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6. 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说课稿(共2课时)

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6. 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说课稿(共2课时)

小学道德与法治《6.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6.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方法、设计和板书七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课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中主题二“我的家庭生活”第2条“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本课《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由两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我的家庭贡献”,引导孩子交流自己的家庭贡献,以及为家庭做贡献的具体方式。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我也有责任”,旨在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本课的话题是“我的家庭贡献”,家庭中的每位成员都很重要,家庭的幸福需要每个人作出贡献。

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每个课时完成一个板块的教学。

二、学情分析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当谈及“贡献”时,会认为“贡献”与他们无关,自己的年龄小,没有能力做大事,更不能赚钱等等,所以他们做不了什么贡献。

由于孩子对“贡献”的片面认知和对自己能力的低估,很少想到为家里去做贡献。

三、教学目标1.让他们明白孩子对家庭也有自己的贡献。

2.懂得家庭家人之间的相互陪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就是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贡献。

3.学会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为家庭作贡献。

4.知道孩子是维系家庭的“亲情纽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懂得家庭家人之间的相互陪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就是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贡献。

教学难点:学会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为家庭作贡献。

五、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明确值日职责,光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鲜活的班级生活中,依靠学生的切身体验、榜样示范、实际参与、及时评价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

在教学中我牢牢把握“在生活中,通过生活,为了生活”的德育宗旨。

在这样的宗旨下,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创设孩子喜闻乐见的生活情节,引起孩子的情感体验,帮助孩子理解教材内容,树立正确的值日观。

此外还有启发式教学法,在第一板块中利用夸夸班级值日生,评选星级值日生等形式树立良好的值日生榜样。

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说服学生,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原来做法的“小气”,转向实现班集体视野下的“大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本节课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学法上主要有: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

学生会在夸一夸、比一比、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学习,他们将在探究和实践中找出班级的优秀值日生,解决值日时遇到的困惑。

六、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谈话导入:同学们,说起“贡献”这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这时有的同学想到的是英雄模范;有的想到的是伟人;有的想到的是科学家……设计意图:课前抛出“贡献”这个词,了解到孩子们对于这个词的理解在哪个层面。

从孩子们的发言中发现,没有一个人能将自己和贡献连起来。

当老师反问孩子们,难道我们真的不能做贡献吗?活动一:家庭贡献我能行孩子们会带着疑问:我们能有什么贡献呢?看一看:出示教材P42的“秦朗家的家庭会议”,可以制作成小视频播放想一想:秦朗说的“原来这样啊……”谈一谈:“原来这样啊……”代表什么含义呢?看完视频,孩子们会恍然大悟。

他们也从”秦朗家的家庭会议中”找到了自信,明白了自己对家庭也有贡献。

最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结合孩子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家庭的贡献有哪些呢?有的说:明白了自己的笑容给家人带来快乐就是一种贡献;有的说:知道了原来自己的出生,也是一种贡献;有的说:做个懂事的孩子也是为家里作贡献……设计意图:从刚才对“贡献”一词的理解到秦朗的家庭会议后的感悟。

孩子们茅塞顿开,在平时生活中,他们都有过大大小小的贡献,只是不知道……此环节开启了孩子回望生活中的那些年、那些事……小结:看来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对家庭有贡献。

家庭中的每位成员都很重要,家庭的幸福需要每个人作出贡献,作为孩子,我们对家庭也要有自己的贡献。

揭示课题:今天就来一起学习《我的家庭贡献》。

活动二:你的故事我愿意听1.出示教材P43一组图片:先指导孩子们看懂图意:图一:照顾生病的爸爸就是家人之间相互照顾。

图二:我帮妈妈照顾妹妹。

就是家人相互之间的支持。

图三:小朋友陪爸爸锻炼。

就是家人之间的相互陪伴。

2.再次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孩子分享自己为家庭作贡献故事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互爱互助、小结:是呀!家庭中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家人之间的相互陪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就是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贡献。

设计意图:从教材到联系生活实际,同学们在分享、聆听的过程中,渐渐明白原来生活中的点滴事情,都能体现家人之间互爱互助的温暖。

这些都是对家庭的贡献。

过渡:作为家中一员,尽管我们能力有限,但是,我们也可以为家庭出主意,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为家庭做贡献!活动三:我是家庭创意王环节一:.出示教材P44图片,利用教材的资源,引导学生思考。

(画外音1)下雨了,我在家门口放一个垫子,不让泥水带到家里面。

(画外音2)空罐子用来种花,家里的阳台变得生机勃勃。

环节二:.教师准备相应的“金点子卡”启发孩子思考:你们家是不是也缺少什么?让我们开动脑筋,给家里出些“好点子”吧!环节三:孩子展示自己的作品,感受能为家庭做贡献的快乐。

