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脏毒理学北京肝病专科医院(ppt)

肝脏毒理学北京肝病专科医院(ppt)


概述
肝脏毒理学:利用毒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外源化学物对肝脏 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学科。
化学性肝损害:化学物引起的各种急性和慢性肝损害。
短期暴露:肝细胞内脂质蓄积 肝细胞坏死 肝胆功能障碍
长期暴露: 肝硬化 瘤样改变
第一节 肝脏作为毒作用靶器官
肝脏作为毒作用靶器官的原因
特殊的解剖位置
组织结构
5. DNA加成物:
(四)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1.一般检查 2.光镜检查: 3.电镜检查:超微结构
二、肝损伤的体外试验评价
二、脂肪变性
脂滴
脂肪肝
二、脂肪变性
毒性机制:
①脂肪酸氧化减少 ②甘油三酯合成增加 ③运脂蛋白合成减少 ④肝外游离脂肪酸入肝过多
三、胆汁淤积
表现: 胆汁形成减少,胆汁分泌与排泄受阻 胆小管肿胀,胆栓形成,肝细胞肿胀、死亡和炎症 血清中胆盐和胆红素含量增加 胆红素在胆道排泄受阻时,可在皮肤和眼睛沉积,产生黄疸 胆红素从尿液排出,尿液黄色或深褐色 评价胆道排泄功能:磺溴酞钠
细胞死亡
细胞坏死:
细胞肿胀,渗漏 ,核崩溃,细胞 膜破裂,炎症, 仅涉及分散的单 个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收缩,核片 段化,凋亡小体 形成,无炎症., 坏死影响肝小叶 的大部分区域
图5 中毒组海马中期凋亡神经元 (×10000):神经元固缩,细 胞核染色质浓聚,电子密度明显 增高,胞浆细胞器浓聚。病理改 变程度与治疗组基本相同。
基因组
生物体所拥有的 全套染色体上
全部基因
转录组
一种细胞、组织 或生物体所对的
全套mRNA
蛋白质组
一种细胞、组织 或生物体所对的
全套蛋白质
第二节 肝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反应与机制
根据损伤发生的快慢
1
急性肝损害:
肝细胞坏死、 脂肪变性、 胆汁淤积
2
慢性肝损害:
肝纤维化、 肝硬化、 癌变
一、肝细胞死亡
六、肝癌变
毒性机制: ①毒物及其代谢产物对生物大分子(DNA)造成损害 ②与生物大分子共价结合 ③活化肝细胞癌基因 ④抑制肝细胞抑癌基因
第三节 肝损害所致的生物功能障碍
一、物质代谢障碍 (一)营养物质代谢功能障碍
1.肝糖原贮备量明显减少,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功能发 生障碍,机体血糖降低,机体供能不足。
图7中毒组大鼠海马胀亡神经 元(×10000):胞体明显肿 胀,线粒体肿胀,嵴模糊,胞 浆明显空泡化。
一、肝细胞死亡
毒性机制:
①毒物产生自由基 肝细胞膜脂质过氧化 通透性增加 细胞死亡
②毒物/代谢产物与生物大分子共价结合
③毒物损伤线粒体 影响细胞呼吸链中酶蛋白的合成,细 胞内呼吸停止 细胞死亡
④毒物致使细胞骨架损伤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钙稳态失调 肝细胞死亡
三、胆汁淤积
毒性机制: ①损伤肝细胞膜的功能 ②胆管壁上皮细胞通透性降低,使胆汁流降低,发生胆汁淤积 ③化学物在胆管内沉淀,胆栓形成,阻塞胆管,胆汁排泄障碍,胆汁
淤积。
四、肝窦状隙损害
毒性机制: ①毒物导致肝窦扩张,窦状隙阻塞,导致肝脏充血 ②毒物对窦状隙上皮细胞壁进行性损害,导致其屏障功能丧失,肝窦
二、常见的肝毒物
1.体质依赖性肝毒物
主要为药物 特点: 特异体质,无剂量依赖性,不能复制动物模型
2. 真性肝毒物
特点:剂量-反应(效应)关系,能复制动物模型 直接肝毒物:CCl4、氯仿 间接肝毒物:黄曲霉毒素、乙醇
人类肝脏蛋白质组学(HLPP)
DNA 遗传信息载体
RNA
蛋白质 功能执行体
对肝损伤不敏 感,对肝外细 胞损伤敏感:
肌酐磷酸激酶
活性降低反映 肝细胞损伤:
胆碱酯酶
(二)肝脏排泄功能检测 1. 血清磺溴酚钠(BSP)排泄试验 2. 靛青绿(ICG)试验
(三)肝脏化学组成成分改变的检测
1.甘油三酯:肝脏脂肪变性的常规指标 2.葡萄糖 6磷酸酶(G-6-P):与内质网完整性有关 3.肝胶原(羟脯氨酸):肝脏纤维化的指标 4.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肝脏被氧化损伤的程度
间隙充血,出现紫癜性肝炎。
五、肝纤维化与肝硬化
表现:广泛的纤维组织蓄积 特点:致命性和不可逆性 毒性机制:
①肝细胞坏死后,细胞被分解、吸收,成纤维细胞增 生,合成胶原增多,胶原沉积形成纤维化
②激活Ito细胞,胶原合成增多 ③肝星形细胞被活化,导致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收
缩力增强,纤维化介质分泌。
2.脂肪代谢障碍 3. 清蛋白合成障碍 4.氨基酸代谢障碍
(二)化学毒物解毒功能障碍
二、凝血功能障碍 1. 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2. 清除纤溶酶能力降低,纤溶亢进 3. 抗纤溶酶活性减少
三、免疫功能障碍
(一)病原微生物感染
库普弗细胞吞噬能力下降
(二)肠源性内毒素侵害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生理生化特性
肝的基本单位:
肝小叶:
肝腺泡:带氧浓度、胆盐、酶分布及活性不同
Ⅰ带
Ⅱ带
Ⅲ带
肝腺泡
Ⅰ带
Ⅱ带
Ⅲ带
氧浓度较高 富含线粒体 谷胱甘肽
处于中间状态
氧浓度较低
细胞色素 P450含量 高
(二)肝脏细胞 (三)肝脏生理生化功能 1. 分泌胆汁,促进脂肪和脂质的消化和吸收 2. 具有内分泌作用,合成清蛋白、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等蛋白 3. 物质和能量的代谢 4. 解毒和吞噬防御功能 5. 造血功能
第四节 化学性肝损伤的检测与评价
体内试验(整体动物试验) 血清酶学检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活性升高反映 胆汁淤积型肝 损伤:
碱性磷酸酶 5’-核苷酸酶
γ-谷氨酰转肽酶
活性升高反映 细胞毒性肝损 伤:
谷草转氨酶 乳酸脱氢酶 苹果酸脱氢酶 谷丙转氨酶 谷氨酸脱氢酶
肝脏毒理学北京肝 病专科医院(ppt)
(优选)肝脏毒理学北京肝病专科医院
以往脂肪肝、酒精肝常见于发达国家,此病在我国的 患病率迅速攀升,与近些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中高脂、高糖的大量摄入有极大关系。
肝病是一种几乎肆虐了大半个地球的人类公敌。我国 和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是个肝脏病多发国,有超过1 亿人患肝病。目前,全球仍以每年新增肝炎病患者约 5000万人的速度递增。其中我国一年约有2000万人新 感染上各类肝病,全国一年所花费的防治经费高达1 千亿元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