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学科知识第一章汉语言基础知识第一节现代汉语一.语音(一)语音概述:字母、声母、韵母、声调符号(二)语音的音变(变调、轻声、语气词“啊”的音变)二.字形(一)汉字造字法: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二)汉字识记三.词汇(一)词的分类1.从使用角度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2.从语音的角度分为单音词、双音词和多音词3.从来源角度分为本族词和外来词4.从构造角度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5.从意义角度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6.从功能角度分为实词和虚词(二)同义词和反义词(三)词的正确使用(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和名言)四.句子(一)句子的类型1.按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划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2.按句子的结构划分(单句、复句)(二)常见病句1.成分残缺或赘余2.搭配不当3.语序不当4.歧义5.句式杂糅6.不合逻辑五.常用修辞(一)比喻1.比喻的涵义和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会;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2.比喻的基本类型:明喻、暗喻、借喻(落水狗、又长又臭的老婆娘的裹脚、厚壁障)。
(二)比拟1.比拟的涵义和作用比拟就是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3.基本类型:拟人、拟物(三)借代借代的基本类型:“大团结”、“光头、毡帽、长衫、马褂”、“诸葛亮”、“千里马”、“菜园子,菜篮子”、“乌纱帽”、“江山”、“一针一线”、“新伤疤”、“汗透棉袍”(四)夸张(五)双关(六)反语(七)顶真(八)排比(九)反复(十)反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十一)设问:自问自答(十二)对比(十三)通感六.标点符号(七)冒号的用法1.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2.用在总提语之后,让读者注意下文将要分项来说3.用在总括语之前以总结上文4.用在“说、是、证明、例如、如下”等动词之后,表示提起下文5.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或分句之后6.时、分、秒的间隔符号用冒号(八)引号的作用1.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出2.表示强调着重论述的对象3.表示含义特殊4.表示特定称谓5.表示讽刺和否定(九)破折号的用法1.表示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2.破折号还表示语意的转换、跃进,或语音的中断、延长3.事项例举分成承,各项之前也用破折号4.文章的副标题之前可用破折号,起注释作用(十一)省略号的用法1.表示引文、例举的省略2.表示话未说完或说得断断续续3.表示思维的进行或跳跃4.表示声音的延长5.表示话没有说完第二节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常见修辞表达方式(一)用典(二)互文:单句互文(烟笼寒水夜笼纱)、对句互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隔句互文(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排句互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髻头,被是买长靴)(三)回文:“知之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四)变文:在连续几个句子中,在各分句中用不同的同义词来表达相同意思。
二.通假字三.词类活用四.古今异义词五.常见文言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一)代词1.疑问代词:指人的(谁、孰)、指物的(何、胡、奚、曷)、指处所(安、恶、焉)2.指示代词3.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余,予,朕)、第二人称(女,汝,尔,若,乃)、第三人称(彼、之、其)、表示复数的(齐,辈,属,曹)4.无定代词:或、莫5.辅助性代词:所、者(二)副词1.时间副词(1)表示过去:向、乡、既而、尝、曾经(2)表示正在:方、正、适、会(3)表示将要:行、将、且、垂(4)表示短暂:俄、暂、姑(暂且)表示长久:常、雅、素2.范围副词(1)表示总括:皆、尽、毕、悉、举、咸、具、凡、都、共、率(2)表示范围小或有限制或有例外的副词:但、特、只、直、止、第、独、徒、仅、唯3.程度副词4.情态副词5.语气副词6.否定副词7.指代性副词:相(表互指、表偏指)、见8.谦敬副词(三)介词:于、以、因、为、与(四)连词:与、以、而、则、虽、然(五)助词:结构助词“之”、句尾语气词、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六.文言句式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一)省略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介词(二)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提前、宾语后有结构助词“是”、“之”等)、介宾倒装、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三)判断句(……者……也、……者……、……,……者也、……,……也、……,……、……为……、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用“是”作判断动词)(四)被动句第三节文学基本常识(p67-99)第二章阅读鉴赏第一节古诗文鉴赏一、鉴赏诗歌的形象1.分析人物形象类2.分析物象意象类3.分析景物意境类:触景生情,情随境生;移情入景,景中生情二.鉴赏诗歌的语言(一)炼字型(二)诗眼型(三)名句赏析型(四)语言特色型1.古代诗歌主要语言特色分类:清新雅致、平实质朴、含蓄隽永、绚丽飘逸、雄浑壮阔、形象生动、豪放旷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婉约细腻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用典抒情、正面与侧面描写、细描与白描2.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渲染与烘托、反衬、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意象组合3.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比喻、比拟、双关、借代、夸张4.诗歌的结构技巧: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先景后情、画龙点睛、起承转合四.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p117第二节文言文阅读1.文言翻译的方法:留(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补、删、换(古今异义词)、调(语序)第三节现代文阅读第三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第二节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基本理念(一)语文课程的性质认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语文课程的性质的规定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语文是从事学习的基础工具)。