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像分析操作步骤

图像分析操作步骤

一.通用部分1.1 标定标尺(只做一次就可以,目录为软件下的scale文件夹)打开软件—打开标尺图象点击工具栏上的测量—标定标尺显示标定标尺窗口如下:选择任意向线段在图象上用鼠标画出一段标尺的长度通常选择公制视长度:电脑自动计算(鼠标所画出的线经过的像素点的个数);物理长度:鼠标所画出的线的实际长度(一般情况,一小格为10um)放大倍数:当前标尺图象的倍数点保存标尺,输入当前的倍数并保存。

同样的方法标出其他的倍数。

(有几组放大倍数就要标定几次)1.2 加载系统标尺(默认路径为软件下的SCALE文件夹)在进行测量分析之前,必须选定正确的系统标尺,如果没有选定正确的标尺,不能得出实际物理长度。

方法一(推荐):打开图象后,点(自动打开SCALE文件夹下的标尺列表),从列表中选取当前图象的标尺,点“加载”即可(或者双击)方法二:测量—选定标尺调入标尺:可以从硬盘中其他位置调入标尺单位制式将选中的标尺加载到系统中卸载当前的标尺加载特殊倍数的标尺,如80X选定后,在软件的状态栏中有显示,。

软件会自动记录上一次的系统标尺,所以分析相同倍数的照片时,不必每次都加载系统标尺,只要核对一下当前的系统标尺是否与图象倍数一致即可。

若图象命名时,结尾的标号与标尺名称相同时,软件会自动加载正确的系统标尺(只适合新打开的图象)。

例如:图象的名称为:轴承钢—心部001—200X ,打开此图象时,软件会自动加载200X的系统标尺文件。

1.3 图象亮度对比度的调整如果对采集的图象的亮度不满意,可以用此功能进行调节。

点工具栏上的。

处理前处理前处理后这三个调钮分辨调整图象的亮度、对比度和r值。

应用:执行当前操作恢复:恢复到图象的原始形态保存:保存当前的对比度参数(默认路径为软件下LUT文件夹)调入:调用已保存的对比度参数1.4 图象标注(默认路径为MARK文件夹)使用该功能对图像作标注。

在图像上加文本、时间、日期和标尺等。

以加标尺为例:打开图象,加载相应的系统标尺,点击工具栏上的,在图象标注的窗口中选择插入-标尺,在合适的位置用鼠标画出即可,默认长度为10um,可根据需要,双击后即可修改,点击图象上的其他任意位置可确定。

选中标注项,在标注的窗口中的显示菜单里的笔宽、字体、颜色可改变标尺的属性。

需要保存时,点工具栏上的(图层合并),可将标尺保存到图象上。

在图象标注窗口上,文件—另存为,可将设置好的标注项进行保存,下次可以在图象标注窗口中直接调用(见PIC.1)。

若将标注项保存到SCALEBAR 文件夹中,可直接通过,直接将保存好的标注项标注到图象上(见PIC.2),PIC. 1PIC. 21.5 视场设置(默认路径为RoisAna文件夹,ROI=region of interest)应用此功能,可以裁剪所需要的局部视场,同时该处也可以设定一定的尺寸裁剪图像。

点可以设置不同的形状及位置。

选中“固定视场大小”可以设定一定的尺寸裁剪。

设置图象的大小点裁剪可以将选中的区域裁剪出来,生成一张新图象,保存可将设置的视场进行保存,方便下次调用,也可以在图象分析中调用1.6 图象的几何测量手动测量长度、角度和面积等参数。

打开想要测量的图象,加载正确的系统标尺,点工具栏上的,窗口如下图:第一次应用本功能前,需选择测量单位和保留的小数位数:用户可根据需要任意选择测量类型,设定测量范围。

对所绘区域感到满意,单击右键确定。

在没有右键确定之前,鼠标点住测量线上的小三角形,可以改变测量位置。

其中和分别调整相应测量参数的线条颜色和字体颜色;分别为清空数据、删除选定数据和输出数据为TXT文本格式;分别改变测量数据的字体和线条的宽度;点击可切换测量数据和测量标号。

