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单元试题-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2分)
1、下列各项生产技术在新石器时代以前出现的是
A、用麻纺线织布
B、用骨针缝制兽皮衣服
C、使用弓箭猎捕
D、制作彩陶
2、"春秋无义战"是就春秋时期争霸战争性质而言的,正确理解是奴隶主
A、要结束周王朝的统治
B、要结束分封制实现统一
C、要促进民族融合
D、要掠夺土地和人口
3、有关甲骨文的表述:
①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②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③记载了商王的活动
④我国信史的开始⑤记录的日食月食是世界最早的。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4、下列水利活动中具有减轻自然灾害功用的是
①大禹治水②都江堰③郑国渠④灵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主张是墨子提出来的是
①选举贤能②今胜往昔③无为而治④兼爱非攻⑤提倡节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④⑤
6、《国语.鲁语》载:柱"能殖(植)百谷百蔬。
"据史推测柱是距今
A、20万年前的人
B、1万8千年前的人
C、六七千年前的人
D、四千年前的人
7、鲁宣公十五年,"民不肯尽力于公田",说明的根本性问题是
A、井田制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农民用怠工的办法对付贵族的剥削
C、农民都有自己的私田可以耕种
D、农民徭役负担太重,无力耕种公田
8、秦朝时郡守和县令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A、释放奴隶
B、士兵复员
C、征发兵役徭役
D、考察选拔人才
9、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的根本目的是
A、神化君权加强专制
B、发扬光大儒学
C、打击王国势力
D、扩大疆域
10、丝绸之路的开辟说明
①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②中西商贸关系确立
③安敦王朝沿此路遣使来汉④甘英为此路开辟远行波斯湾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
D、①②④
11、铁器传入珠江流域和西域的时间是
A、战国和秦朝
B、战国和西汉
C、秦朝和西汉
D、秦朝和东汉
12、下图中,被秦王赢政灭亡的国家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13、秦统一的历史条件包括
①封建化较彻底②拥有富饶的关中地区和四川盆地
③秦王政的雄才大略④秦国的半两钱通行中原江南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14、下列经济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五铢钱通行全国②水排的应用③铁锄用于耕地除草④楚国的宛成为冶铁中心⑤农民向政府交2/3的收获物作赋税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①②⑤
C、③④①⑤②
D、③④⑤①②
15、《西都赋》称"郑白之沃,衣食之源",反映的情况是
A、秦国四川盆地的
B、秦朝关中平原的
C、西汉关中平原的
D、东汉四川盆地的
16、东汉明帝时的活动有
①废王莽苛捐杂税②王景治黄河③到西域求佛法④发明提花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下列政权中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曹魏
B、前秦
C、西晋
D、成汉
18、翻车这种生产工具是
A、排涝灌溉工具
B、鼓风冶铁工具
C、运输粮食的工具
D、播种用的工具
19、关于东晋十六国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北方大批农民南迁促进了东晋经济的发展
②北方十六国互相攻战,严重破坏了北方的世族融合
③东晋政府组织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土地
④前秦是十六国政权之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下列说法不符合北魏均田制的是
A、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发
B、农民从中很少得到实际好处
C、地主土地未被触动
D、占田不均的情况仍存在
21、三国时三个政权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
22、南朝和北朝相比,相同点包括
①政权更替频繁②佛教广泛传播③封建经济发展④政权间相互攻战不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下列文化成就反映了南北朝民族融合这一历史特征的包括
①《齐民要求》②云冈和龙门石窟③《敕勒歌》④《归园田居》⑤《洛阳赋图》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24、排列下图中东汉末年到东晋三大战役的先后顺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②
D、③②①
25、下列政权中被少数民族攻破都城的有
①西周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6、形成三国时期分裂局面的社会经济根源是
A、黄巾起义的影响
B、东汉后期政局混乱的延续
C、东汉末以来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D、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2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B、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促进北方各族大融合
28、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发展的历史,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实质上是()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
29、唐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措施中,用以保证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实行均田
B、实行屯田制
C、实行纳庸的办法
D、实行垦荒免役的办法
30、唐朝废除租庸调制实行两税法的目的的()
A、改变收税标准
B、增加财政收入
C、放松对农民人身控制
D、调整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
31、隋朝能够灭陈统一全国的条件包括()
①北方民族大融合②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联系加强
③隋文帝的正确策略④人民要求统一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唐朝前期,中央政府在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①西域都护②回纥牙帐③安西都护府④北庭都护府
33、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的是()
①两税法实行②土地兼并严重③均田制破坏④租庸调制无法实行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 D②③④①、
34、下列四种生产工具中,用于水利灌溉的是()
①水排②翻车③筒车④耧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5、唐代从内地传入吐蕃的技术有()
①凿井②养蚕③造纸④印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6、骨力裴罗、大祚荣、皮罗阁的相同点有()
①建立了本民族政权②接受唐中央政府领导
③都受过皇帝的册封④都是边疆少数民族的首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二、主观题(15+12+10+16+15+10=78)
37、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
引自《淮南子.人间训》
材料二(汉武帝)于是发卒万人穿渠,自征引洛水至商颜(山名)下。
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
水聩(向下流)以绝商颜,东至山领十余里间。
井渠之生自此始,穿得龙骨故名龙首渠。
材料三上(汉武帝)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
于是以上用事则自临决河,沉白马玉壁,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填决河。
于是塞瓠子,而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
材料二、三引自《汉书》
回答:
①指出材料一中水利工程的名称。
(2分)
②材料二中的引水办法称什么?用剖面图示意开渠的情况。
(4分)
③综合三则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兴修的水利工程的功能。
(3分)
④如何评价这三次水利事业?(6分)
38、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君臣既立,众恶日滋,而欲攘臂乎桎梏之间,愁劳于涂炭之中,君臣既立而变化遂滋劳之不休,夺之无已,田芜仓虚,杼轴之空,食不充口,衣不周身,此皆有君之所致也。
古者无君,胜于今世。
引自《抱朴子》外篇卷
材料二、浮屠(佛教的别称)害政,桑门俗,风惊雾起,驰荡不休,吾哀其弊,思拯其溺。
引自《梁书.范缜传》
回答:①两则材料的核心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
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两种观点产生的原因。
(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