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中国大学生就业
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十大因素选择职业,选
择一份有发展的职业,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是当代大学生遇到的急迫问题,因为择业要考虑很多因素,并需要一定的社会实践等步骤才有可能找到合适的。
本文仅将对大学生择业有重大影响的十大因素罗列出来,当然不是说你考虑了这十大因素就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但如果这十个因素中你忽略任何一个,都会影
响你日后的职业发展,甚至是下一步的职业转换。
因为择业是一个过程,择业因素是影响择业成功的选项。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十个因素吧。
个人因素:择业之所以会选择适合与否的判断,就是源于个性化的人,所以个人因素是影响择业成功的首要,具体分为四个方面:
1、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决定的是这个职业对实现职业理想是否有最大的支持。
理想是不需要多说了,可理想是怎样影响择业的呢?如果理想,可以明确为职业理想的话,那么择业时就要依据于职业理想。
买个三室一厅的房子是生活理想,而成为人力资源总监就是职业理想,那么在择业时,大学生毋庸置疑地要选择人力资源职业,因为这个职业是实现他人力资源总监的职业理想的最直接职业。
可是很多大学生还没有职业理想,只有一些生活理想,社会理想(如
帮助更多的人),此时要将生活理想换
算为一般等价物,然后依据其要获取的
收入来筛选职业,注意这个是在几个职
业中确定职业,而不是单纯地选择职
业。
社会理想会决定你要从事哪一行,
如你要帮助更多的人,直接的目标就是
去NGO组织。
也就是说,除了职业理想
可以直接影响你选择一个具体职业外,
诸如生活理想、社会理想等理想都只能
左右你选择的行业,这是一个大方向的
影响。
具体适合自己与否,就要结合以
下个人因素了。
2、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决定的是
这个职业你是否喜欢。
理想在客观上确
定了你要做什么(因为你要实现理想),
而兴趣是在主观上确定你喜欢什么,不
喜欢什么。
也就是说理想和兴趣天生不
是一致的,当理想和兴趣发生冲突时,
要么你依兴趣而调整理想,要么依理想
而培养兴趣。
兴趣
是影响人择业最主
观的因素,也是判
别一个职业是否适
合自己的关键因
素,所以大学生在
择业时一定要充分
考虑自己的兴趣。
要澄清的是,这里
所指的兴趣特指职
业兴趣(共有十种
职业兴趣倾向),而
并非你的生活、娱
乐兴趣(可以用爱
好来概括),不是说
你喜欢听歌、打篮
球的兴趣,而是如
你是否喜欢与人或
物打交道的职业兴
趣。
职业兴趣是可以通过职业测评来认
知的。
职业兴趣是你转换工作的最大因
素,你会因为不喜欢而跳槽。
3、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影响的是这
个职业你是否能够做好。
能力包括职业
能力和非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特指影响
你做好一份职业、影响你在职业上发展
的能力,而非指个人的所有能力。
如你
能很快地做好九宫格题,这就是你的运
算能力,但这个能力不一定能转化为职
业能力,只有当你的这个能力对你所做
的工作有影响时,才可以称作职业能
力。
职业能力是由具体的一个个职业所
客观要求的,就是说如果你要做好这项
工作,必须要具备那样的最起码的职业
能力(专项职业能力)。
而能力是个人后
天形成的,它会有很多项。
职业能力的
另一个来源是企业通用的商业运作能
力,就是说,企业在经营运作中会形成
一些必要的、基础的职业能力(通用职
□ 王兴权
CUSCG 51
业能力),如团队协作能力、商务写作能力等。
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的要考虑自己具备的通用职业能力,只有当要在多个职业中具体选择职业时,专项职业能力才会排上用场。
4、职业经历。
职业经历的影响是这个职业你是否做过。
人是经验的动物,所以大学生做过的那些职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选择职业。
因为做过、体验过,一方面他会通过实际体验来确定自己是否喜欢、是否能胜任,另一方面他会产生路径依赖,会因为熟悉而选择。
因为做过而熟悉是职业经历对大学生择业的最坏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大学生在毕业时宁可选择与专业对口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也不选择自己想做但没有接触过的工作的原因。
应该说,职业经历是大学生了解、体验职业、验证职业选择的一个很好途径,但很可能你做过的工作你不喜欢或对你职业理想没有支持,而这时你就不能因为做过、熟悉再继续做那份工作了。
外在因素:外在的环境因素影响了职业的发展趋势,影响了家庭和谐,也会影响你个人生活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这些因素具体是:
5、政府导向。
执政党的社会政策会影响一个行业的兴衰。
