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柯达案例1

柯达案例1

百炼成钢,数码柯达写传奇早在20世纪90年代,柯达就开始了对数码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并在2003年宣布全面数码转型,作为一家专业影像公司,柯达发展战略脉络清晰:即以影像产品和服务为根基,发展成为一家更平稳的多元化全球公司。

自此,柯达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战略转型,一系列改革大刀阔斧、稳扎稳打的向数码柯达迈进:两年间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了5家公司,组成柯达图文影像集团(Graphic Communication Group),为客户提供从智能商务扫描、印前和工作流程到高品质的数码和胶印输出服务;以25.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医疗影像业务,并将这笔资金投入到数码印刷的研发和业务拓展中;将板材药水生产和喷墨头维修服务转移到无锡工厂,接着将上海工厂转产高端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机和数码印刷设备,并在2006年底在中国厦门投资9600万美元,成立全球最大的先进CTP板材生产厂,从而完成生产线的全面转型……这样一路走来的柯达,从2003年数码业务在柯达全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不足30%,发展为目前产品线上有超过75%的数码产品。

七年来,柯达的数码业务保持了两位数的年增长率,2009年更是在外界不利的经济环境下逆市而升,数码业务增长12%,与此同时,柯达更是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消费及商业应用的颠覆性的全新数码技术和产品。

“这些成就将柯达塑造为一家崭新的公司,”彭安东(Antonio M. Perez)表示,“现在,柯达的数码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七成,毛利率更高的商用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六成,并且还有一系列能创造现金流的传统业务。

通过长达七年的战略转型,目前一个全新数码化的柯达已经基本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柯达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智慧,他的转型历程和经验可以说造就了产业技术升级背景下的又一个传奇。

”多年来一直关注并研究柯达转型的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对柯达做出了极高的评价,“中国正处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产业技术升级的背景下很多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柯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根据一年来的研究成果并切实联系国内实际,撰写成《柯达战略转型的经验及启示报告》,在此次媒体见面会上正式发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希望柯达转型的经验可以让众多面临同样问题的中国企业和政府部门有所启迪。

”齐头并进,实现多业务系统整合数码新柯达年轻有为,其业务定向为图文影像、消费数码影像和商业胶片三大业务体系,大部分产品可分为面对消费者市场(B2C)和面对商用市场(B2B),分别由整合后的两个团队运营,即消费数码影像集团(CDG)和图文影像集团(GCG)。

“同时…靠两条腿走路‟,步伐更快更稳。

”彭安东(Antonio M. Perez)这样形容道。

在B2C消费产品业务领域,柯达提供胶片、影像输出、数码相机、数码相框、数码摄像机等产品,在B2B图文影像业务领域,柯达产品分为商用扫描、印前数码制版机器和版材(CTP)以及工作流程软件、数码印刷三部分。

商用产品是柯达新的战略重点,柯达商用业务延续柯达在材料科学和数码影像科学领域的绝对优势,所提供的产品皆堪称业界翘楚。

除此之外,柯达FPEG(胶片影像娱乐产品集团)则继续其在娱乐影像领域的推动者地位。

“而柯达在传统影像方面的优势也通过数码业务的发展得以继承和发扬,我们在传统胶片领域积淀的影像科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技术优势,被成功应用于柯达现有的数码业务当中。

”彭安东也同时指出,“这种相互融合的有机统一,在影像的核心之下,推动着柯达的成长。

”至此,一个齐头并进,多业务系统整合的布局已然成形,数码柯达正加速前进。

支点中国,柯达撬动世界市场“我们对中国市场有着长期而坚定的承诺,而柯达中国,作为柯达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也在配合着全球转型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自身数码价值链。

”谈及中国市场,彭安东(Antonio M. Perez)先生表示,“柯达总部对于中国区的支持一直是不遗余力的,比如扩建位于厦门的运营和支持中心,比如将东南亚物流中心迁至厦门以便为其快速增长的亚洲市场业务提供支持,再比如中国设备制造中心-柯达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的成功转型,这些都说明了总部对于中国市场寄予厚望。

”由于全球范围的战略转型和中国在转型中的特殊定位,柯达根据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的特性对其中国业务从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服务上都进行了全面升级,更加完善其作为亚太地区总部的作用。

目前,柯达在中国的四家公司已经全部转产,并预计产能明年将达到最大化。

柯达进一步强化了其在上海的亚太区总部的功能,并且将大量研发任务战略性地转移到其位于上海的亚太区研发中心。

同时,位于厦门的生产基地经过转型,成为柯达全球一个重要的数码产品生产基地,同时承担了亚太地区运营中心的职能,是柯达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

“以中国为支点,柯达可以撬动整个世界市场。

”面对未来,彭安东(Antonio M. Perez)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中国将是柯达全球发展的坚实的基础,为柯达全球的进一步转型提供有效的动力。

” 柯达在汹涌澎湃快速变革时代进行的战略转型,既有变革的恢宏,更有一个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中运筹帷幄的缜密,“在今天,我们对过去几年的经验作一个系统性的总结,希望为日益走向世界,并处于风云激荡的变局中的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提供一些有效的模式。

”彭安东表示,“更重要的是,数码柯达依然崛起,请各位拭目以待。

”伊士曼柯达公司(以下简称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早在1975年,柯达就研发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

