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汇总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汇总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资料汇总一、问题的提出.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很多名人的名字。

相信大家也看过不少成语故事书。

上次我们刚写完了自己姓氏名人的研究报告。

这次我们就要继续探索“"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多些了解我我们身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吧!二、调查方法。

1、网上浏览。

2、查阅有关报刊。

3、阅读有关书籍三、资料整理。

调查方法涉及资料获得信息四、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简介材料汇总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精忠报国——岳飞闻鸡起舞——祖逖入木三分——王羲之卧薪尝胆——勾践乐不思蜀——刘禅图穷匕见——荆轲胯下之辱——韩信煮豆燃萁——曹植一字千金——吕不韦2、(上网)(成语故事)《不耻下问》《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饭千金》《凿壁偷光》《望梅止渴》不耻下问释义: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

春秋时期,卫国人孔圉手不释卷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4、成语人物刮目相看——吕蒙鞠躬尽瘁——诸葛亮一鼓作气——曹刿投笔从戎——班超负荆请罪——廉颇完璧归赵——蔺相如纸上谈兵——赵括精忠报国——岳飞入木三分——王羲之卧薪尝胆——勾践乐不思蜀——刘禅胯下之辱——韩信煮豆燃萁——曹植一字千金——吕不韦5、成语人物及成语简介1.咏絮之材谢道韫形容能诗能文的才女。

2.东山再起谢安形容失败之后卷土重来。

3.绝妙好辞蔡邕(曹娥碑)5.床头捉刀人曹操比喻代人做事,多指写文章而言。

6.囊萤映雪车胤孙康形容在艰困的环境中,勤奋读书。

7.凿壁引光匡衡后比喻刻苦勤学。

8.韦编三绝孔子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9.七步成诗曹植形容才思敏捷之人。

10才高八斗曹操称曹植比喻才学极高。

11.洛阳纸贵左思比喻著作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13.穷途末路阮籍形容走投无路,处於十分穷困的境况。

15.一饭千金韩信比喻报恩隆厚。

16.不求甚解陶渊明古:读书著重理解义理,而不过度钻研字句。

上的解释。

今:多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入理解。

17.如鱼得水刘备得诸葛亮比喻得到和自己意气相投的人或很适合的环境。

18.家徒四壁司马相如形容家境非常穷困19.梅妻鹤子林逋比喻清高或隐居20学富五车惠师形容人书读的很多,学士渊博。

22.负荆请罪廉颇形容向对方承认错,请求责罚和原谅23.目不窥园董仲舒比喻治学刻苦专心。

24.削简抄书公孙弘形容在艰困的环境中,勤奋读书。

25.披蒲抄书路温舒形容在艰困的环境中,勤奋读书。

26.牛角挂书李密形容在艰困的环境中,勤奋读书。

27.断虀画粥范仲淹形容不畏艰苦,刻苦勤学。

28.口舌成疮,手肘生胝白居易形容读书非常专心、勤奋。

29鹤立鸡群嵇邵比喻才能超群。

30悬梁刺骨孙敬苏秦比喻人发愤苦读。

31负薪悬书朱买臣形容贫困好学。

32期期艾艾周昌、邓文说话不流利的样子,口吃。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详细材料1、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2、凿壁偷光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

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

3、囊萤映雪“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车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这就是囊萤映雪的故事。

4、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这就是望梅止渴的故事。

《望梅止渴》此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5、一饭千金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

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

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

为此常遭别人冷眼。

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

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

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五、总结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收获:(1)成语故事中的每个故事都会有一个主要的人物,都会有不同的意思和含义,更会使人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主要人物是鲁班和梅之焕,配角是李白,但没了李白这个人物,故事结构也不完整。

所以配角也是很重要的。

(2)这些故事,这些历史,这些道理。

都与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人物的传奇。

那位读书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空梦,再多的金银财宝也只是天堂铺地的砖头——圣人视金钱如粪土。

李白,中国历史上多么伟大的诗人,可惜死后却让那么多自以为是的人在坟墓上乱题诗。

可是,再怎么卖弄文笔,也不及李白一首啊!这些名人,有的被后人所称赞;有的被后人所学习;有的被人所讽刺。

这些名人创造了那么多故事,从而才有了这些成语,而这些成语,正是世界上的无价之宝啊!(3)古代众多短小的成语故事中蕴藏着丰厚的生活哲理,于我们学习语言、积累词汇、读书明理、做人处事都大有裨益。

(4)这些成语,有很多都是跟课文有联系的,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活动让我们对成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更加深刻,同事也让我们对语文更感兴趣了。

(5)小组分工合作,探索研究,让我们分享彼此研究成果,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补充资料1.相关图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