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实验电学

初中物理实验电学


测出B点电流
AB
测出C点电流
C
A
➢记录数据
A点电流IA
第一次 测量
第二次 测量
第三次 测量
B点电流IB C点电流IC
➢分析和论证
测量结果说明什么?得出什么结论?
A点电流IA B点电流IB C点电流IC
第一次 测量
第二次 测量
0.36 0.36
0.3
0.7
6
2
0.36
0.72
第三次 测量
0.36
电压
R一定 U/V
电流 I/A
数据分析:
结论: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 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 电压成正比。
电压一定,改变电阻以研究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设计电路:
V
P
M R NA B
A
步骤:
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换用不同 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倍数变 化。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每次 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把对 应于不同阻值的电流值记录在下 面的表格里。
(3)电源的内阻要尽可能小,所以这里用蓄 电池组作电源。如果用稳压电源也可。
验证欧姆定律 ——控制变量法
电阻一定,改变该电阻两端 电压以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设计电路:
V
P
R AB
A
S
步骤:
按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后, 调节滑动变阻器。根据电压表和电 流表的示数,读出每次加在R上的 电压值和通过R的电流值,并记录 在下面的表格里。
L1
图,使电压表测量小灯
泡L2两端的电压U2。 L2
U2 =3V
用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的电压
[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实 物图,使电压表测量 干路两端的电压U
L1
L2
U =3V
用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的电压
[结果] 并联电路的电压 U1=3V U2=3V
U=3V
实验表明: 并联电路的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电压一定,U=3V
电阻R/Ω

