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快乐成长,足球中追求育人
——三立小学校园足球交流材料
自2015年10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要求,参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实施方案》,艰苦探索,精心培育,逐渐形成了以足球为龙头的体育教育特色,特别是在近三年中我校更是在足球活动中收获累累,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学校男、女足球队多次荣获全县校园足球联赛冠亚军,2019年6月在张掖市校园足球联赛中女队荣获亚军。
这些成绩的取得奠定了我校“校园足球”的领先地位,下面就近年来校园足球工作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今后打算谈谈我们的收获与感想:
一、工作成效
(一)营造氛围,强化校园足球文化建设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学校足球教育发展思路,统筹安排经费投入,安排落实足球教育各项活动,并为学校足球教育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2. 积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环境浸润作用
氛围的营造是打造特色不可或缺的土壤和条件。
为了响应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起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学校确定每年
5月为“校园足球月”,形成了以足球联赛为中心,辐射阅读、写作、艺术创作、综合实践、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更加丰富的、立体式的、动静结合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挖掘资源,优化校园足球基础保障
1.建立完善的足球工作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完善校园足球工作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对校园足球工作的政策规划、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把校园足球工作列入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之中。
2.锤炼教师队伍
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级足球培训,增强“造血”功能。
自建校初,学校就利用每周教师例会进行专题培训,从领导到老师全员参与观看足球教学视频,每周学习一个动作,并要求老师们在足球课、大课间活动中边学边教边练,有效地提高了老师们的指导能力。
3.提供经费支持,改善硬件设施
学校积极投入资金,把原来的7人制足球场改建成两块5人制足球场,并先后添置足球、标志桶、敏捷梯、呼啦圈、标志碟、跨栏等训练器械,为上好课和球队训练提供保障。
4.科学规划,精心安排活动、训练、比赛时间
为了保障训练、比赛时间,学校精心谋划,给球队训练和班级联赛提供了时间保证,早晨7:00-7:50球队基本功、体能训练,早
晨大课间9:30-10:10球队实战训练,下午大课间班级联赛。
(三)夯实过程,强化校园足球素养提升
学校秉承教育部长陈宝生“做大分母抓普及,做强分子抓竞赛。
”的总体要求,学校确立了一课一赛一训”模式,让校园足球各项工作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1. 坚持上好每周一节足球课
学校把以往培养少数足球特长生为目的的足球活动,转变以丰富全体学生校园生活、锻炼学生体魄、培养学生特长的群众性足球活动。
规定每周各班都要上一节足球课,任课教师要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认真备课上课,加强足球基本功的训练。
如:运球绕杆、接球、传接、颠球、射门等,让足球苗子崭露头角,为校足球队启动选拔、组队、集训工作把好资格关。
2. 扎实开展班级联赛,做好梯队建设
我校每学期都认真开展3-6年级班级联赛,通过联赛选出优秀队员进入年级队,再从年级队挑选5-8名队员进入校队,这样一次循环,梯次成长,形成良性循环。
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为校队输送了优秀人才,同时也队员的成长提供了平台。
杆比赛、三四年级射门比赛、五六年级足球赛;球队的生命力在于发展,在于校际间的交流,我校利用阿迪达斯青少年足球联赛、亚洲展望精英联赛、市长杯足球赛、区长杯足球赛以及和南京路小学、燕儿岛小学的定期教学比赛,积极参与,进一步得到了系
统训练与提高。
(四)激励进取,推动校园足球健康发展
在这几年的足球工作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要想取得成绩,首先要舍得投入,我校每年为足球工作投入2万元左右。
1、教练员的待遇与比赛成绩挂钩。
在区教体局规定奖励标准的基础上,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每月绩效和年终奖基础上再进行奖励。
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不可忽视的一支队伍,充分调动这支队伍的积极性是搞好学校群体工作的保证。
我校将班级输送人才情况,各级比赛成绩进行量化,每月直接奖励给该班级的任课教师。
二、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不平衡,体育教师缺编,尤其足球专业教师更是通过各个部门的齐心努力,我校足球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教师、家长“重智轻体”的现象,学生在交通拥挤(家远)、课业负担的压力下,无暇也无精力参加足球运动,学生身体素质令人堪忧等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一如既往地继续努力向前。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希望能将我校的足球运动推向一个更高的平台。
三、今后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