、最后点工具栏上的,可将测量线和测量数据保存到图象上,生成一张新的图象。

1.7 定倍打印(模板的默认路径为report\Template)方法一:一次打印一张照片打开想要打印的照片,加载正确系统标尺,点击软件工具栏上的,输入想要打印的倍数确定即可:打印方式:选精确方法倍数(推荐)倍数:实际想要打印的倍数宽度/长度:精确打印尺寸时用边距:调整打印的位置方法二:在报告中编辑、打印照片打开软件—系统—分析报告设置—报告模板—选择想要应用的报告模板—打开-确定第一次选好模板之后,以后可点击工具栏上的,直接打开模板。

打开模板之后—插入—照片,选择想要打印的照片标尺倍数:当前的系统标尺(不必修改)图象倍数:图象的采集倍数;照片倍数:想要打印的倍数。

点确定后,用鼠标在报告中画出大小及位置即可。

可继续插入第二张照片或文字线条等项目。

选中插入的项—显示—可以设置属性显示—显示网格,可在报告中显示出单位是1cm的网格。

(大致确定打印照片的大小)完成后可打印此报告,也可对报告进行保存。

保存的格式为软件的特有格式,如果需要在其他电脑中查看报告,把软件下的(报告浏览器)一起同报告拷贝即可。

二.专用部分(在软件的专用菜单中)2.1 长度测量(半自动)—测量之前必须选择正确的系统标尺,测量方法与几何测量的方法相同,并可生成总长度和平均长度,适用于涉及到长度测量的任何项目(例如:渗碳、脱碳、马氏体长度、石墨直径等)切换测量数据和标号选择测量单位和精确到几位小数,第一次应用该模块需要人工选择。

选择测量字体大小和测量线粗细选择测量线颜色和字体颜色将测量数据倒出为TXT文本格式清空所有数据和删除选定的数据选择正确的报告模板(只选一次,以后会自动应用)将当前测量结果生成到报告中实时显示当前的测量结果。

2.2 二值化—所有的专用分析都基于二值化,二值化是金相分析软件的核心图象都是由点构成,一个点即为一个像素,任何一个像素都有一个灰度值,点越亮,灰度值越大,点越暗,灰度值越小(最大为255,最小为0,即我们常说的256级灰度图),二值化是一种图像区域分割技术,将256级灰度图像转化为二值图像。

所谓二值图像就是只具有两个灰度级的图像,即0和1,1代表物体,0代表背景。

当使用二值化进行图像分割时,所有在某阈值范围的像素都被判属于物体。

所有大于或小于该阈值范围的像素被判属于背景,这就是二值化。

以图1为例,想要测量珠光体含量,必须用二值化工具把图象中的珠光体提取出来。

点击软件工具栏上的 图标,弹出二值化窗口(图2)。

为当前提取的灰度范围,可调整图2中的两条绿线来调整想要提取的灰度范围。

图2中红线表示当前图象中的灰度分布范围,横坐标为灰度,纵向为相应的灰度值的点的个数。

技巧:想要提取黑色物体,将2条线从左边开始调整,想提取白色物体,从右边开始提。

确定当前所选灰度范围;重新提取。

图1 图22.3 二值图象处理—若二值化后的图象不能令人满意,可用该功能对二值图象进行处理,以便更准确的测量和观察,点工具栏上的常用功能:1,去碎屑:去除物体中包含的碎点。

