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城镇化进 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6分)
答案: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 属性。 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 不同,二者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上都存在着 差异,各有特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有相互贯通。)城市文明和乡村文 明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城市文明需要在乡村文明中获得 有益的滋养;而乡村文明同样需要借助城市文明更新、发 展和完善。 ④(同一以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 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我们在城 镇化进程中应将推进城市文明和呵护乡村文明有机统一起 来。【括号内容是添加的对应知识点】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共性)
【内容】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
【方法论】 (1)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矛盾,正确解决矛盾。 (2)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两分法。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个性) 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 【原理内容】
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事事有矛盾) B、同一事物在发展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时时有矛盾)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2013年上海卷26】.由“环境炸弹”变成“城市矿 山”的哲学依据是( ) A.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B.真理性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C.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两点论就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B、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
方面,
C、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上海卷)36.面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国外交工作贯穿一 条主线,即全力为确保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去年下半年以来,外交 部门协同国内有关方面大力加强经济金融外交工作,积极为国内经济发展营 造有利外部环境。 同时,我国积极开展高层外交,推动国际对话与合作。胡**主席和温**总理 分别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和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会等国际会议, 全面介绍中国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表达了中国与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金融 危机的诚意与决心,也表达了中国为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作出新 贡献的诚意与决心。
【2013年重庆卷10】.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坚持两点 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下列说法体现这一方法的 是( ) 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B.为官发财,应当两道 C.四面出击,全面突破 D.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
D
据报道,我国每年家用电器的理论报废量已超5000万 台,且以年均20%的速度在增长。大量废旧家电产品, 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变成“环境炸弹”,利用好就会成 为“城市矿山”。
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简单区分: 1、关键词: 判断主要矛盾:重心、中心、关键、首要、突破口、 刀刃上、牛鼻子等等 判断主要方面: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 实质、九个指头、优势等等
2、做事情、改造世界——主要矛盾
看问题、认识世界——主要方面
1、村子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
2、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A.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 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7、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要求
我们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
A.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 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且在一定条 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2】: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又要统 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
认识世界 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 就是解决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正电与负电、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 经济与资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自由与纪律; 正确与错误、知与不知、高雅与庸。
基本原理与方法论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和重要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 盾的关键。
【应用范围】: 新阶段,新特点;根据国情; 根据不同…目前状况是…; 在…背景下
(2013年海南卷24).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植树 造林绿化环境. 由于种种原因,成效大为不同。 材料一 由于气候变迁,甲县的耕地沙化严重.为防止土地退化,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当地利用泡桐树适应性 强、扎根较深、生长迅速等特性,探索出农作物与泡桐树间作的耕 种模式,既防风固沙绿化环境,营造了良好的农田小气候,又促进 了农作物增产……,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激发了农民 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材料二 乙县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粮,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该县为实施森林增长工程,计划五年内植 树50万亩,2013年一年要完成植树10万多亩。由于适宜造林的土地 并不多,为了完成任务。有的是农作物与树苗间种,有的是直接将 地里的油菜、小麦全部刨掉栽上树苗。这种做法既改变了土地用途, 影响了粮食生产,也损害了农民利益,受到许多基层干部和农民的 质疑。 (2)甲县和乙县在植树造林活动中都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成效殊 异。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其成效殊异的原因。(10分)
对立:斗争性 统一 :同一性
矛盾的 基本属性
① 矛盾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一: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 为前提,双方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主观题设问: 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分析材料: ②矛盾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属性。 答案构建:1、矛盾就是--矛盾的基本属性是-③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同一以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 2、同一性 之中,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P68 3、斗争性 4、两者的联系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注意:≠普遍性和特殊性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就是矛盾共性与 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②两者相互联结,普 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 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④一定 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示范区通过探索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的新途径、 新模式,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指导其他地区 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 平。
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共性与 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013年安徽卷38】.(28分)三年来,皖江城市带 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 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问题 初显示范效应 示范区在承接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 兴产业过程中,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 探索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和创新承接的新途径、新模 式。到2012年底,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安 徽省的比重近八成,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领跑 者”。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分析示范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做法的正确性。 (8分)
答案: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特殊 性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 则。 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必须从本地特殊条件出发,因地 制宜。 甲县善于分析植树造林中的特殊矛盾和问题,对症下 药,探索出适合当地情况的间作耕种模式,获得成功; 乙县在植树造林中对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识不够, 处理不当,成效不佳。
(2)运用“重点论”和“两点论”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上述材 料(须简述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说明)。(7分)
重点论指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 面,从而抓住重点和主流;两点论指同时要注意和恰当处理次要矛 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在错综复杂的外交工作中强调“贯穿一条主线”是抓住了重点和主 流,同时强调“与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妥善解决热 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是对外交工作统筹兼顾,这既分清了主次, 更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反对片面的观点和一点论。
A
判断:下列句子共同体现了矛盾的基本属性的什么道理? ①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强调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 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和:说明不同的事物结合生成万物,强调没有斗争就 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成统一体。 君:君子虽然观点不同,但心是相和的,故说君子是 保留了差异的和;小人的嗜好相同,但各争其利,貌和 心不和,所以说小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是不和的。在人与 人交往中,有差别才会统一,重在强调同一以差别和对 立为前提,没有斗争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就没 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盾 分 析 的 方 法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2.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 于事物的发展。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5.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6.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 一面。 7.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8.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9.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 10.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 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