随着数码影像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柯达制定了数码化战略,用了4年时间将全球业务进行了转型,并取得了初步成功。

一、从传统影像到数码影像公司自数码技术发展以来,数码照相技术迅速发展对光感企业的民用胶卷业务带来极大的冲击。

到2000年底,全球传统的感光胶卷需求开始停滞。

产业技术的变迁使该领域内的企业相继通过各种方式转型。

早在20世纪90年代,柯达就开始了对数码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进入21世纪,随着数码技术和产品的全球普及,柯达在关键时刻明确了发展战略:以影像产品和服务为根基,发展成为一家更平稳的多元化全球公司,成为影像数码市场上的领导者。

为此柯达决定进入数码市场竞争,制定了长达四年的战略转型计划。

1、全球范围的业务调整面对日渐下滑的传统业务销量,柯达通过建立起新业务部门图文影像集团,并出售医疗影像集团,使其业务定向为图文影像、娱乐消费影像和商业胶片三大业务体系,并根据新业务将生产线全面转型。

柯达的战略转型在实施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全球并购成立图文影像集团柯达此次的转型的关键是其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在材料和色彩领域的核心领先技术,因此转型起点就选择了商业印刷领域,在这个领域柯达的特长是在影像方面的技术优势以及数码成像的专利储备。

为此,柯达两年间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了5家公司,组成柯达图文影像集团(Graphic Communication Group),为客户提供从智能商务扫描、印前和工作流程到高品质的数码和胶印输出服务。

此时,柯达已经全面具备了提供从印前准备到印后服务成套解决方案的能力,可以满足客户对于流程化、效率化和服务扩展化的一体化需求。

第二阶段,专注数码印刷出售医疗影像业务柯达有着110年历史的医疗成像业务占了公司2005年销售额的两成,2006年第一季度给公司带来约40%的税前利润。

为了把精力集中在民用和专业影像以及图文影像业务中显著的数码增长机会上面,柯达最终以25.5亿美元的价格将医疗影像业务出售给加拿大的一家投资公司,并将这一笔资金投入到数码印刷的研发和业务拓展中。

第三阶段,根据新业务发展需要重新布局生产线成立图文影像集团标志着产品的重新定位,出售医疗影像业务明确了的业务范围,此时柯达用了三年的时间将业务、产品和市场重新洗牌,柯达所做的最后一步就是完成生产线的重新布局,同时控制生产成本,实行精益生产。

此时,柯达把目光集中到了中国,首先将板材药水生产和喷墨头维修服务转移到无锡工厂,接着将上海工厂转产高端的计算机直接制版和印刷设备,并在2006年底在中国厦门投资9600万美元,成立全球最大的先进CTP板材生产厂。

2、全球战略转型的实施柯达实施战略转型的做法展现了四大特点。

(1)、企业并购全球化在转型过程中,无论是现有的图文影像集团还是已经出售的医疗影像集团,柯达都有根据公司现有的技术结合被收购企业的优势采取了一套全球化并购模式。

以组成图文影像集团为例,柯达结合其影像技术和印刷技术收购了跨国收购了相同领域不同业务范围的多家企业。

仅组成图文影像集团,柯达便耗资25亿美元,收购整合了来自4个不同国家的,5家相关企业。

(2)、业务发展服务化由于在影像技术和印刷技术领域有较强竞争力,柯达通过并购整合推出自己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顾客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

柯达此次转型选择了业务服务化,把业务硬件制造部分尽量缩小并外包,并且把力量集中在可以产生高附加值的研发、服务等业务。

在短短的两年内完成的一系列的全球范围的收购与整合而成的图文影像集团,使柯达具备了为客户提供印中、印前、印后的一体化服务,为柯达的庞大机构的数码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3)、生产成本低廉化在柯达加速发展数码印刷和成套服务的同时,加强了对传统胶片和消费数码业务的管理以及成本控制从而扩大现金收入,生产外包不只是柯达业务服务化的一个部分,也是保证转型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同时,柯达在企业内部推广精益生产的理念,使企业员工重视成本消耗,从而降低了整个企业的运营和生产成本。

在不断改进传统业务的运营模式方面所做出的重要努力,使柯达在短时间内可以给数码业务拓展提供有效的现金保障。

(4)、业务领域集中化通过出售医疗影像集团,柯达将其业务进一步聚焦为胶片集团(FPG)、消费和娱乐影像集团(CDG)以及图文影像集团(GCG)三大范围。

这三大业务中,无论技术、服务以及业务渠道柯达都有其独到之处。

因此,柯达出售能为企业带来两成利润的医疗影像业务,考虑的并不仅仅是满足短期现金流需求,更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行为。

3、中国业务的转型中国是柯达新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柯达将中国视为转型的重要战略根据地。

目前,柯达进一步强化了其在上海的亚太区总部的功能,并且将大量研发任务战略性地转移到其位于上海的亚太区研发中心。

同时,位于厦门的生产基地经过转型,成为柯达全球一个重要的数码产品生产基地,同时承担了亚太地区运营中心的职能,是柯达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

(1)适应全球转型实施价值链调整由于全球范围的战略转型和中国在转型中的特殊定位,柯达根据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的特性对其中国业务从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服务上都进行了全面升级,更加完善其作为亚太地区总部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