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扎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塔耳小学方莲英我们木兰乡位于木兰山脚下,是一个革命老区。
李先念、陈福初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多年,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在他们的带领下,木兰乡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创造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木兰乡同广大农村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这同时也就意味着现在的农村孩子大多是在家庭比较富裕的环境中成长的,平时没有吃过苦,而其中的一部分留守生则更是娇生惯养,对家乡是革命老区及对革命先辈的付出和牺牲知之甚少。
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必然会受到扭曲。
为此,我们塔耳小学决定以红色土地为立足点,以红色教育为突破口,在全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革命传统教育,将红色文化运用于学校德育之中。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学校以红色教育为主要抓手的革命传统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一、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充实红色教育内容2014年新春伊始,我们塔耳小学就组成了有本地老干部、退休教师、老艺人、烈士后代应约参与的红色教育专班。
专班成员除了他们本身掌握的资料外,还历时近两个月,采取走家串户、实地考察、搜集整理等形式,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极大地充实了红色教育的内容。
1.收集整理当地流行的红色歌曲。
我们请专班中的“四老”(老干部、老战士、老艺人、老党员)先把红色流行歌曲的词写出来,再把红色流行歌曲的调哼出来。
针对他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实际,我们又请来学校的优秀音乐教师郑秀丽参加,组成“红色歌曲整理组”,在尽可能保持原生态歌词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编,并对每一首歌进行谱曲,以便于传唱、演奏和推广。
如:流行较广的歌曲《对花》中有一段歌词是:“你说呀,是什么花开花满池塘啊!什么人行为丧天良?什么人啦领导我们得解放。
我说呀,是荷花开花满池塘啊!日本人行为丧天良,毛泽东呀领导我们得解放。
”通过对歌的形式,一问一答,优美动听,能让学生铭记历史,知晓事理,受到教育。
我们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最大的学生出生时,中国改革开放就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的特点,我们又在《对花》中加了一段:“你说呀,是什么花开花满园香啊!什么人领导咱们改革开放,什么人啦劳动致富喜洋洋。
我说呀,是桂花开花满园香啊!邓小平领导咱们改革开放,老百姓啦劳动致富喜洋洋”。
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而且还能让学生从小就明白勤劳致富的道理。
截止目前,我们已经搜集整理出6首在本地流行的红色革命歌曲。
2.收集整理当地流传的红色故事。
我们专门成立了“红色故事整理组”。
该组在听取“四老”和烈士后代的讲述后,及时将口头流传的红色故事整理出来,现已整理出20多个红色故事。
3.成立红色教育宣讲团。
利用本地的人力资源,组成红色教育宣讲团,并向每位成员颁发聘书。
二、精心打造红色校园文化,营造红色教育氛围学校是我们教育下一代的主阵地。
因此,我校打造与本地红色老区相适应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红色教育氛围。
2013年3月,我校经过认真讨论和反复酝酿,制定了本校的《红色文化校园实施方案》。
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1.建设红色长廊。
现在,我校建有新的文化宣传长廊,主要以红色教育为内容。
根据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其主要以图画和小故事的形式出现,并做到图文并茂。
依据革命事件发生区域和烈士出生地的不同,选择距学校最近的人和事作为素材。
如:有革命家李先念,以介绍抗日战斗故事和李先念战斗、生活、生产的故事为主;有我乡郭家冲人陈福初将军,以介绍他的事迹为主等等。
2.命名红色班级。
我们分别给不同班级取了不同的名字,用的都是我们家乡烈士和曾经在家乡战斗过的革命者的名字。
如:李先念班、陈锡联班、杜义德班、冷元成班等。
开学时,班主任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并依据学生意愿取出班名。
3.树立红色画像。
我们还通过竖立或悬挂红色画像的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记住革命先烈的英容笑貌。
4.张贴红色格言。
我们在校园、教室、寝室、食堂等地挂有红色格言。
让师生都知道我们的家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借以激励师生继承传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建设家乡,建设国家。
5.开通红色广播。
我校开通了红色广播。
广播内容也丰富多彩,主要包括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红色格言、校园红色动态、师生红色心得等等。
三、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扎实开展红色教育从2013年9月份开始,我们在挖掘了大量红色资源、营造了良好的红色教育氛围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主要做法是:1.开展常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悟。
我们在中小学开展了一些常规的红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感悟,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第一、讲红色故事。
我们开展了讲红色故事活动。
讲故事的人员主要有:(1)“四老”和烈士的后代。
