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第一节湿疹【病史采集】1.急性湿疹:表现为泛发性及多形性皮疹,皮损对称分布,多见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时可扩展至全身。
瘙痒剧烈,有灼热感,可阵发加重,尤以晚间为甚,影响睡眠及工作。
2.亚急性湿疹:湿疹在急性发作后,红肿、渗出减轻,皮损逐渐愈合,瘙痒及病情渐好转。
有的可因再次暴露于致敏原、新的刺激或处理不当及搔抓过度再呈急性发作。
可时轻时重,经久不愈将发展为慢性。
3.慢性湿疹:常由急性、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时轻时重,延续数月或更久。
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及肛门等处,多对称发病。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同内科。
皮肤科情况:1.急性期湿疹:常在红斑基础上有针尖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有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
损害的外周,上述多形性皮疹逐渐稀疏,瘙痒较严重时,可因搔抓形成糜烂并有浆液性渗出及结痂,如继发感染可形成脓疱、脓液,相应浅表淋巴结可肿大。
2.亚急性湿疹: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呈暗红色,水疱和糜烂逐渐愈合,可有鳞屑。
3.慢性湿疹:有散在红斑或皮肤瘙痒所致抓痕,久之患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呈苔藓样变,有色素沉着或部分色素减退区和鳞屑等。
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表现也有所异。
如手部湿疹、肘部湿疹、乳房湿疹、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小腿湿疹等。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湿疹,如钱币状湿疹、汗疱症等。
【实验室检查】怀疑有接触因素者,应做斑贴试验寻找过敏原。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急性期皮损原发疹的多形性、易有渗出液、瘙痒剧烈,对称发作及慢性期的浸润、肥厚等特征诊断不难,但要分清类型。
急性湿疹需与接触性皮炎鉴别,慢性湿疹需与神经性皮炎鉴别,手足湿疹需与手足癣鉴别。
【治疗原则】1.一般防治原则:(1)尽可能寻找疾病发生原因,对患者的工作环境、生活习惯、饮食嗜好及思想情绪作深入了解,查找患者有无慢性病灶及内脏器官疾病。
(2)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暴力搔抓、过度洗拭等。
(3)避免易致敏和刺激的食物,如鱼、虾、浓茶、咖啡、酒类等。
2.内用疗法:可选用抗组胺类药、镇静安定剂。
急性期可用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对用各种疗法效果不明显的急性泛发性患者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
3.局部疗法:(1)急性湿疹;无渗出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渗液减少后可选用含皮质激素的霜剂与湿敷交替使用。
(2)亚急性湿疹:一般常选用糠馏油、黑豆馏油和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或氧化锌糊剂。
(3)慢性湿疹:常用皮质类固醇类软膏、霜剂或肤疾宁硬膏。
皮损明显肥厚者可用液氮冷冻疗法等。
【疗效及出院标准】1.临床治愈:症状消失、皮损消退。
2.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病情减轻。
3.无效: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变化。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曾序春钱起丰)第二节接触性皮炎【病史采集】1.有刺激物接触史。
2.经过一定潜伏期后,急性发作。
3.皮损多见于暴露部位和接触部位。
4.自觉瘙痒和烧灼感,重者有疼痛感。
5.病程自限,病因去除后,若处理得当,约1~2周痊愈。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同内科。
皮肤科情况:皮损的部位以面、颈、手背、腕、前臂等暴露部位多见,或者局限于接触部位,于接触物的大小形状多一致,境界清楚。
如接触物为气体、挥发性物质或粉尘,则皮炎先发生于暴露部位,并易扩散全身。
【实验室检查】确定可疑致敏物,可行斑贴试验,一般在急性炎症消退2周后或慢性炎症静止期以及停用抗组胺药1—2周后进行。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接触史,在接触部位发病,皮疹倾向于单一形态,境界清楚,去除病因后,皮疹较快消退,斑贴试验阳性等情况,作出诊断应不难。
应与急性湿疹鉴别,面部接触性皮炎有时应与急性丹毒鉴别,足部接触性皮炎应与足癣鉴别。
【治疗原则】1.尽快去除病因,避免再次接触。
2.外用药以消炎、止痒、预防感染为主。
3.内用治疗一般可用抗组胺类药,皮损较重或广泛时可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有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4.脱敏疗法,适用于不能脱离变应原者,副作用大,慎用。
【疗效及出院标准】1.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失,皮损消退。
2.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明显减少。
3.无效: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变化。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曾序春钱起丰)第三节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病史采集】1.发病常见于有较多分泌物的溃疡、窦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腹腔造漏开口的周围皮肤。
2.有丘疹、水疱、糜烂及由搔抓接种的平行线状皮损存在。
自觉瘙痒,局部淋巴结可肿大。
3.皮疹可因搔抓向外扩散。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同内科。
皮肤科情况:原发皮损周围皮肤潮红,继之出现散在红色小丘疹、水疱,可发生糜烂、局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损害周围及远隔部位可见由搔抓接种的平行线状红斑及丘疹、水疱。
【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加药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原有排出分泌物或脓液性损害的病史,及周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致使瘙痒加重、渗出增多及由搔抓而传播至他处的经过应不难作出诊断。
应与明显的药物过敏及刺激作用鉴别。
【治疗原则】1.控制原发病灶,减少分泌物,给予有效的抗生素和抗组织胺药。
2.局部湿敷,保持清洁或适当暴露创面,促进局部干燥。
3.外用氧化锌油或糊剂,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制剂。
【疗效及出院标准】1.临床治愈:原发病控制,分泌物减少,皮损消退,瘙痒消失。
