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1.《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应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原则C.任人为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2.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发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研究中国古代丝织页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茧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C.《诗经·卫风》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4.中国古代用官僚制度代替世卿世禄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管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5.削弱相劝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
与此相关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与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D.元朝设立中书省6.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长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市”的四面建立有围墙B.“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D.晚上“市”门紧闭7.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清廉,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
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内阁8.“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立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这反映出作者①主张重农抑商②倡导以法治国③力求社会稳定④维护农民利益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9.《清嘉录》记载:“(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
”这反映出清代的苏州①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之风②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③戏曲的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④“击牺烹鲜”破坏了生态平衡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0.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
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为确切的是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治B.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C.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D.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11.孔子说:“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问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们便可以像神一样地生活。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
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A.树立皇帝的权威B.加强君主专制集权C.制定完普的法律D.传播基督教教义12.英国《权利法案》是对(大宪章》的继承和创新。
其“创新”主要体现在A.限制国王的权力B.确立君主立宪制C.形成了两党制度D.确立责任内阁制13.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创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14.英国和美国都是近代较早确立代议制的国家,两国国家最高行政首脑的相同点是A.都由选举产生B.都有召开议会的权力C.都对议会负责D.都是议会的最高领袖15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科学理论是A.生物进化论B.经典力学理论C.电磁学理论D.量子力学理论16.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时期达到了顶峰。
然而,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不适应航海”。
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综台国力大幅度下降B.中国奉行”闭关镄国”政燕C.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D.西方把蒸汽机运用于造船业17.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
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18.最早见识世界博览会的中国人是以纯粹的私人身份去的.比如王韬,他亲历了1867年的巴黎博览会。
当时的中国人把世界博览会称为炫奇会或赛奇会。
这反映了A.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B.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C.统治者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D.中英科技问有很太的差距19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7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吉.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一书。
则贼中不为无人。
”此书应为20.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A.属于近代的民族工业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C.实质是外国资本家在华创办的企业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21.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十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
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
”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A.建立民主共和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C.实行君主立宪D.向德俄学习22.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C.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D.都探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23.人们通常用“封建余孽”这个词特指近现代社会中残存的拥护封建制度的分子。
这种用法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变法后B.辛亥革命后C.新文化运动后D.新中国成立后24.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
”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建立国民自卫军B.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D.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25.右图是红军长征中的一幅标语,从中你能得到的蛙准确信息足A.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北上抗日B.红军完成战略转移,北上抗击日寇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红军北上抗日D.红军进行改编,开始北上抗日26.右图反映了A.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的增多B.日本“委托经营”的加强C.官僚资率加强了经济垄断D.美国扩大了对华经济特权27.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
”这里的“几雕”指的是①稳定了西欧经济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③有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轨道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8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话在幸福的年代里”。
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年代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57年43.3% 31.2% 25.5% 1960年21.8% 22.1% 52.1%A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B综合实力太幅提升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工业品市场需求量大幅度增长30.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
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
”并认为:。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的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B.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C.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时II卷(非选择题共 55分)二、非选择题(55分)31.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但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岁收亩不足一石”。
战国时。
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
治田百亩。
岁牧亩一石丰,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太湖地区,牛耕大量退出。
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
这倒不是缺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缺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
《天工开物·乃拉·稻工》记载“是郡力田者,以锄代耜。
不蓄牛力。
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盎无痛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从养活的人口来看,明清时期农业确有发展。
从劳动生产率来看,明清时期的农业发展水平下降了,主要表现是畜力的减少;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来看,也有下降的趋势.表现在劳动强度加大,工作时间增长。
材料三: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近)(1)依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粮食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5分)(2)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依据材料分析是那些因素促成的?(5分)(3)指出材料三中反应的50年代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4分)(4)综上所述,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2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尽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
”1950年12月,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希望向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出口人和商品的个人和公司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
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约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摘自《中美关系史1949—1972》材料二;(中美)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