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复习内容: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发展的普遍性A、自然是发展的B、人类社会是发展的C、人的认识是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A、发展的实质B、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方法论)C、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为什么这么说,原因)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为什么这么说,原因)C、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对我们的要求(2)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A、质变与量变的含义B、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量变与质变对我们的要求2、本课引入:有个楚国人拿着矛和盾在大街上叫卖,“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能穿过任何坚固的东西。

”同时又喊“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没有任何利器能穿透它。

”旁人问:“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人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寓言中的“矛盾“是人在思维过程中犯的逻辑错误,而哲学中的“矛盾”揭示的是事物客观存在的一种关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

那么,什么是矛盾呢?学习了矛盾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二、知识讲解考点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A、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A、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B、斗争性不能作简单化理解,不能用具体形式代替哲学上的矛盾的斗争性。

3、矛盾双方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1)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3)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注意三个问题:A、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件事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B、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具体矛盾作出科学解释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C、人们不容易察觉的矛盾不等于矛盾就不存在了。

2、矛盾普遍性对我们的要求(1)这就要求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方法论意义: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一切,所谓矛盾分析法实际上就是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问题。

具体说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方面,也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方面。

3、矛盾特殊性的含义(1)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意义:正是由于矛盾的特殊性,世界上的事物才会千差万别,千姿百态,整个世界才会精彩分呈,纷繁复杂。

4、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况(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点。

(4)方法论意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共性:概括同类事物中共同的东西;个性:事物各自的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A、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B、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

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考点2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主次矛盾及其辩证关系(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含义与区别A、主要矛盾: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B、次要矛盾: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或基本解决,这时原来处于次要地位的某种矛盾就会突出起来,成为主要矛盾。

B、原来的主要矛盾虽然没有解决,但是由于出现了新的情况,也会导致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

(3)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对我们的要求:既善于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A、因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这就要求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

B、次要矛盾解决的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产生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要学会统筹兼顾。

2、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含义与区别(1)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含义A、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每一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当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B、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进程有一定影响。

(2)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对我们的要求。

A、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好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但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进程有一定影响。

因此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支流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主流的发展。

如果任其发展,不加控制,就有可能影响和改变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对我们的要求。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认识方法。

(2)坚持两点论的含义: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3)重点论的含义: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4)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A、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

B、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C、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做到既全面又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1)具体问题具体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如果离开了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就无法区分事物,也就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

(2)具体问题具体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只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指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

三、例题精析【例题1】“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

”如果一幅画中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特别的艺术效果。

这种“空白效应”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B.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C.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D.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答案】B【解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没有体现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故排除。

B选项观点正确且与题意相符,题中留下色彩的空白,收到特别的艺术效果,说明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故入选。

C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故排除。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故排除。

【例题2】2013年3月4日,受国务院发布楼市调控“新国五条”的影响,沪指暴跌3.65%,建材水泥股大幅下挫,而美丽中国概念股却逆势上涨。

材料表明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答案】A【解析】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楼市调控“国五条”发布对沪指、建材水泥股、美丽中国概念股的影响,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

【例题3】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农产品种植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精准化。

下图是用传统农耕方式和物联网技术种植番茄的不同过程。

从上图中看,运用物联网技术种植番茄是( )A.一种原始创新B.对传统种植方式的既克服又保留C.具有创新意识的理论活动D.改变了传统种植方式的内部联系【答案】B【解析】运用物联网技术种植番茄是在原有种植技术基础上的创新,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原始创新,故A项错误,B项正确;运用物联网技术种植番茄属于实践活动,C项理解错误;运用物联网技术种植番茄是根据事物自身固有的内部联系进行的创新,D项错误。

故选B。

【例题4】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 )A.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B.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C.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D.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漫画立意的领会和对“亡羊补牢”故事的理解。

从漫画中看不出主人公的“一意孤行”,也没有规律可言,A项不符合题意;主人公不是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没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B项不选;认为只有“亡羊”之后才能“补牢”是对“亡羊补牢”故事寓意的生搬硬套的错误理解,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C 项符合题意;漫画没有涉及一分为二的方法论原则,D项不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