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国际金融国际资本流动

第三章国际金融国际资本流动


11
5、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 是日本一桥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小岛清在 7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
• 小岛清认为,根据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研 究出来的理论无法解释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 。
• • 他总结出“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即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或即将陷 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
• (3)出于 利用闲置设备、专利与专有技术等技术资 源方面的考虑
• 3、技术与管理导向动机(主要是为了获取和利用国外 先进的技术管理等)
• 4、分散投资风险导向动机
• 5、优惠政策导向动机(为了利用东道国政府的优惠政
策及母国政府的鼓励性政策)
14
• 请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思考: • 1、力帆摩托投资越南 • 2、中国制造业对海外市场的转移 • 3、中国农业投资非洲 • 4、TCL收购德国施耐德电气
• 认为在东道国市场不完全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可利 用其垄断优势排斥自由竞争,维持垄断高价以获得超 额利润。
• 所以,对外直接投资是具有某种优势的寡头垄断企 业为追求控制不完全市场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
8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 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
• 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维农(Raymond Vernon)在1966年发 表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中提出的
• 跨国并购在世界FDI中的比重由1996年的40%上升到了2000年的84.6%4。
• 以国际直接投资为例 • 累计总额从1985年的6836亿美元,增至1990年的1.7万亿美元。 • 1995年国际直接投资总量达3150亿美元,增长40%; • 1996年达3490亿美元,增长11%; • 1997年达4240亿美元,增长25%; • 1998年并没有因亚洲金融危机而减少,为6600亿美元; • 1999年,国际直接投资流入总额达到8655亿美元,流出额达到
7999亿美元;
• 2000年达1.1万亿;
• 2001年下降为7350亿美元,2003年6350亿美元 ; • 2007年为1.979万亿美元; • 2008年约为1.697万亿; • 估计2009年全球FDI流入量将会进一步跌至1.2万亿美元; • 预元计,到2021001年1年将有出可现能缓上慢升复到苏的1.8势万头亿,美并元可望回升至约1.4万亿5 美
(P100)
• 3、机构投资者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体 (p103)
• 4、第三产业是FDI的主要投资领域
• 在1970年代初期,服务业仅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存量的四分之一,在1990 年代初期,服务业在全球FDI流入存量中的比例为49%,而到2006年则上升 到62%。
• 5、跨国并购已成为FDI的主要方式
15
• (三)国际证券投资理论与动机(P111-113)
16
三、货币自由兑换(资本自由流动)
• 1、含义:一国通货的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 而将所持有的通货按汇率兑换成另一国通货的 权利。
•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规定,可自由兑换货币, 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IMF第八条款)

• 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垄断购买者的存在、信 息不灵、政府的干预等),如果将企业拥有的半成品、工艺技术、营销 诀窍、管理经验和人员培训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进行交易,就 不能保证企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 企业只有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在较大的范围内建立生产经营实体, 形成自己的一体化空间和内部交换体系,把公开的外部市场交易转变为 内部市场交易,才能解决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与外部市场的矛盾。
企业优势
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 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模式
国内生产后出口 技术转让 缺乏对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
• 1、市场导向动机----寻求新的市场和突破贸易保护主 义的限制
• 2、降低成本导向动机
• (1)出于获取自然资料和原材料方面的考虑
• (2)出于规避汇率风险和税率的考虑
第二章 国际资本流动
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1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方式、特点
1. 含义 国际资本流动(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是
指跨越国界的资本流动。
集中反映在: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与金融帐户”(流量状况); (2)国际投资头寸表(存量状况)。
2
2. 主要方式
6
二、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 二1一、、)新国国古际际典直的资接资投本本资流流的动动理理的论论原因
7
2、垄断竞争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
• 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产生于20 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 H. Hymer)博 士论文《国内厂商的国际化经营:一项对外直接投资的 研究》中提出来的。
9
金额
生产曲线 消费曲线
导入期 美国
成熟期
标准化
衰退期
次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产品生命阶段
国家
10
4、内部化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由英国学者巴克莱(Peter Buckley)、卡森
(Mark Casson)和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llan M. Rugman)共同提出的。
12
6、国际生产折衷理论(The 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由英国瑞丁大学教授邓宁(John H•Dunning)于1977年提出。1981年又进行进一步阐述。
认为企业必须同时兼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才能从事有 利的海外直接投资活动。
• 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 国际证券投资(International Portfolio Investment) • 国际贷款(International Loan)
3
3.目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 1、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急剧增长。(P98) • 2、呈现出证券化特征、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居绝对优势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