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光合作用专题1.(·安徽黄山七校联考)某同学在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观察到的色素带颜色较浅,其可能原因是()①无水乙醇加入量太多②未加CaCO3③未加SiO2④使用放置了两天的菠菜叶⑤只画了一次滤液细线A.2种B.3种C.4种D.5种解析:选D。
无水乙醇加入量过多,造成乙醇中的叶绿素含量浓度小,导致色素带颜色浅;不加CaCO3,研磨时会使叶绿素遭到破坏,提取到的叶绿素少,导致色素带颜色浅;未加SiO2导致研磨得不充分,使色素带浅;菠菜叶失绿,导致色素带颜色浅;画滤液细线次数少,导致色素带浅。
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及光合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 TP都需要O2B.从高等植物叶片中分离出4种光合色素,其中呈橙黄色的是叶黄素C.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D.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其主要功能是固定二氧化碳解析:选C。
A错误,叶绿体合成A TP不需要O2,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合成ATP也不需要O2;B错误,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叶黄素呈黄色;D错误,光反应的主要功能是产生O2、ATP和[H]。
3.(·济南练习)生长于较弱阳光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光合速率并未加快。
对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A.呼吸作用受阻影响光合作用B.使C3还原的还原剂和ATP不足C.暗反应过程所需的酶在弱光条件下活性低D.呼吸作用强,大量消耗光合作用产物解析:选B。
分析题干可知,光合速率并未加快是由于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不足,导致C3还原过程受阻。
4.(·高考海南卷)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解析:选C。
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互关系方面的知识。
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这样会导致密闭的玻璃容器内的CO2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随密闭玻璃容器内CO2的减少而降低,直至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到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此时CO2浓度在一定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5.(·安徽名校模拟)2,6二氯酚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能被还原剂还原成无色。
从叶绿体中分离出类囊体,置于2,6二氯酚靛酚溶液中,对其进行光照,发现溶液变成无色,并有O2释放。
此实验证明()A.光合作用在类囊体上进行B.光合作用产物O2中的氧元素来自CO2C.光反应能产生还原剂和O2D.光合作用与叶绿体基质无关解析:选C。
依据题中信息可判断,光照后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有还原剂产生。
有O2释放,说明该过程有O2产生。
类囊体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说明光反应能产生还原剂和O2。
6.(·高考重庆卷)长叶刺葵是棕榈科热带植物。
为了解其引种到重庆某地后的生理状况,某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观测得到了该植物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日变化趋势图(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1)光合作用消耗ATP最快的时刻是________。
根吸水能力最强的时刻是________。
(2)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________;推测导致12∶00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填“光照”或“CO2”)。
(3)在14∶00时若适当提高CO2浓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H]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
解析:(1)消耗ATP最快的时刻即为暗反应最快的时刻,即光合速率最大的时刻,为图中的10∶00。
根吸收的水分有99%用于蒸腾作用,故根吸水能力最强时也就是蒸腾速率最大时,即图中的12∶00。
(2)从图中可以看出,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两曲线趋势一致,因此引起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气孔导度。
夏季12∶00时,气孔导度最大,此时气孔开启程度最大,CO2供应充足,因此导致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是光照。
(3)14∶00时光合速率相对较高,若此时适当提高CO2浓度,会使C3化合物含量上升,用于还原C3化合物的[H]增多,故[H]含量降低。
答案:(1)10∶0012∶00(2)气孔导度光照(3)降低1.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
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 .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B .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C .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D .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解析:选B 。
水稻的叶黄素缺失,则对蓝紫光的吸收减少,对红光的吸收无明显差异,A 、C 项错误。
色素层析条带从上至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黄素缺失则色素层析条带从上至下缺第2条,故B 项正确、D 项错误。
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内膜上B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只分布在基质中C .H2O 在光下分解为[H]和O2发生在基质中D .光合作用产物(CH2O)在基质中合成解析:选D 。
组成叶绿体基粒的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故A 、B 两项错误;水的光解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反应场所是类囊体的薄膜上;产物(CH2O)的合成在暗反应阶段,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的。
3.对叶绿体进行成分分析时,发现某部位的磷酸含量较多。
该部位最可能是叶绿体的( )A .外膜B .内膜C .基粒D .基质解析:选D 。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消耗ATP ,进行ATP ――→酶ADP +Pi +能量的过程,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而光反应则消耗ADP 和Pi ,合成ATP 。
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内膜上进行的B .叶绿体基质中的CO2直接被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还原C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D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均属于异养生物解析:选C 。
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CO2只有被固定形成C3后才能被[H]还原;硝化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生物。
5.某科学家为了研究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在某种绿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光照时间后,从培养液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A.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B.光照时间越长,积累的三碳化合物越多C.只要给予光照,放射性物质就会出现在葡萄糖中D.无论光照时间多长,放射性物质都会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解析:选C。
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CO2中C被标记,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被标记C的转移途径是CO2+C5→2C3→C6H12O6+C5。
6.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解析:选B。
镁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成分,缺镁植物不能合成叶绿素。
叶绿素含量降低使幼苗吸收光能的能力减弱,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强度降低,故A、C项错误;因为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故光反应强度降低后,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减少,暗反应的强度也降低,故B项正确、D项错误。
7.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放出氧气的速率有可能与线粒体消耗氧气的速率相等B.叶绿体白天进行着ATP的合成,夜晚进行着ATP的水解C.随CO2浓度的增大,叶绿体的光合速率增大,线粒体的呼吸速率减小D.线粒体产生的CO2在光照时全部扩散到叶绿体中,黑暗时全部扩散到细胞外解析:选A。
当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时,叶绿体放出氧气的速率与线粒体消耗氧气的速率相等;叶绿体白天进行ATP的合成与水解;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条件下,随CO2浓度的增大,叶绿体的光合速率逐渐增大,但有最大值;当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线粒体产生的CO2有一部分扩散到叶绿体中。
8.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B.C3生成C6H12O6需要[H]、ATP和多种酶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图示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该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故A错误。
C3生成C6H12O6需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利用ATP提供的能量,通过[H]的还原进行,故B正确。
若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提高温度会降低酶活性,会使反应减弱,故C错误。
在无光条件下,暗反应会因[H]和ATP的缺乏受到限制,故D 错误。
9.(·山东烟台模块检测)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3浓度升高B.曲线中b点转向d点时,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C.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光照和CO2浓度,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D.曲线中c点产生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在CO2浓度为1%的曲线上,从a点到b点即增加光照强度,光反应加快,产生的A TP、[H]增多,使得暗反应也加快,故C3含量降低。
在光照强度相同时,d点的CO2浓度比b点要低,会影响到CO2的固定,故C5含量增加。
从图中可以看出,c点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高(不再增高),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是限制因素之一。
10.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 ℃、20 ℃和30 ℃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B.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C.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解析:选D。
白炽灯与大试管间距离的远近影响光照强度,设置10 ℃、20 ℃和30 ℃表示不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A点时,光照强度相同,影响气泡产生的因素是温度;C点时,不同的温度下气泡产生量相同,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叶绿素的合成减少,吸收的光能减少,B点向左移动。
11.(·高考山东卷)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