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摘要:本文从语言的艺术性出发,就数学教学的语言的情感、生动、简洁、严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语言艺术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全体学生能否从始至终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堂艺术技能,将每堂课设计成有争论、有趣味、有思想、有训练的丰富天地。
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像李燕杰老师说的:“课堂教学必须有小说般的高潮、喜剧般的激情、相声般的幽默。
”要达到这理想的目标,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运用语言艺术服务于数学教学之中。
一、情感——教学语言的血液
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心理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对教育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他就会热爱学生、热爱所教学科,带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在教学活动中将起重要作用。
相反在教学语言里,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
表情是无声的情感语言,一个演员靠丰富的表情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
数学教师也可以利用表情在三尺“舞台”上,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数学概念,理解和应用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
上课了,平静地扫射全场,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然后用关切、柔和的目光给
学生以希望,用和蔼微笑的面容给学生以信心。
教师流动着炽热情感的表情,会使“台下”一张张稚气的脸露出兴奋和喜悦。
二、生动——教学语言的活力
常言道:“一句话匏把人说笑,一句话也能把人说恼。
”可见,语言的效应,数学教师的语言,更是举足轻重,充分发挥语言艺术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否则适得其反。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准确、具体、生动形象,应随教学内容抑扬顿挫。
引入新课时要用联想、启发、寻觅性的语调定义和公式的建立,要用轻快喜悦的语调强调重点时,要坚定不移,落地干钧。
语言要流利简练,音量要适中,既要注意严谨的科学性,又要通俗易懂、风趣、幽默。
例如:在讲乘法公式(a+b)z时,有些学生总是记不住,强调了多遍,还是有误。
后来,我就编成口决“你平方、我平方、你我二人站中央”使用这样的语言效果很好,使学生终身不忘。
再如:讲解对数运算时,教师首先设问:同学们猜想一下,将一张纸对折50次,会有多高?学生纷纷议论,会有几本书摞起来高?“再想高点”,“难道有几层楼房高?”学生大胆冒然地说,教师自信地,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对数运算,学生哗然,学习兴趣倍增,求知欲更强,教师在一片惊讶、渴求急于得到知识的目光中进入教学。
三、简洁——教学语言的本色
简洁的语言要求用比较少的语句表现比较丰富的内容,而没有多余累赘的部分。
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肤浅的藻饰”。
这个见解是极为深刻的,对问题越是理解得透彻、深刻就容易抓住问题的实质、一语中的相反抓不住问题的实质,重点重复罗嗦,名词术语一大堆,但学生就是搞不清主要脉胳。
这样容易让次要的东西掩盖主要事实,简洁的教学语言,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深度。
四、严谨——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教学过程的数学教学语言应科学严谨数学是科学性和逻辑性
很强的一门学科。
数学语言能力既是数学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其它各种数学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有重要作用。
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矗一方面,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
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
离开了数学语言严谨与科学性,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注意数学语言,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
在各种能力中,逻辑思维能力处于核心地位。
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什么样的思维依赖于什么样的语言。
具体形象语言有助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严谨缜密、具有高度逻辑性的数学语言则是发展逻辑思维的“培养液”。
注重数学语言的科学与逻辑性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对一个问题能清楚地说一遍,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推理和论证的过程,正确地理解题意,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
寻找已知条件,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关知识的映象,解题判断的形成,直至解答过程的表述等,处处离不开数学语言。
五、教学语言的表达,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从我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周围教师的教学效果发现,语言艺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一个教师对所教授的学科必须具有相当的知识素养,才有可能去传道授业解惑,一定的知识水平是从事教育的基本条件,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
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但是,知识渊博的人教学效果就一定好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简单的说是或不是。
知识渊博对教学是肯定的,它能用深刻的见解充实学生的头脑。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有的教师在专业方面造诣很深,著述很多,但教学效果并不好,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于教学效果并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水平,还要有一定的教学技能。
而教学技能重要的一项,就是教学语言的技能。
教学实践证明,要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就是巧用语言艺术的能力。
总之,我深深的体会到语言艺术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希望和同行们共同探讨,使我们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卞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mi.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2]周济.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增强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 5).
[3]周丽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