2.好转:原发病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3.无效:原发病未愈,分泌物增多,皮损加重,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曾序春钱起丰)第四节自身敏感性皮炎【病史采集】1.开始时常有一些活动性、大小不等的湿疹样损害,并常有因搔抓破溃而化脓感染的现象。
2.数日内,可在远隔部位发生对称性瘙痒性皮损。
3.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可减轻症状及缩短病程。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同内科。
皮肤科情况:有原发的活动性、大小不等的湿疹样损害。
可在双臂曲侧、面部、手背、躯干及腹部等处出现对称性、瘙痒性小群丘疹、丘疱疹,偶伴散在小片玫瑰糠疹样红斑,可见平行排列抓痕,其上有线状排列的水疱或脓疱,重者有大小水疱、脓疱和渗出。
【实验室检查】血液血细胞增多,血沉增快。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的原发性活动性湿疹样损害史,以后泛发全身,呈对称性丘疹、丘疱疹、水疱及大疱。
对原发损害,继发感染进行治疗,减少化学物质刺激或使用皮质类固醇制剂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可以诊断。
应与药物过敏及类似皮疹如玫瑰糠疹等鉴别。
【治疗原则】1.根据皮疹的炎症、有无溃疡、有无化脓性感染给予湿敷、氧化锌糊剂、皮质类固醇霜等。
2.抗生素及抗组织胺药。
3.皮质类固醇制剂:必要时给予。
【疗效及出院标准】1.临床治愈;皮损消退,瘙痒消失。
2.好转:上述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3.无效:上述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或病情有加重趋势。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曾序春钱起丰)第五节荨麻疹【病史采集】1.常见致病因素有:食物(鱼、虾、海鲜类,肉蛋类、蕈类、草莓)、药物(常见有青霉素、痢特灵、磺胺、血清制品)、物理因素(如寒冷、日光、压迫)、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感染)、动物叮咬、植物花粉吸入、内脏疾病、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
2.瘙痒性风团,消退后不留痕迹,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部位不定。
累及消化道时可伴腹痛、腹泻。
累及喉头粘膜则可有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同内科。
皮肤科情况:皮损为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鲜红色或白色风团,全身泛发,亦可局限单个或密集融合成片。
皮肤划痕试验多为阳性。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皮肤划痕试验阳性,常见于人工性荨麻疹。
3.寻找诱因可作冰块、运动、日光、热水试验及皮肤变应原检测。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皮肤反复出现来去迅速的风团,剧痒,退后不留痕迹,皮肤划痕试验阳性,以及各型荨麻疹的特点不难诊断。
应与多形红斑、色素性荨麻疹、荨麻疹样血管炎等鉴别。
【治疗原则】1.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避免各种诱发因素,以内用药物治疗为主。
2.急性荨麻疹:一般用抗组胺药,常选用1~2种。
皮疹广泛伴有过敏性休克时,应积极抢救,可立即皮下注射0.1% 肾上腺素0.3~0.5ml,静滴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肌注非那根等。
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时应立即给氧,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如有腹痛给解痉药。
3.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选2~3种联合或交替使用,或与H2受体的拮抗剂(如甲氰咪胍)联合应用。
可选用利血平、多虑平、脑益嗪、氨茶碱等;还可选用脱敏疗法。
4.特殊类型荨麻疹:除选用抗组胺药外,日光性荨麻疹加用氯喹,胆碱能性荨麻疹可用阿托品、普鲁本辛,寒冷性荨麻疹可试用6—氨基已酸。
5.外用药治疗:主要给予温和止痒剂或皮质类固醇制剂。
【疗效及出院标准】1.临床治愈:皮损消退,瘙痒消失。
2.好转:上述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3.无效:上述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或病情有加重趋势。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曾序春钱起丰)第六节血管性水肿【病史采集】1.急性局限性水肿,多见于皮下组织疏松处,如眼睑、口唇、包皮及肢端、头皮、耳廓、口腔粘膜、舌、喉亦可出现。
2.自觉不痒或轻痒,或有麻木胀感。
3.单发或常在同一部位反复发生。
4.一般无全身症状。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同内科。
皮肤科情况:水肿处皮肤紧张发亮,境界不明显,呈淡红色或苍白色,质地柔软,为非凹陷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变应性血管性水肿,血C1酯酶抑制物、C3、C4和C1q均正常,而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则下降。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发生于组织疏松部位的特征性皮疹,且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应不难诊断。
应与虫咬症、面肿型皮肤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鉴别。
【治疗原则】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常有效。
当有喉头水肿症状时,应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 0.5~1.0ml(有心血管疾病时慎用),有窒息危险时,应即给氧和行气管切开术。
【疗效及出院标准】1.临床治愈:局部水肿消退,不适感消失。
2.好转:上述情况明显改善。
3.无效: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改善。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曾序春钱起丰)第七节药疹【病史采集】1.有明确的用药史2.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在首次用药后4—20日内发生,再次给药时,常在24小时内发生。
3.常有前驱症状,如发热、皮肤瘙痒、粘摸灼热、干燥等。
4.重症病例常有口腔粘摸损害,重要脏器受累时,可危及生命。
5.对抗过敏治疗及皮质激素治疗明显有效。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同内科。
皮肤科情况:常出现泛发对称性皮疹,皮疹形态常模拟他种发病疹,如猩红热、麻疹、湿疹、荨麻疹、多形红斑、玫瑰糠疹、紫癜等。
固定性红斑常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重症病例可有大疱、表皮剥脱。
【实验室检查】常有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细胞增多,亦有减少者,若白细胞数低于2.0×109/L则愈后较差;若多脏器受累,可出现肝功能异常,血清转氨酶升高;肾功能异常,血尿素氮升高,尿蛋白阳性;心脏受累则心电图表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