党在国内的力量是有目共睹的,那么要了解党提倡、优先发展什么产业、行业是很有必要的,很多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政府导向是密切相关的。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每个部委的文件,行业协会所倡导的等等都是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的途径,尤其要注意政府所支持、倡导的民生、大众产业,在大势所趋的东风下,是会有政策支持的。
6、社会需求。
大众需求是促进一个行业蓬勃发展的持久动力。
一般来说,社会的大众需求是促进行业发展的长远动力,是大学生择业时要考虑的重要外在因素。
大众的才能长远,才有发展。
所以择业时,多分析一下这个职业(行业)在社会中的作用怎样,对大众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要注
意的是,社会需求总是先于政府导向的,因为总是需求先产生,而后才是政府的倡导。
如果一个行业(职业)既有政府的支持,又是社会大众的需求所在,那么这个行业(职业)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很好的。
7、家庭、爱人。
爱人和家庭的意见将影响到生活的舒适和情感的和谐。
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表现在,一是父母的职业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大学生毕业时也会选择或不选择与父母相同的职业,如你的父母都是医生,那么你在上学时就很可能选择医学专业,那毕业时所从事的职业也就是医生,反之亦然。
二是父母左右你的职业选择,如父母希望在家找工作,或工作地点离自己很近,或让你去他们认为有发展有出息的工作等。
爱人的影响是对有未来结婚对象或已经结婚的大学生来说的。
如果你决定和他(她)生活在一起,那么就要考虑爱人的意见,包括爱人的职业,爱人所在的城市等。
这些问题虽然不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关键因素,但是如果考虑不周到、协调不好,将直接影响情感关系和你的生活。
毕竟事业和家庭是人的两件大事,而从中的取舍就在于你的价值观。
8、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及城市的生活环境将影响到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
处于不同区域的城市其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是不一样的,这对大学生的影响直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你所选择的行业,二是你的生活。
如北京的文化产业和上海的金融产业,一个城市的行业重视与否、战略不同,直接影响你所在的企业,而企业又直接影响着你。
这就是城市影响行业发展的道理。
另外,城市的文化、品位、城市居民的素质、城市市政环境建设等都直接影响着你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
这里要尤其注意公司所在的周边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 CBD附近上班和在中关村上班所形成的风格是不一样的。
考虑城市对大学生择业影响的意义在于,你不能盲目地决定就去大城市工作,而要结合自己所在的行业和自己对生活的要求而综合
去选择。
雇主因素:虽然企业给了你工作机会并让你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但你也要考虑企业的具体因素,因为这些直接影响了你能在这个公司干多久,你能和公司一起走多远。
9、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所决定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也将决定你是否能和企业走得更久。
一个企业怎样对待新员工,有怎样的工作文化、怎样的思维方式,是否要经常加班,是否干涉你的私生活,是否给你培训和成长机会等等,都影响你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如果你不能适应同事间防不胜防的人际关系,你不能理解上司和领导对待员工的管理方式,如果你不能接受家族式的关系、官僚式工作方式等,那你很快就会离开这家公司的。
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方式所影响下的生活方式进行详细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否则就会发生你因不喜欢企业的某一方面而主动辞职的行为,而这个是可以在应聘前就搞清楚的。
10、收入空间。
薪资福利及职业的潜在收入空间将影响你的生活满意度及是否进行职业转换。
毕竟,职场新人的生活是完全依靠工作所带来的收入的,所以薪资收入空间也是一个大学生择业务必要考虑的因素。
这里要说明的是,大学生要以岗位的收入空间为择业依据,而不能仅仅以岗位工资作为标准。
一个岗位的收入具体来源于岗位本身的工资、公司的福利、岗位的补贴、岗位的灰色收入、岗位在公司的上升空间等,这些因素的综合才是你的收入空间。
因为有的公司岗位工资很少,但岗位补贴、公司福利等补助很多,这也是一种薪酬制度。
如果这个岗位的收入令你很不满意,你首先想到不是转换岗位就是转换公司,如果公司不提供岗位轮换的机会,那么你很可能就要离开公司,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多考虑一下公司的薪酬制度和岗位轮换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