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十大问题行为及矫正策略
1.注意力差,容易分心,难以完成任务。
矫正策略:在模拟教室的情景下,进行注意的行为训练,可布置
一定的任务,时间从5分钟开始,逐渐延长至15分钟或更长。
2.偏食挑食,吃饭慢,不肯吃硬食物。
矫正策略:抓住半固体食物添加的关键期(4—6个月),注意添加的食物质地要由软到硬,幼儿园的孩子,要鼓励孩子尝试新食物,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讲究平衡膳食。
3.明显多动。
矫正策略:主要采用行为矫正的方法。
关键是让幼儿懂得在不同情景下,什么是适当行为,什么是不适当行为,以促进儿童的自我控制力。
4.过分依恋、缠人。
矫正策略:培养其独立性,多与同伴交流,多走出家庭,参与群体游戏和活动。
5.不适当的吸吮行为(吸吮手指、毛巾等物品)。
矫正策略:行为矫正着重奖赏与惩罚并举,一般奖赏与惩罚之比以3:1最为适宜,如果纯采用奖赏或过多的惩罚甚至责备,则难以奏效。
6.孤僻,难与同伴交往。
矫正策略:行为矫正采用示范疗法,即在自然环境中,父母或教师向儿童示范如何与同伴交流,如打招呼、请示、应答等方面。
7.过分好强,处处争第一,受不了一点挫折和批评。
矫正策略:关键在于心理疏导,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批评。
8.每天长时间沉迷于电视、游戏机。
矫正策略:让孩子懂得主次之分,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可用看电视或玩游戏机奖赏孩子的良好行为;也可剥夺这两项活动,作为对行为的惩罚。
9.违拗性严重(不听指令,与家长或老师对着干)。
矫正策略:必须是整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遵照强化适当行为为主的原则。
10.有睡眠问题(难以入睡、夜啼、夜惊、梦游等)。
矫正策略:行为矫正应注重入睡准备,如睡前至少半小时让儿童从事一些安静的活动,并营造一个光线较昏暗的睡眠环境,每天定时完成同样的程序后上床,养成良好的入睡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