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基础理论
▪ 2. 实质刑法和形式刑法
▪ 实质刑法是不具有刑法典的形式和名称, 但实际内容规定了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 (附属刑法)
▪ 形式刑法是指具有刑法的形式和名称,其 表现形式,如刑法典和单行刑法。
▪ 问:我国现行刑法经历了几次修正?表现 形式是什么?
▪ 我国现行刑法经历了九次修改,表现形式 是一个单行刑法和八个刑法修正案。
▪ 狭义的刑法:是指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典,即刑 法典;
▪ 广义的刑法:是指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所有法律规 范;
▪ 最广义的刑法:是指规定犯罪、刑罚和保安处分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保安处分
保安处分是以特殊预防为目的,以人身危 险性为适用基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特定 人采用的,以矫正、感化、医疗等方法, 改善适用对象,预防犯罪的特殊措施。
▪ 权威刑法奠基于全体主义,强调刑法保护 国家全体利益,极端限制个人自由,刑罚 严酷并强调死刑之适用。
▪ 纳粹时期的刑法以权威性著称。
▪ 6. 侵害刑法(结果刑法)和危险刑法(意 思刑法)
▪ 侵害刑法:刑罚的对象是对法益侵害的结 果,实害行为是刑法规制的重点;
▪ 危险刑法:着眼于犯罪人所具有的危险性 格,把犯罪人的危险意思作为刑法规制的 重点,是危险刑法。
适用对象:限制责任能力或无责任能力者(如未 成年人、精神病人)或刑罚对其缺乏矫正效果者 (如毒品犯罪人、惯犯、累犯等)。 ▪ 是刑罚的补充、替代措施。 ▪ 方式:改善、教育
▪ 引申:
▪ 与国外保安处分类似,是最近我国刑法学 者研究热点问题
▪
劳动教养制度
▪ 如何评析该制度?
▪ 其当代命运的走向?
▪ 下节课讨论。
▪ 六、犯罪形态
▪ 七、刑罚的本质和种类 ▪ (报应刑和目的刑) ▪ (死刑与生刑,保安处分)
教学目的
▪ 拓宽知识面 ▪ 培养思辨性 ▪ 敏捷思维、锻炼口才 ▪ 增加理论研究的深度与难度
专题一 刑法的基础理论
▪ 一、刑法的涵义、理念和机能
▪ (一)刑法的涵义 ▪ 一般来说,刑法是关于犯罪与刑罚的法律。
▪ 第一次修订的方式是单行刑法
▪ 即1998年12月29日《关于惩治骗购外汇、 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 其主要内容是修改了我国《刑法》第190条, 增加了“骗购外汇罪”。
▪ 至今共颁布了八个刑法修正案。
▪ 3. 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 ▪ 特别刑法是针对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事项或在特
定的时间、地点才可以适用的犯罪。
中国著名的刑法学家及代表作
▪ 1. 中国著名的刑法学专家 ▪ 北高南马:高铭暄、马克昌 ▪ 南北二陈:陈兴良、陈忠林 ▪ 储槐植、王作富 ▪ 北师大:赵秉志、卢建平、王秀梅、黄风 ▪ 清华:张明楷、周光权 ▪ 吉林大学:李洁、张旭、徐岱等 ▪ 武大:莫洪宪、林亚刚 ▪ 人大:谢望原、黄京平、刘明祥
外国刑法学参考著作
1. 刑法的正义理念
▪ 2.刑法的安定性理念
▪ 3.刑法的公共福利理念。
▪ 1.刑法的正义理念 ▪ 何谓刑法之正义? ▪ 可分为报应刑论与教育刑论。 ▪ 报应刑论者认为,平等均衡的正义是刑法
的正义,主张犯罪与刑罚的相当性。
▪ 如何判断? ▪ 分为等量报应说和等价报应说。
▪ 等量报应说
▪ 又称事实同一说,为康德所主张。
(张明楷) ▪ 中国刑法: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
刑罚的法律。(传统刑法理论)
▪ 引申:
▪ 1. 我国刑法理论中刑事责任的地位
▪ 2. 我国刑法理论是否需要这个桥梁、纽带? (刑法第37条——非刑罚处罚方法)
▪ 3. 与外国刑法中的“有责性”是否一致?
▪ (有难度,将来学习外国刑法时要注重区 分)
▪ 4. 刑事刑法和行政刑法 ▪ 刑事刑法是以自然犯为处罚对象的刑法; ▪ 自然犯:违反社会伦理,其自身具有罪恶性的犯
罪。例如:盗窃罪、杀人罪等。 ▪ 行政刑法是以法定犯为处罚对象的刑法。 ▪ 法定犯:本身并不具有罪恶性,由于法律的规定
才成立的犯罪。
▪ 5. 自由刑法和权威刑法
▪ 自由刑法是以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 法律应当限制国家的权力从而使个人的自 由得以保障;
▪ 台湾地区 ▪ 韩忠谟:《刑法原理》 ▪ 洪福增:《刑法理论之基础》 ▪ 林山田:《刑法通论》
▪ 一、刑法的基础理论
▪ 二、刑法基本原则问题
▪ (罪刑法定原则为பைடு நூலகம்点)
▪ 三、犯罪概念
▪ (形式与实质的犯罪概念)
▪ 四、行为理论专题研究(重点讲述)
▪ (大陆法系四大行为理论及其评析)
▪ 五、共犯理论专题研究(重点讲述)
▪ 刑法的称谓:
▪ 英美国家一般使用“犯罪法”(criminal law or penal law)
▪ 德日国家使用“刑法”,意大利也是 (diritto penale).
▪ 一般认为,“犯罪法”的称谓重视的是 “事实”的一面;“刑法”的称谓重视的 是“规范”的一面。
▪ (二)刑法的分类
▪ 1. 狭义的刑法、广义的刑法和最广义的刑 法
▪ 纳粹时期的刑法就属于危险刑法。
▪ 7. 行为刑法和行为人刑法
▪ 行为刑法是以行为的实施作为处罚对象的 刑法;
▪ 行为人刑法是以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为处 罚对象的刑法。
▪ 本人:应当立足于以行为为中心构建犯罪 构成体系,同时应当注重行为人的人身危 险性。
▪ (三)刑法的理念(以外国刑法为主) ▪ 大陆法系的通说,刑法的目的和理念包括:
尼等
▪ (二)德国 ▪ 克劳斯﹒罗克辛:《德国刑法学》 ▪ 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托马斯﹒魏根
特:《德国刑法教科书》
▪ (三)日本
▪ 大谷实:《刑法总论》、《刑法分论》 (黎宏译)
▪ 大冢仁:《刑法概论》(冯军译)
▪ (四)美国 ▪ 储槐植:《美国刑法》 ▪ (五)英国刑法 ▪ J﹒C﹒史密斯、 B﹒霍根:《英国刑法》 ▪ (六)韩国 ▪ 金日秀,徐辅鹤(郑军男) 第11版
▪ 一、综合类外国刑法教程 ▪ 1. 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 ▪ 2. 赵秉志:《外国刑法原理》 ▪ 3. 马克昌:《比较刑法》 ▪ 二、按国别分类 ▪ (一) 意大利 ▪ 1.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 2.杜里奥﹒帕多瓦尼《意大利刑法学原理》 ▪ 人类学派代表人物:龙布罗梭、加罗法洛 ▪ 现代刑法学家:卡拉拉、安东里惹(Antolisei)、曼多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