师小结:从大家为家庭出谋划策的金点子上,可以看出大家都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为家庭作贡献。

教师相机板书:出谋划策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写一写金点子卡,这样孩子就更明确自己为家庭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这种对家庭的关注也是对家庭的贡献。

活动四:我的家庭“小妙招”过渡:常听大人们说:孩子是维系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纽带。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或听过类似家庭任务袋中问题。

(出示教材P45“家庭任务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想想能用哪些“小妙招”去解决。

1.出示家庭任务袋及完成任务的方法。

(出示PPT领取任务袋的要求)①每小组选取一个任务袋。

②可采用任务袋中的问题,也可以选取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③小组选取自己喜爱的汇报形式。

如:表演、对话……任务1:外婆、外公不和我们住在一起,我们如何关心他们呢?任务2:如何让我家与叔叔家、姨妈家联系得更紧密呢?任务3:父母因为家务事吵架了,如何让父母和好呢?任务……2.分小组讨论不同任务的解决方法。

3.各小组汇报。

总结:想必这节课,大家一定收获很多吧!原来家人之间的互爱互助,为家庭出谋划策,做家庭的情感纽带,就是我们对家庭的贡献!设计意图:平时总是听大人说,都是为了孩子,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明白,其实孩子也能帮助大人。

做好家庭的情感纽带,就是对家庭的贡献。

课堂延伸:教师接着还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咱们的班级是家吗?咱们的学校是家吗?咱们的珠海是家吗?咱们的国家是家吗?是呀!都是我们的家,以后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了真正的本领,都能为“家”作贡献!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对孩子认知的提升,让孩子感受我们无论身处自己的小家、集体的家还是咱们的国家,我们都能作出贡献!七、板书设计清晰直观的板书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课堂教学达到一个完美的效果!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倾听!小学道德与法治《6.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第二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6.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第二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方法、设计和板书七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第二课时的话题是“我也有责任”。

“家”是一个特别的地方,这里有爸爸妈妈这样的大人,也有我们这样的小孩。

在家庭生活中,不仅大人要尽责,我们小孩子也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对于我们来说承担家庭责任不能仅凭一时兴起,需要有责任心,坚持到底。

有了责任感,就会处处为家庭着想,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会认为家庭事务只是大人的事情。

二、学情分析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偶尔承担家务仅凭一时兴起。

不知道做家务也是自己的责任。

在本单元第五课《这些事我来做》中,大家都写下了“家务承诺书”。

本课分享“家务承诺书”、在“家务活”调查环节中,多出现做家务活干一天歇三天的现象,有的孩子刚开始劲头十足,后面就没能继续,能坚持做的孩子为数不多。

究其原因,就是责任心不足。

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在教学中我们制订了以下教育目标。

三、教学目标1.教育孩子懂得,作为家庭一员,我们也应尽到家庭责任。

2.培养孩子要有责任心,并能坚持到底。

3.学会处处为家庭着想,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我们也应尽到家庭的责任,处处为家庭着想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要有责任心,并能坚持到底。

五、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明确值日职责,光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鲜活的班级生活中,依靠学生的切身体验、榜样示范、实际参与、及时评价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

在教学中我牢牢把握“在生活中,通过生活,为了生活”的德育宗旨。

在这样的宗旨下,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创设孩子喜闻乐见的生活情节,引起孩子的情感体验,帮助孩子理解教材内容,树立正确的值日观。

此外还有启发式教学法,在第一板块中利用夸夸班级值日生,评选星级值日生等形式树立良好的值日生榜样。

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说服学生,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原来做法的“小气”,转向实现班集体视野下的“大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本节课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学法上主要有: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

学生会在夸一夸、比一比、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学习,他们将在探究和实践中找出班级的优秀值日生,解决值日时遇到的困惑。

六、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开场白:“家”是一个特别的地方,这里有爸爸妈妈这样的大人,也有我们这样的小孩。

大家在第五课《这些事我来做》中,写下了“家庭承诺书”和“家庭记录表”。

活动一:“晒晒我的承诺书”请大家展示出自己的“家庭承诺书”和家务记录表,各小组可相互交流,接下来请同学们谈谈,你看到同学们“记录表和承诺书”,你有什么感受,发现了和同学之间有什么不一样吗?过渡: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发现了有的同学坚持在做;有的同学有时坚持,有时又没有坚持;有的同学根本没有做。

我相信大家都有各自的理由。

设计意图: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通过晒“家庭承诺书”和“家务记录表”的活动,既可以知道学生课上学习后在家庭践行的情况。

也可以通过“晒一晒”让学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在身边寻找榜样的力量,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学中悟悟中行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