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证据的分类、分级与推荐

第三章 证据的分类、分级与推荐


推荐级 具体描述 别

明确显示干预
措施利大于弊

利弊不确定或
者利弊相当
56
57
证据质量指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确信疗效评估的正确性; 推荐强度指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确信遵守推荐意见利大于弊; 反映一项干预措施是否利大于弊的确定程度
58
【GRADE标准的优势】 1.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指南制定小组制定; 2.明确界定了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 3.清楚评价了不同治疗方案的重要结局; 4.对不同级别证据的升级与降级有明确、综合的标准; 5.从证据到推荐全过程透明; 6.明确承认价值观和意愿; 7.就推荐意见的强弱,分别从临床医生、患者、政策制
63
证据质量 高质量
中级质量 低质量
极低级质量
表达方式 ⊕⊕⊕⊕或A ⊕⊕⊕○或B ⊕⊕○○或C ⊕○○○或D
推荐强度
支持使用某干预措施的 强推荐
支持使用某干预措施的 弱推荐
反对使用某干预措施的 弱推荐
反对使用某干预措施的 强推荐
表达方式 ↑↑或1 ↑?或2 ↓?或2 ↓↓或1
64
1)强推荐的含义 对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患者会采纳推荐方案,只有少数
1
2
强调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 当前可得的最好临床证据 结合自己的临床技能和经验 尊重病人的选择和意愿
结果是: 医生和病人形成诊治联盟 病人获得当前最好的治疗效果
强调做任何事情都应该: 以事实为依据 —— 询证决策 不断补充新证据 —— 与时俱进 后效评价实践效果 —— 止于至善
40
退出和失访 已纳入的病例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 出现药物副作用的病例 对分配的治疗不依从的病例
41
研究的质量 随机分组、方法、编盲 盲法;双盲、单盲、开放性 随访:病例是否完整 分析方法
影响结果解释的因素 偏倚的来源
42
排除质量低的研究,但有排除产生真 实性结果研究的危险
38
随机临床试验是最严格的方法 随机试验也可能存在受偏倚的影响,
对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是必要的。
39
设立对照组 随机分组
方法: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分层随机 双盲(Double blinding)
外观一致的对照药或安慰剂 双盲双模拟(double dummy) 开放试验、单盲
强推荐的例子:阿司匹林用于降低心肌梗死病死 率,且毒性低、使用方便、成本低。
弱推荐的例子:华法林治疗心房颤动低危患者同 时轻度降低卒中几率,但增加出血风险,带来巨 大不便。
67
3)价值观和意愿(价值观和意愿差异越大,或不确 定性越大,越适合弱推荐)
强推荐的例子:淋巴瘤年轻患者更重视化疗延寿 的作用而非其毒副作用。
真实性的测量标准与实际研究的结局 之间的联系?
25
减少或纠正偏倚及混杂,获得科学的 临床研究结果: 严格的临床科研设计方法; 采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
26
临床问题 疗效评价
最佳的研究设计 RCT
治疗的不良反应
RCT
诊断或筛查试验
与金标准进行盲法比较
预后评价
队列研究
无法进行RCT或有伦理问 队列研究 题的疗效评价
定者角度作了明确实用的诠释; 8.适用于制作系统评价、卫生技术评估及指南。
59
一)可能降低证据质量的因素 1)研究的局限性
研究的局限性包括隐蔽分组缺失、盲法缺失(特别是结局指标为主观性指标 且对其评估极易受偏倚影响时)、失访过多、未进行意向性分析、观察到疗 效就过早终止试验或未报道结果(通常是未观察到疗效的一些研究)。 2)研究结果不一致 不同研究间大相径庭的疗效评估(异质性或结果的差异)意味着各种疗法的疗 效确实存在差异。差异可能源于人群(如药物对重症人群的疗效可能相对显 著)、干预措施(如较高药物剂量会使疗效更显著)或结局指标(如随时间推移 疗效降低)。 当结果存在异质性而研究者未能意识到并给出合理解释时,证据质量亦降低 。
当研究纳入的患者和观察事件相对较少而致置信区间较宽 时,将降低该研究的证据质量。
5)发表偏倚
若阴性结果的研究不能发表会减弱证据质量,典型情况是 公开的证据仅限于少数试验且这些试验全部由企业赞助, 此时不得不质疑存在发表偏倚。
61
二)可能增加证据质量的因素 1)效应值很大
当方法学严谨的观察性研究显示疗效显著或非常显著且结果一致时, 将提高其证据质量。 2)可能的混杂因素会降低疗效 例如研究证据显示营利性医院患者死亡率低于非营利性医院。但通常 营利性医院卫生资源更多,就诊患者社会经济状况普遍较好、病情较 轻。考虑到这些混杂因素,若得出营利性医院疗效更好,其证据强度 将降低。 3)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剂量及其效应大小间有明显关联。
9
10
11
原始临床研究数据:直接在受试者中进行单个 有关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试验研 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 析、总结后得出的结论。
二次临床研究数据:全面收集某一问题的全部 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严格评价、整合、分析、 总结后所得出的综合结论,是对多个原始研究 证据再加工后得到的证据。

