题答案对正
(一)旁栏思考题 1.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答: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 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要严格密闭,
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
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
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 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
课本问题答案对正
实验案例 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
建议将实验安排在秋季的9月或10月进行。在 这段时间内进行实验,有如下优点: (1)正值收获季节,葡萄的价格便宜,品种 多样; (2)此时葡萄上的酵母菌数量多且生活力强 ,发酵酿酒的效果好; (3)温度适宜,发酵现象非常明显。
酶
2CH3CHO+O2 →2CH3COOH(醋酸)
酶
五、实验流程示意图
六、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 除去枝梗。
①、取葡萄500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叶子。
②、用清水冲洗葡萄1-2次除去污物。 讨论: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 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 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7. 将黄酒、米酒和糖,按口味不同而配 以各种香辛料(如胡椒、花椒、八角 茴香、桂皮、姜、辣椒等)混合制成 卤汤;
8. 将广口玻璃瓶洗净,用高压锅在100℃ 蒸气灭菌,将腐乳咸坯摆入瓶中,加 入卤汤和辅料,密封放臵,常温六个 月可以成熟。
三 、 操作提示
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a. 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量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制作果酒果醋的微生物: 1.制作果酒——酵母菌 2.制作果醋——醋酸菌 二、两种微生物的分类地位
酵母菌——真菌
醋酸菌——细菌
三、繁殖方式和代谢类型
代谢 类型 真核生 异养 物 酵母菌 兼性厌氧 醋酸菌 原核生 物 异养 需氧 菌种 名称 生物学 分类 适宜 温度 最适 20℃ 30— 35℃
当缺少糖源时,
将乙醇变为乙醛,再
将乙醛变为醋酸
制作果酒 最适发 酵温度 对氧 的需求 pH 发酵时间 18℃——25℃ (20℃) 前期:需氧 后期:不需氧
制作果醋 30℃——35℃
需充足氧
酸性环境 (4.0~5.8)
10——12 d
酸性环境 (5.4~6.3)
7—— 8 d
㈠制作果酒(前期需氧,后期厌氧)
想一想
1. 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 回事吗?
答: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 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2. 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 答: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腐乳制作的原理 1、参与腐乳制作的主要微生物
主要 作用 曲霉 青霉 毛霉
二 、 实验设计
让豆腐上长 温度保持在15-18℃;豆腐水分 控制在70%左右。 出毛霉
加盐腌制
逐层加盐,随层数的加高而增 加盐量,腌制大约8天左右。
加卤汤装瓶 卤汤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
密封腌制
封瓶时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防 止瓶口污染。
腐乳制作的具体操作步骤:
1. 将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 2. 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粽叶可以提 供菌种,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每块豆腐等距离 排放,周围留有一定距离,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 的粽叶; 3. 将平盘放入温度保持在15-18℃的地方;
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 瓶口被污染。
四、 结果分析与评价
A 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
a) 能够合理的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
b) 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长有菌丝,后期发酵制
作基本没有杂菌的污染。
B 腐乳质量的评价
成功的腐乳应具有以下特点:
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 味、块形整齐、厚薄均匀、质地细腻、无杂质。
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 。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 用。 2. 取葡萄500 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3. 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4. 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装置参见教材图1-4b), 或将葡萄打成浆后,用洁净的纱布过滤至发酵瓶中,盖好瓶盖。如果没 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以用500 mL的塑料瓶替代,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 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 5. 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 6. 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 裂。如果使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瓶子(最好选用塑料瓶),每天要拧 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 7. 10 d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例如,可以检验酒味、酒精的 含量、进行酵母菌的镜检等工作。 8. 当果酒制成以后,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 移至30~35 ℃的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如果找不到醋酸菌 菌种或醋曲,可尝试自然接种,但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没有充气装置, 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口盖上纱布,以减少空气中尘土等的污染。
1、有氧呼吸:
出芽生殖,
增加酵母菌数量 酵母菌 制酒
酶 C6H12O6+6O2+6H2O → 6CO2+12H2O+能量 2、无氧呼吸:
产生酒精
酶 C6H12O6 →2C2H5OH+2 CO2+能量
㈡制作果醋(一直需要氧) 1、若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 醋酸菌 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其反应式: 制醋 酶 C6H12O6 +2O2→2CH3COOH+ 2CO2 +2H2O 2、若缺少糖源,氧气不足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 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其反应式: 2C2H5OH+O2 →2CH3CHO(乙醛)+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