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候花儿绽放时
——对问题学生个案教育
题记
每当我看到第一次跨进校门的儿童时,我常会联想到那刚刚开放的带点紫红色的桃花,要使这朵花结出果实,园丁要付出多少心血和劳动啊!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案例
(一)双手亮出一片童心世界
课间,一缕阳关犹如金子般穿透厚厚的云层,射向大地。
原本缩成一团的我“抛头露面”了。
沐浴阳光下,不经意间看见了墙角一株腊梅鹅黄的花骨朵正在枝头上悄然娇媚。
感受久违的阳光,欣赏含苞待放的花儿,多日氤氲的心情刹那间也就消失怠尽了。
“老师,我们班被扣分了!”班长像一阵风似的向我跑来。
一句话如同一股刺骨的寒风向我侵袭而来,。
我承认它的到来确实使我的好心情锐减几分。
且收住这份雅兴。
既是班主任,责任心驱使着我不可能那么超脱,将自己置身于暖洋洋的阳光下而听之任之。
眼前的事总得问问吧!
我挥挥手招来了负责打扫卫生包干区的四个孩子,其中一个就是小芽。
“昨天你们打扫的包干区被扣分了,知道哪里不干净吗?”
“……”孩子们摇摇头,一脸茫然。
“是绿色警示牌上有灰尘!”我向他们宣布道。
一脸的“灿烂”凝固了。
我能想象这几个孩子在刚得到老师叫唤时的兴高采烈,到听到扣分这个坏消息后的木鸡之呆,这是从漫步云端到掉入万丈深渊的心理蹦极,让人感到难受,可事情的原委还得继续问,总得要有个结果。
“这是谁擦的呢?”我问道。
“小芽擦的。
“小芽,你来说说你昨天傍晚擦过了吗?”
“我擦过了!”孩子坚定地说。
“擦过了,擦过了怎么还会有灰尘?”我质问道。
“我真的擦了!”晶莹的泪珠夺眶而出。
“那你跟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擦的,好吗?”
“我昨天忘了带抹布,所以我用拿手擦的,我真的擦干净了!”小芽强调。
“拿手擦?”我质疑到。
“真的!”此刻,我真的愕然了。
“这小家伙竟是拿手擦的!”简直是匪夷所思。
唉!想不到呀!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里,小芽为了一块冰冷的绿色警示牌的干净,竟然会用自己热乎乎、白嫩嫩的小手去擦拭。
有始以来,第一回感觉到了二年级孩子的天真无邪,稚气未脱。
是表扬呢?还是批评?这下教育的两难问题把我给难住了,作为班主任,一边是纪律严明的规章制度,不容徇私情;一边是孩子天真的维护制度的举动,要批评
实在于心不忍。
我陷入了沉思之中,的确难办。
但我还是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前者。
是的,是小芽这孩子天真的举动深深地打动了我。
他是在保护校园的绿色环境,使它一尘不染。
或许小芽的想法没那么复杂,甚至极为简单,只是想到了要把卫生打扫干净这一条。
我万幸自己没有冲动地不问青红皂白就狠狠地批他一顿。
我庆幸,我的侧耳倾听做对了。
我更庆幸,收到了这条讯息。
让我在追寻春的脚步,盼着和煦的阳光,等待花儿绽放时,收获了一个孩子一份春天般烂漫无比而又童真的心,那天真可爱的举动着实能让我感动一段日子。
也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童心世界正向我热情召唤,那难道不是冬日里那把燃烧的火把?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想想我们做老师的,自己那份情感对学生有着多么直接的感染作用。
只有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才能达到情感的共鸣。
(二)丑小鸭,有一天也会变成白天鹅
二百多年前的这个时候,一个名叫安徒生的丹麦人诞生了,多少年后,世界各地的儿童都在拜读他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
《丑小鸭》的故事至今经久不衰,百读不厌。
在这个一月,孩子们捧着油墨飘香的课本,朗朗读书声响彻校园。
丑小鸭的故事还在一代又一代地传诵。
和孩子们一起感受了丑小鸭的曲折历程,孩子们都为丑小鸭的遭遇又悲又喜,想一吐为快。
有的喜悦“丑小鸭美梦成真了,我真替它高兴!”;有的激动“丑小鸭,不怕困难,
勇敢地活了下来!”;有的领悟“对伙伴要诚恳友好,互相尊重、帮助,遇到困难时坚强、不气馁,战胜困难,就能梦想成真。
”
孩子们稚气的童声,扣起的是安徒生的名作,扣动的却是心灵深处的震撼。
是啊!哪一只丑小鸭不想成为美丽的白天鹅呀!而我们的孩子们哪一个又不想成为人见人夸、人见人爱的优等生呢?