34
证据来源 证据科学性
证据可靠程度
35
36
临床医生对疾病的非系统性观察 病例报告 病例分析 专家评论
无对照、样本量小 存在较大的偏倚
37
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预后因素分布的 差异
由医生决定给予治疗可造成偏倚 通过配对等方法可减少各干预组之间
的差异、控制该混杂因素,但对于未 能识别的混杂因素,仍可能影响结果。
60
3)间接证据
第一类,如欲比较两种活性药物的疗效时,若无两药直接 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但有两药均与同一安慰剂比较的随 机对照试验时,便可进行两药疗效的间接比较。但其证据 质量比两药直接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低
第二类间接证据包括人群、干预措施、对照措施、预期结 局及相关研究中类似的因素。
4)精确度不够
16
政策制定者:政府官员、机构负责人 等(禁烟、禁反应停)
研究者:临床和基础研究教学人员等 (研究立项)
卫生保健人员:医生、护士、技师等 (诊断和治疗)
患者和公众:患病和健康人群(个人 保健、康复)
17
19
数据库资源 网站资源 杂志 会议文献 在研和未发表的临床试验
20
21
62
推荐强度反映对一项干预措施是否利大于弊的确定程度。 干预措施的有利方面包括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
质量、降低医疗负担和减少资源消耗。 不利方面包括增加发病率和病死率,降低生活质量或增加
资源消耗等。 GRADE系统只有强弱两级推荐,为方便使用GRADE还为
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提供了首选的符号描述法,也为喜欢 使用数字和字母形式的机构提供了首选的数字/字母描述法
暴露不良环境的危害
病例对照研究
27
➢ 研究结果科学性:是否真实可信? ➢ 研究结果的是什么?有多大? ➢ 研究结果能否应用于我的病人,解
决临床问题。
28
是否同参照标准(金标准)进行独立的盲法比较; 研究人群是否包括临床上应用该试验的各种病人; 所评价的试验结果有没有影响参照标准检查的实施; 诊断试验的方法描述是否详细,能否重复。
HTA) 实践参数(practice parameter)
14
专家意见 个人经验 其他(当地的“智慧”、“诀窍”、
“常识”等)
15
病因:如何确定疾病的原因? 诊断:如何正确解释从病史、体检得到的资
料?如何选择、决定诊断试验?某种诊断或治 疗措施的价值? 治疗:如何选择对病人有好处而无害处的治 疗手段,从效果和花费来看,是否值得应用? 某种药物的临床应用? 预防:如何防止疾病的发生、复发? 预后:如何估计病人可能产生的并发症?
标准,评价标准要有足够的客观性; 对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是否进行校正,如疾病的
不同亚型,不同特征的患者人群。
31
✓ 结果能否用于自己的病人 -检查样本的代表性:研究人群与我的病人越接近, 应用结果的把握就越大
✓ 是否考虑到临床上所有的重要结果 ✓ 治疗的利与弊
① 治疗作用;肺癌,保守/开放治疗 ② 不良事件;SARS,类固醇治疗 ③ 费用:公费,自费,病人经济状况 32
关者参与。
65
2、影响推荐强度的因素及举例 1)证据质量(证据质量越高,越适合强推荐;证据质量越
低,越适合弱推荐) 强推荐的例子:许多高质量随机试验证明吸人类固醇药
物治疗哮喘的疗效确切。 弱推荐的例子:只有个别案例验证了胸膜剥脱术在气胸
治疗中的实用性。
66
2)利弊平衡(利弊间的差别越大,越适合强推荐; 差别越小,越适合弱推荐)
29
➢ 有无对照;治疗分配是否随机?
随机化方法是否正确;两组基线是否一致(可比 性);
➢ 是否用双盲; ➢ 是否交待全部研究结果; ➢ 随访的完整性,有无干扰;
30
患者是否在病程的相同起点开始随访; 随访的完整性:从纳入研究到研究规定的终点,
失访率高低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结果评定标准的客观性:定义结果的测量或评价
不会;此时若未予推荐,则应说明。 对临床医生:多数患者应该接受该推荐方案。 对政策制定者:该推荐方案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被采纳作为政策
。 2)弱推荐的含义 对患者: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患者会采纳推荐方案,但仍
有不少患者不采用。 对临床医生:应该认识到不同患者有各自适合的方案,帮助每
个患者作出体现他(她)价值观和意愿的决定。 对政策制定者:制定政策需要实质性讨论,并需要众多利益相
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所(AHRQ标准) :1992 年,四级标准
苏格兰院际指南网络(SIGN标准 ):2001年,四 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