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领域中情势变更原则与不可抗力比较探析

合同领域中情势变更原则与不可抗力比较探析

合同领域中情势变更原则与不可抗力比较探析

摘要: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都是合同领域直接涉及合同效力及责任的重要制度。对于合同双方当事人来说当发生了一些非因双方过失而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履行无意义、履行显示公平等的情况时,区分这些意外因素的性质,是属于情势变更,还是属于不可抗力至关重要,二者的选择使用对双方的责任影响甚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二者进行一个比较分析,期望能对合同有效成立后在发生意外情况下如何选择解决路径有所补益。

关键词:情势变更;不可抗力;比较分析

一、情势变更和不可抗力的概念

有些学者又称为“情事变更原则”,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非因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过错,发生了合同订立时无法预见并不能克服的情况,改变了合同订立的基础,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或履行会显示公平,此时当事人可以请求合同的变更或解除的制度。对于其构成要件学界有不同的总结:“三要件说”、[1]“五要件说”、[2]“八要件说”[3]。不同的构成要件说只是学者观察的角度不同,本文在综合不同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构成情势变更的四个要件。

首先,必须有导致情势变更的事实发生。这是使用情势变更原则的客观前提要求,情势变更事实产生,导致合同订立时基本环境发生了变化,与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时所应注意的各种情况产生了严重差异。此处的事实主要是指客观事实,是否包括主观事实,学界存在一定分歧。客观事实主要分为:自然事件,如地震、海啸、重大流行疾病等

等;政治事件,如战争,政变等;国家政策法律,如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新法的实施等;市场因素,如经济危机、汇率的剧烈变波动等。这些客观事实的产生是否都会导致情势的变更,核心要看是否会影响到合同履行的困难以及双方利益的失衡,所以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

其次,情势变更的事实发生在合同的有效成立后,履行终了前。这是情势变更原则使用的时间要件。如果是在合同订立之前发生这些事实,或在订立合同时发生,当事人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及时通过协商加以规避,不会影响到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如果发生在合同履行终了后,也不会对双方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只有发生在合同有效成立之后和履行终了之前,继续履行才会导致当事人双方利益的失衡。需要注意的是发生的时间不但要求合同成立,而且还要有效,虽然成立但因其他原因导致合同无效情况下也不适用。

再之,情势的变更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这是主观方面的要件,这里所说的“不可归责”指情势变更的发生是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并非当事人双方过错所致。如战争的发生、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都非当事人所能左右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一方违约的情况下发生了情势的变更是否适用?我们说这里就存在了一方的过错,如果该方当事人按期履约的话,就不会受到情势变更的影响,利益就不会受损。因此,在此特殊情况下违约的一方需要承担责任。

最后,情势的变更导致合同履行的不能或显示公平。这是情势变更原则构成的核心要件,之所以允许当事人请求变更或解除合同,根本原

因就是如果继续履行合同必将导致双方利益的失衡,或者无法实现合同订立的目的。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不会导致合同履行障碍时,不能依据情势变更原则而要求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当事人必须按期全面履行。关键要看客观事实的发生是否会对合同履行构成障碍的程度达到了双方利益的失衡。

我国《民法通则》第153条给不可抗力所下的定义,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是独立于人的行为之外,并且不受当事人意志所支配,在各国法律中都是免责事由”。[4]不可抗力的构成要件:首先,时间要件,发生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履行终了之前。发生在其他时间段不会影响到合同的正常履行,这一点和情势变更一样。其次,客观要件,就是发生了不可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事实。“三不”缺一不可。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这些事实主要三类:(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等;(2)社会严重的动乱,如战争、政变等;(3)一定条件下的突发事件,如因国际关系恶化而导致的封锁、禁运。最后,法律后果上,依据《合同法》第94条第1款规定,如果是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则当事人可以单方解除合同,而如果是部分不能履行则双方可以进一步协商。

二、立法规范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情势变更原则在我国立法上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86年《民法通则》和现行《合同法》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公认的我国有关情势变更原则初步认可是最高人民法院在1987

年对“武汉市煤气公司诉重庆检测仪表厂煤气装配线技术转让合同、煤气表散件购销合同违约纠纷案”的复函。其后的司法实践援用该原则审判的情形更加频繁。随后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了全国经济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的第二部分第六点指出:由于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原因,作为合同基础的客观情况发生了非当事人所能预见的根本性变化,以致按原合同履行显失公平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按情事变更的原则变更或解除合同。这一纪要虽不是司法解释,不具有实证法律效力,但作为法院审判实践中形成的裁判上的固定见解,为各级法院所遵从,有着实际的效力。在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拟定的《合同法草案》的第77条就规定了“由于客观情势发生异常变化,致使履行合同将对一方当事人没有意义或者造成重大损害,而这种变化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并且不能克服的,该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就合同的内容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最后由于争论不下,分歧无法解决,未能被立法者采纳。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合同行为日益频繁导致了大量合同无法按时公平的履行。基于此考虑,在2009年5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实行的《合同法司法解释(二)》里对情势变更作了明确规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的发生属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至此,我国合同法正式的确立了

情势变更原则。

不可抗力作为民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免责的制度已被各国认可,无论是在《民法通则》里还是现行《合同法》中,都对此做了明确规定。《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153条规定:“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对不可抗力的概念,核心要件以及法律后果进行了规范。《合同法》第117条第1款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责。”第2款同《民通》153条一样。《合同法》第94条第2款也明确规定了,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对于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应进一步分析是全部不能实现,还是实现困难,但仍然有实现的可能。如果是全部不能实现,直接可以解除合同并且双方免责;如果属于部分不能实现,则需双方进一步协商,或是仅履行部分或是解除,部分履行的,部分免责。

三、情势变更原则与不可抗力的比较分析

不可抗力规则与情事变更原则都是“契约必须严守”原则下的两个并行的例外规则,均是现代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学者认为,情事变更与不可抗力是因果关系,即由于发生了不可抗力,才导致客观情事的变化。还有些学者认为,情事变更是变更和解除合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