就是这个叫小芽的孩子,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是一个顽皮的男孩,个子不高所以坐在第三桌,还稍微有点胖,不过,我还是挺帅的。
在学校里,其实我是一个比较胆小、不爱说话的人。
在班里成绩一般,因为长期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我养成了每天放学回家做作业动作慢的坏习惯,所以爸爸妈妈有在家时常常为怎样教育我而吵起架来。
不过,现在我有点喜欢学校了,我要好好学习。
因为那里的同学会和我一起玩耍,让我觉得这是个快乐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学习很开心……
回想小芽刚读一年级时,总是低着头,抿着一张不爱说话的小嘴,跟他说话时只是摇头与点头两个动作。
第一次收上来的作业实在叫人头晕目眩,不敢苟同,扳扳手指头没几题是对的,没几个字能看懂。
那时,心头真的是凉极了。
“这孩子,真叫内向,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下课,他从来不会和别人说说笑笑。
上课,难得发言,声音也轻得几乎没有,虽然我竭尽全力地鼓励,但对他来说,却像小鹿撞在了猎人的枪口上,瑟瑟发抖,默不作声。
我想他一定是非常紧张。
面对受惊的小鹿,我只能放手以远远地注视来表示我对他的关注,对他的期待。
我开始有意无意地留意这个孩子的一言一行。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时光在渐渐地流逝着。
但是我对这个孩子一直信心百倍,因为课上神情专注的他在告诉我“我会进步的!”因为固执倔强的眼神的他在告诉我“你们,别小看我!”
几个星期后的一天,我批改着作业,正为手中这工工整整的作业本印上表示最棒的“喜羊羊”印章时。
随手翻看名字,发现手中这整洁漂亮、字迹端正的作业本正是小雨的。
出乎意料、激动不已哪!我拿着作业本向全班同学展示,以表示我的赞许。
我看着他,静静地读着他的眼神,那眼光中透射出一丝喜悦,一丝期盼。
接下来那个月后的单元检测中,让我意外,他竟然考了优,真让人刮目相看。
我掩饰不住内心的窃喜,在语文课上尽心竭力地大肆表扬了一番,他微微一笑以对。
脸上露出了一丝的得意。
之后的日子,小雨进步很多,慢慢地,如他日记中所写的那样,他也交上了几个朋友,课间常和他们说说笑笑。
在课堂上,他也能主动举手发言了,
声音也变得自信了。
是啊!丑小鸭,总有一天也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谁也不要小瞧了谁,永远都不要嘲笑别人的梦想。
哪怕那一刻在你看来是多么地不切实际,甚至有些痴人说梦。
有时,生活就是喜欢开这样的玩笑,让我们学会尊重他人,对别人的梦想,哪怕看来是多么的简单,多么的难以实现,也让我们都来期待“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美梦能成真。
案例分析:
一、尊重,萌发孩子心中的嫩芽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的方法是爱学生,而比爱学生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
尊重,它如冬日里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
我们要懂得尊重学生,学会尊重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用真心去爱护学生,“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
”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
只有对学生有满腔的爱,才会去尊重他们,去关心他们的成长和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
也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真心的信任与爱戴。
二、赞赏,滋润孩子心中的旱地
有位心理学家也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
“非常重要的是,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
”苏霍姆林斯基语。
尤其是我们待开的花儿,比较脆弱,遇到困难容易退却,渴望被认同、渴望被赏识的愿望在他们内心深处表现得很强烈,这就需要老师的特殊关爱,使他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班主任鼓舞和欣赏性的言语就是花儿的春风化雨。
当我们看到学生取得点点滴滴的进步时,不要只是一句普普通通的称赞话语,有时一抹嘴角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下轻轻的抚摸,都能让学生心中涌动起阵阵暧意,内心难以平静,激动不已,。
这难道不正是我们为人师所要期盼的吗?
三、信任,绽放孩子心中的花儿
曾看到这样的一段话:
“冬日一株枯萎的桃树,可千万别抛弃它,因为等到春风化雨时,你会
惊喜的发现——桃树上开满了粉红的桃花,这时你会庆幸当初的选择;
看到路边一片枯黄的杂草,可千万别讥笑它,因为等到花开春暖时,你会惊喜的发现——绿绿嫩嫩的小草正向你微笑,这时你会庆幸当初的想法。
”
这时我庆幸当初的信任与期待,让这朵娇嫩的花骨朵也绽放在争奇斗艳的春天里。
是的,要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
你走进学生的心中,也让学生走进你的心中。
让期望成为一种教师使孩子心灵震撼却又无声的教育。
因为尊重,让学生在成长中慢慢成熟;因为相信,让学生做高山,学生就会长成高山;因为信任,让学生当大伞,学生就能顶天立地;因为信赖,创造了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