他们大都亲身经历或听过当事人的讲述,因而所讲故事更加富有真实性,也更加具有感染力。
(2)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
我们要求不论是美术老师,还是其他教师,都要在适当时机或适当场所讲红色故事。
学生讲红色故事,我们做到了“两个结合”,即:讲红色故事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结合起来,讲革命故事与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
要求每位学生一个月在本班至少讲一个故事。
为此,学校在作息时间上都作了专门安排。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还邀请讲得好的同学不定期到红色广播室演讲。
学生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再现一个个精彩而感人的场面,既锻炼了各自的说话、演讲能力,又使自己和其他学生都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
第二、唱红色歌曲。
我们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分为三个年龄段:小学低年级段、中年级段和高年级段。
按照年龄段对我们汇编的100首红色歌曲进行了分类,低年级段主要是以简单易学的歌曲为主,如:《义勇军进行曲》、《红星歌》、《我爱北京天安门》等;中年级段的歌曲如:《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爱我中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高年级段的歌曲如:《十送红军》、《保卫黄河》、《走进新时代》等。
学校统一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在每天上、下午第一节课时间唱红色歌曲,还规定每当学校大型集会时,也都要竞唱红色歌曲。
第三、看红色电影。
我们一方面专门挑选了50部红色电影供各个班级自主选择观看,同时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别对不同学段学生必看的红色电影作出了明确规定。
低年级学生必看电影为《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等;中年级学生必看电影为《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高年级学生必看电影为《开国大典》、《邓小平》、《血战台儿庄》等。
现在学校教室都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观看电影也非常方便。
因此,我们要求各班每月必须组织学生观看一场红色电影。
第四、读红色书籍。
我校还结合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学生读红色书籍。
2013年9月份,我校共购回2万多册红色书籍,但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们采取资源共享的办法,在全校范围相互借阅,大大提高了图书的利用效率。
我们还向各学段学生推荐了红色书籍必读书目。
低年级看《小金马》、《抗日将领英烈小传》等以连环画和拼音为主的书籍,中年级学生看《将军传奇人物纪事》、《共和国记忆60年》等短篇,高年级学生看《红岩》、《青春之歌》、《红旗谱》等中、长篇小说。
目前,我校学生至少已看完了5本红色书籍。
2.组织实地走访,让学生充分体验。
我们除了在校内开展常规活动外,还让学生走出校门,经常到实地去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第一、重走红色路。
我们把“重走红色路”作为学生的入学教育内容。
2013年国庆节前,我们组织一年级全体师生徒步大约2公里,沿途经过了胡家田的仇恨树、血泪井等红色遗址。
这也是战争年代部队经常进出的交通要道。
师生每经过一处红色遗址,都要开展一次小的活动,如:即兴演讲、讲发生在此处的故事、唱当地红色歌曲等。
通过这一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又培养了学生刻苦耐劳的习惯,还对师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再访老前辈。
我校学生充分利用暑假或其它节假日实地走访“四老”。
聆听“四老”讲耳闻目睹的故事,学生深受感染。
例如70多岁的老党员黄细安,把一个个抗日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我校退休教师王细荣在讲故事时还配以模仿动作和声音,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3.开展评优活动,让学生充分自励。
为了激发广大师生参与红色教育的积极性,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红色教育评优活动。
我们每年都要评选出“十佳红色歌手”、“十佳红色少年”、“十佳红色班级”、“十佳红色主题班会”、“十佳红色故事员”、“优秀红色合唱队”、“优秀红色自创节目”、“优秀红色心得体会文章”和“优秀红色辅导员”等等。
定期举行红色教育评优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红色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通过两年多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红色教育已经在我校生根发芽,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校学生对家乡的光荣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入地了解,知道革命先辈的付出和牺牲。
红色教育使少数师生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得以改观,使广大师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得以弘扬,更加热爱劳动,热爱家乡了。
我校校风、班风明显好转,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我们相信:只要继续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扎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把红色教育与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我乡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