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 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14 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文/杨静李名义
(作者杨静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硕研;李名义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研)[摘要]斯坦福大学作为美国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世界著名大学,它的发展与其发达的继续教育密不可分,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对办好我国高校的继续教育也具有启发性。

[关键词]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科学园模式远程教育启示
一、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的第一种方式是大学与工业界结合的科学园区模式
闻名全球的“硅谷”的建立与发展,就是斯坦福大学“教育”与“实业”相结合的典范,也是美国的大学与工业界紧密联系的最为典型的实例之一。

硅谷最初就是以斯坦福大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这里集中了4000多家工业公司(其中1700多家是高科技公司),是以半导体和计算机工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中心。

斯坦福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它在20世纪50年代创办了科学园,从而壮大了学校实力,扩充了学校资金。

它于1944年制定了20年发展规划,以便利用联邦政府的资助把斯坦福大学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变成全国著名大学。

计划的要点包括使斯坦福大学成为工业研究和开发的中心,以便为该校毕业生提供在本地区就业的机会以及使大学和工业界联合起来为地区经济增长做贡献,把大学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吸引第一流的研究人员。

为了激发教师与工业界发生联系的兴趣,斯坦福大学制定了一套为这种关系提供强有力刺激的报酬制度,并且优先考虑那些可能对大学发展作出贡献的企业进人科学园。

他们把斯坦福大学的计划明确地建立在这样一种概念之上—保持连续不断的“大学一工业”合作关系是大学的传统职责,是高水平学术和公共服务的补充。

斯坦福大学每年都能获得相当可观的科研经费,其背景就在于同企业建立密切的产学关系,不断接受企业委托的各种研究项目。

像著名的英特尔公司,每年都要向斯坦福大学注人大量委托研究资金。

企业为他们的员工向斯坦福大学交纳一定的科研培训经费后,斯坦福大学便为企业科研人员开展培训,实施继续教育,这种教育通常是让企业科研人员与大学教师一起进行研究。

企业人员通过对这些项目的研究,了解科学发展的最新动向,结合本企亚的实际技术需要,迅速进行应用性研究。

或者企业交纳一定的费用,让企业科研人员在大学院所的实验室进行一段时间的研究,通过与大学实验室的研究者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

这种方式对大学和企业来说达到了双赢的目的,企业只需少量研究经费就能提高本企业科研人员的水平,得到最新的科研信息,大学也能够获得一定的科研经费。

二、斯坦福大学进行继续教育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远程教育模式
长期以来,斯坦福大学在美国的远程学习研究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斯坦福大学的远程教育主要用来推广职业教育,重在职业培训和职业发展。

它对美国企业科研人员的继续教育注重的是实实在在的知识更新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使在职人员可以享受和斯坦福大学校园全日制学生相同的教育机会。

其远程教育机构——斯坦福职业发展中心(Stanford Centre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CPD)成立于1969年,隶属于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相当于我国的继续工程教育学院,它由一名工学院副院长担任发展中心主任。

斯坦福教育电视网(Stanford Instructional Television Network简称SITN)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为工业企业的在职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在企业所在地接受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继续教育,另外还有Stanford Online。

SITN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它将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教育功能扩展到校园以外,满足高层次在职人员提高工程和管理方面才能发展的需要。

SITN是SCPD的核心部门,除了用电视传送课程之外,它还采用各种远程教育方式和传送方法。

通过现场直播,制作压缩视频光盘和有辅导的录像带课程(Tutored Videotape Instruction,简称TVI)等综合方法,从斯
坦福大学将高级工程课程和硕士学位课程传送到学员的工作场所。

SCPD每年开设的工科学位课程有250多门,在全国有200多个办学站,与450多个企业和政府组织合作,每年有5000多名在职人员在保持工作的同时,通过广播、电视、录像以及网络教育等形式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每年有接近15万人次的学术访问、短期进修、讲座或培训。

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给我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许多借鉴和启示,这里仅谈几点拙见:
启示一:大学要跟企业密切联系,促使其转变观念,鼓励企业支持科研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加大教育投人,为企业员工培训创造良好的师资力量和学习环境。

大学要与企业建立正式的联盟关系。

我们知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科研人员的创造和开发能力,而要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就必须让科研人员广泛地接触现代科学新发现。

因此,要让企业主动寻求与大学、科研单位合作,为科研人员继续教育提供各种机会,实行工读交替制,进行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教学。

目前,中国传统产业仍占据重要地位,新兴科技产业比较薄弱。

要改变这种状况,企业要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参加继续教育。

首先要制定科研人员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

其次要为科研人员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如主动寻求与大学的合作,增设远程教育设施、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工具。

再次要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的科学技术较之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企业要委派科研人员出国深造,开展邀请国外专家为员工讲学、进行技术指导等国际技术交流活动,这些都需要企业经费的支持。

企业资金的投人是企业科研人员继续教育的保障。

但是,在与大学合作过程中,企业大量商业资金的注入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使大学的科研过于依赖企业,受制于企业的资金支持,如果企业经济效益不佳或者面临破产而撤出资金的支持,那大学的科研势必会搁浅,这就造成了学校人才资源投人的浪费,阻碍科研水平的提高。

当然,大学在与企业合作之前,必须要对该企业做一个彻底的了解,因为有的企业为了攀大学这个高枝,会故意隐瞒自己的经营行为,一旦合作协议签订之后,企业打着大学的品牌搞违法投机行为为自己牟利,必然会对学校的声誉造成极大的损害,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启示二:大学要走出象牙塔,就要把教育跟产业紧密结合起来,鼓励高校兴办实业,这是今后高等学校寻求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充分体现。

高校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场所,更是兴办实业的良好基地,因为大学本身就有着无穷无尽的人力资源可以利用。

通过办实业,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现在,在我国也出现了类似美国硅谷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像北京的中关村,武汉东湖地区的“硅谷园”,这都是良好的开端。

同时,大学兴办实业还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中国不单是个经济问题,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关系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政治问题。

借鉴斯坦福大学组建科技园的经验,大力兴办校企,可以内部消化大学的毕业生,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为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出一份力。

启示三:政府和大学、科研院所应该为企业科研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便利。

政府应该为大学和企业的合作创造条件,提供一些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目前,我们已在全国建立了20多个国家级的大学科学园,制定了合作政策等。

但我们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还不成熟,如科学园的知识辐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作为智力中心的科研院所及大学与园区的企业之间还没有建立紧密的联系,这不利于园区企业科研人员的继续教育。

大学作为传播知识的机构有责任为企业科研人员提供继续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应用和普及,并且应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取得联系,在行使自己职权的同时,为大学争取一定的科研费用。

启示四: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远程教育,使继续教育的手段多样化,包括通讯卫星、计算机模拟教学实验、自动化实习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育等,这样有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方便在职人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为继续教育的个性化,即课程、进度和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提供了条件。

在发展远程教育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远程教育制度,通过远程教育接受学习的学生应该和在校园内进行学习的学生一样,在学习资源的共享、医疗保险、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助学贷款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学校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及制度,从而保证学习的质量和相关服务的落实。

参考资料
1马祖耀.斯坦福大学工学院远程教育概况.现代教育技术,1997(1)
2杨红霞.美国企业科研人员的继续教育.北京成人教育,2001(11)
3 http://www.stanford edu/
4周少南.斯坦福大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5赵鹏程.世界十大学府.四川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
6赵玉林美国大学继续教育的基本经验.继续教育,2003(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