在碎屑大小处填入碎屑的尺寸,软件会根据该尺寸删除碎点。

2,No Touch:去除图像中与视场边缘相连的物体(球化率及石墨大小评级时用)3,填内孔:填充图像内部的小孔洞。

4,细化:将一个曲线形状物体细化为一条单像素宽的线5,去孤点:去除图像中的孤点。

6,去毛刺:去除细化后产生的毛刺4,5,6三个功能在晶粒度测量时用的比较多其他功能在软件说明书第34页有详细说明。

2.4 形态工具箱—软件新增加的功能,针对二值图像的二次提取和修补。

在软件菜单栏的“处理”子菜单中,或工具栏上的,注意:只要打开该工具,必须点后再关闭。

具体功能及用法如下:1,铅笔工具,在二值图像中可画出任意单象素的物体曲线(主要用于晶粒度测量中的晶界添加)。

2,目标分割工具(可调节笔宽)3,直线方式,功能与1相同4,直线方式,功能与2相同5,目标的二次提取,点击想要保留的目标,按“确定”,即可。

二值图像提取目标后按“确定”之后6,单个目标的删除,点击想要删除的目标即可。

7,选择测量区域,用鼠标在图像中选择所要测量的视场范围(任意形状),再按“确定”。

二值图像选择测量区域后点击“确定”后8,删除所选测量区域,用鼠标在图像中选择所要删除的视场范围(任意形状)9,复位工具,无实际用途。

之前之后2.5 面积含量测定应用比较广泛,用于测量两相或者多相组织中其中一相的面积含量(要求测量相的颜色于其他相的颜色有差别)打开图象—加载正确的系统标尺—二值化将所要测量的相提取出来,如下图提取后,可用二值图象处理和形态工具箱工具将图象处理的更准确,参见2.3和2.4节专用—第二相面积含量测定选择“测量第二相”,并点“执行”,可生成报告双击直接添加内容2.6 晶粒度测量GB/T 6394-2002A自动法测量-适合晶界比较清晰,用二值化可以将晶界提出的图象1,打开一张图象,加载正确的系统标尺2,二值化提取晶界并应用3,二值图象处理:细化,将晶界细化成单像素;4,去孤点,删除细化后产生的单个像素点;去毛刺,删除多余毛刺5,专用-平均晶粒度6,选中“测量晶粒度”,点“执行:生成报告。

选择测量线模式选择测量线条数选择正确的报告模板B 半自动测量,适合所有图象,具体操作方法同2.1长度测量(半自动)。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测量线模式。

显示实时的结果C 评级图谱比照法,适合所有图象,系统-评级图谱比照,详细内容见“评级图谱比照补充说明.doc”2.7钢中非金属夹杂物评级GB/T 10561-2005打开图像-加载正确的系统标尺-专用-夹杂物评级2005,国标规定,可不必修改。

,注意人工编辑图像时会用颜色以图像中的夹杂物以氧化物类夹杂(包括B,C,D,DS)为主举例12,打开二值化窗口,调整阈值区间,使夹杂物完全被提取,千万不能点应用。

3,在二值化窗口中确定好阈值区间后,用鼠标激活夹杂物测量窗口,二值化中确定的阈值范围自动被传输到夹杂物的窗口中,关闭二值化窗口。

4,点提取,图像中的夹杂都被提取,并被标记为统一的氧化物颜色(若A类夹杂,颜色为黄颜色)5,点识别,图像中的夹杂物会被自动区分为不同颜色类别的夹杂。

(若A类夹杂,跳过此步)6,若识别出来的夹杂完全正确,可直接点执行生成报告,若想进一步编辑,需要选择“人工编辑图像”,点执行。

窗口中的颜色与夹杂物的颜色相对应。

7,一般选中(第一行最后一个)工具,及相应的夹杂物颜色,改变想要修改的夹杂类别,点右键确定。

若想删除某一夹杂,选择黑色即可8,最后点“继续执行”生成报告2.8 颗粒度分析1打开软件2打开想要分析的图片3加载正确的系统标尺4二值化及相关的二值图象处理(参见2.2,2.3,2.4)5专用-颗粒度分析6 单击筛选参数,选中想要分析的参数(如下图),点确定。

选好的参数会出现在7计数:,调整如下三个选项,使数据显示更清晰,,为当前图片上显示的参数,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参数在片上显示。

8 筛选:当前的实测范围是6.75-60.58,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筛选范围中输入想要保留的参数范围,例如15-50,加入筛选范围后,点筛选,如图,软件自动把不在筛选范围内的颗粒删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