电流I/A
10 Ω
15 Ω
数据分析:
结论: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 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 比。
归纳实验结论: ——验证欧姆定律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 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 阻成反比。
电学部分——欧姆定律
实验六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学生实验)
(1)实验关键——规范操作,定量分析计 算;并强调、理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 误差,对同一电阻测量值的精确度的提高。
已知阻值的电阻、一块电压表
设计电路1:
Rx R0
表达式:
Rx Ux R0 U0
VV Ux U0
设计电路2:
Rx R0
V
S1
S
设计电路3:
Rx R0
2
V1
S
表达式:
Rx Ux R0 U- Ux
3.安阻法测电阻
主要器材:电源电压恒定未知、 已知阻值的电阻、一块电流表
设计电路1: 表达式:
Rx I0 R0 Ix
(2)注意事项
(1)待测电阻应该用电阻温度系数小的材料做 的电阻,但不能用小灯泡代替。
(2)本实验中,要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在连接电路时,一定要认清电表种类,切勿将电流 表当作电压表使用。为防止弄错,连接电路时,应 先接入电流表,后接入电压表。并且要求学生遵守 各电表使用的规则。
(3)为了保证实验能顺利进行,教师在课前应 对所用的实验器材作充分的准备,以减小实验中的 故障。如待测电阻有没有断,电表是否完好,接线 柱有没有松动等。如果电源用的是干电池,还应检 查电池有没有电。
(3)本实验直流电源电压最多用3伏,不允许将别组 的电源取来与本组电源串接使用,以防烧坏小灯泡。
(4)用小刀削刮接线的接头时,用力要适当,削刮要 细心,防止小刀划破手指。
(5)实验结束,必须养成整理好仪器的良好习惯。
一、电流和电路
实验二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学生实验) 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学生实验)
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
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 路电流有什么关系
➢提出问题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
➢猜想或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
开关、电池组、电灯泡2个、电流表1个、导线5根
实验表格:
A
C
B
观察对象 A处电流 B处电流 C处电流 测量结果
测出A点电流
➢进行实验
A
A
(2)具体方法:指导分别控制电阻和电压, 测量数据,进一步探究定量关系,总结规 律。
研究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关系注意事项
(1)电阻要用电阻温度系数比较小的材料 制成的。且阻值不宜太小,这样可以减少电池 内阻及电表内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所用电阻的阻值最好成整数比关系,这 样可简化计算,且便于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 U=U1+U2
探究三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提出问题 并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与总电压有 什么关系?
猜想或假设 猜想1:并联电路各部分的电压之和等于总 电压 猜想2:并联电路各部分的电压相等,并等 于总电压 ……
用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电压
[目的] 1、用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的各支路两端电压. 2、研究并联电路的各支路两端电压的关系.
(3)明确导线连接到接线柱上的方法,将导线露出的铜芯, 绞成一股,先弯成半圆形,再套绕到接线柱上,注意线头应沿顺时 针方向(如图14-1),以保证在旋紧接线柱的旋钮时。导线不会 被推出。接线柱的旋钮要旋得适当紧(在拉动导线时线头拉不出来 即可,不要过分用力将旋钮旋得太紧)。
(4)明确组成电路时,连接元件的顺序。可以按照电路图, 从电源的正极开始,用导线顺次连接各元件,最后接到电源的负极 。也可以从电源的负极开始,顺次连接各元件,最后接到电源的正 极
Rx A
R0
A
设计电路2:
Rx
A
R0 S2
S1
设计电路3:
Rx
A
R0 2
1
测电阻
1.伏安法测电阻 2.伏阻法测电阻 3.安阻法测电阻 4.等效替代法测电阻
1.伏安法测电阻
器材:电源、开关、电压表、 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 电阻、导线若干
原理: R x U x
Ix
设计电路:
V
P
A Rx A B
步骤:
1、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电 路,将滑动变阻器调到电阻最 大端,选择电流表和电压表量 程,试触开关。
结论: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 导体,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总结: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大 小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 面积决定,还受温度的影响。
灯丝
A
加热灯丝, 电流表示数 变小
电学部分——欧姆定律
实验五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 关系(学生实验)
(1)实验关键——探究实验的过程体验和思 维、综合能力的提高。
2 、 调 节 滑 动 变 阻 器 , 使 RX 两 端
的电压为一合适值
4、用电压表测Rx两端的电压,记 录为Ux ;用电流表测通过Rx的电 流,记录为Ix
5、调节滑动变阻器,重复3、4 步,实现多次测量。
数据记录和结论:
电压 U/V
电流 I/A
电阻 R/
R=
2.伏阻法测电阻
主要器材:电源电压恒定未知、
并联电路 U1=U2=U
二、欧姆定律 实验四 用小灯泡亮度演示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关系
(1)实验关键——控制变量,开放讨论,归纳总结 。
(2)注意事项:
本实验中用2.5V、0.3A的小灯泡,电源用3伏时,当导体 的阻值取不同数值时,小灯泡的亮度要有明显差别,因此导体 的电阻值要与小灯泡的电阻和电源电压相匹配。 导体的电阻既不能比小灯泡的电阻小得很多,也不能比小灯泡 的电阻大得很多。在导体电阻比小灯泡的电阻小得多时,例如R =1欧和R=2欧,R灯为8欧左右,则电路中的电阻变化对电路 中电流的变化影响不大;在导体电阻比小灯泡的电阻大得很多 时,例如R=20欧和R=30欧,由于电源电压取3伏,整个电路 中的电流小于0.15安,小灯泡不发光,这时将无法从小灯泡的 亮度变化来说明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了。
请同学们根据左图,分 别画出测量AB、BC、AC 间的电压的电路图。
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压
[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实
物图,使电压表测量
小灯泡L1两端的电压 U1
L1
L2
L1
V
U1 =1.4V L2
S
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压
[步骤]
U2 =1.6V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使电压表测量小灯泡L2 两端的电压U2
L1
L2
L1
L2
V
S
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压
[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实 物图,使电压表测量 小灯泡L1和L2两端的 总电压U
U =3V
L1
L2
L1
L2
V
S
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压
[结果] 串联电路的电压 U1=1.4V U2=1.6V
U=3V
实验表明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 电路两端电压的和.
组成串、并联电路时注意事项
(1)干电池电源要带电池夹和接线柱,小灯泡也应带 灯座和接线柱,以便与导线连接。
(2)开关在接电路前,应放在“断开”位置。在电路检 查无误后,进行实验和观察时才可以将开关接通。不观察时 应及时断开开关,不要让小灯泡一直亮着,以节约用电。在 连接电路时,不能将开关两接线柱直接接到电源的正、负板 上,以防止电源被短路造成损坏。
(1)实验关键——组织好分组实验,爱护仪器,规 范训练 ,尤其是电表的使用和接法,收集数据, 总结规律,提高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