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度第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一答案(1)

2017年度第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一答案(1)

爱登堡国际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一(1)1.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汉2.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见题2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C.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D.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3.秦始皇采纳李斯“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的建议,在地方上推行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厂卫制4.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A.开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B.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开辟丝绸之路5.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

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A.皇权专制B.任免官吏C.思想控制D.言即法律4.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A.颁布“推恩令”B. 实行分封制C. 派张骞出使西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6.《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

”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B.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C.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7.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8.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9.诏令:“不得以北俗之语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其内容属于A.商鞅变法B.管仲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10.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女真族11.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其中既然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B.印刷术 C.指南针D.火药12.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13.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一致,汉文字却是统一的。

这是因为A.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B.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C.文字书写在丝帛和竹简上D.秦始皇统一了文字14.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母。

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商朝时人们把汉字刻在甲骨或铸在青铜器上B.我国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秦朝开始的C.汉字书法有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D.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汉字的传播15.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

下列哪一选项是孔子的主张A.兼爱、非攻B.实行“法治”C.“无为而治”D.“仁”和“爱人”16.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的吗?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17.“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

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A.孟子 B. 墨子 C. 庄子 D.韩非子18.古人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这体现的主要是A.政治思想B.教育思想C.生态思想D.军事思想19.2014 年12 月4日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A.孟子B.老子C.墨子D.韩非20.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

下列选项,体现了孟子思想的是A.“兼爱”“非攻”B.要求统治者用“仁政”,轻徭薄赋C.“无为而治”D.主张改革,提倡法治2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句话属于孔子的A.礼治思想B.教育思想C.仁政思想D.法治思想22.认为“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封建帝王是A.汉武帝B.唐太宗C.唐玄宗D.宋太祖23.唐太宗说:“白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可见,他特别重视A.对外交往B.民族关系C.任用贤才D.虚心纳谏24.“贞观之治”是我国古代社会的盛世之一。

当时在位的皇帝是25.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A.提倡节俭B.爱民如子C.善于纳谏D.勤于政事26.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

”这里的“委员制”是指A.郡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27.我国历史上实行的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的原则。

科举制度创立于A.西汉B.隋朝C.唐朝D.明朝28.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的录取率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

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9.下列说法中,能准确反映唐朝科举制度特点的是A.分科考试,重时事评论B.科目繁多,重诗赋考查C.轻视诗词,重实际能力D八股取士,重文章格式30. 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题2图)浙江龙泉冰裂纹瓷器 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 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会子)图1 图2 图3 A.发达的农业生产B.繁荣的南方经济C.精巧的手工技艺D.独特的活字印刷 31.北宋后期,一位四川商人在当地购买一批蜀锦,他最方便使用的货币是 A.铁钱B.铜钱C.交子D.会子3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它用铜版印刷,版图精美。

“交子”的出现有利于 ①商业的发展 ②西域地区的开发 ③印刷业的发展 ④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控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3.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国家B .谢和耐是外国人,他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C .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D .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34.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如下一组图片,请你为该展厅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名称A .宋代商业繁荣B .民族政权并立C .宋代国家统一D .宋代民族融合35.“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出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南宋时期D.明清时期36.《今日邵阳·今昔变化》称,唐宋时期,邵阳境内的造纸业、刻书业等手工业生产有一定规模,多种果树开始人工栽培,粮食生产发展到“稻栗再熟”。

促进该时期邵阳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占城稻推广到全国B.中亚的胡萝卜、大蒜等开始传入C.经济重心逐步南移D.娱乐场所“瓦肆”遍布农村 37.以下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①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

②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③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曲辕犁和筒车。

④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②④D .③④38.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郑和七下西洋 D.在广州设立十三行39.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B.大运河贯通南北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40.南宋时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这表明宋代 A.经济重心南移B.南方社会动荡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 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北方41.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 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C.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D.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42.《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反映出西周实行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4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 .焚书坑儒 C .修筑长城 D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44.《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 “这一制度”是指A .监察制度B .三省六部制C .行省制度D .科举制 45.“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秦始皇统一六国 B.秦始皇统一文字C.元世祖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D.元世祖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46.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

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A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C .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D .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47.“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A .削弱了王国势力B.促成了 “文景之治” C .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 .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48.列表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