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三)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第三节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及目标一.语文课程设计思路二.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推进、控制、评价、管理)语言课程目标的特征(连续性、阶段性、明确性、模糊性)三.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及最新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p158第四节语文教材的基本问题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1.范文系统(课文)2.知识系统(读写听说的知识、汉语知识即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即初步的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鉴赏的知识等四个主要领域。
)3.实践活动系统(练习系统、作业系统)4.助读系统(教科书的编者对整套书、一册书、一个单元、一篇课文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学习的重点难点、学习的方式方法等等所作的简要提示和注释、补白)第五节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语文教科书一.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二.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三.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四.灵活运用,适当调整第二部分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设计概述第一节教学设计的内涵与指导思想(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师生交往的互动性和互惠性(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三)重视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依据一.教学设计的原则(整体性、系统性、实效性、可操作性)二.教学设计的依据(语文课标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师实际)第二章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第一节教学方法的选择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读议讲练法、目标教学法、单元教学法、导读法、情境教学法第二节教学目标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二.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1.主体错位,目标弱化2.含糊笼统,目标虚化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贴标签”趋向三、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1.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2.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第三节教学导入及切入设计教学导入的作用:集中注意、激发兴趣、明确目的、引导思维教学导入的方式方法:1.语言类导入(标题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设计问题导入法、悬念导入法)2.活动类导入(游戏导入、实验导入)3.媒体类导入(图片导入、音频导入、视频导入)第三章现代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1.依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恰当使用2.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不可喧宾夺主3.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应相得益彰多媒体教学的误区:1.把教科书中的内容直观化,忽略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2.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忽略语文教学规律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忽略板书第三部分教学实施第一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教学实施的建议》第一节总建议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二章阅读教学第三节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讲述法、讲解法、串讲法、朗读法、评析法、评点法、问答法、研究法、讨论法第三节叙述性课文教学实施案列一、小说教学实施案列(《我的叔叔于勒》)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初中阶段小说教学的基本目标例举如下:(1)能在3分钟内通读1500字左右的小说类文本(2)能复数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3)能找出啊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描述人物特征(4)能找出外貌、心理、语言和动作的人物描写的方法,说出人物描写的作用(5)能说出环境描写在小说作品中的具体作用(6)能找出小说在谋篇布局上的巧妙之处,或者通过细节描述再现人物的性格(7)能结合个人阅读和生活经验,理解作品主题的时代意义二、散文教学实施案列(《背影》)初中阶段散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例举如下:(1)能在3分钟阅读1500字左右(2)能依据上下语境推断出陌生词语、/多义词语/关键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能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判断散文的基本类型(4)能说出叙述散文所叙之事,文章的结构线索以及作者是如何借所叙之事来传递感情的(5)能说出写景散文的一般特点,并判断作者是借景言志,还是借景抒情(6)能说出文章是写实之作,还是虚构之笔(7)能依据文章的一般特点及表达方式,区别文章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8)能依据不同的散文类型,说出文章所定的基本内容(9)能用概念图的形式画出文章的结构,并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标出文章的思路(10)能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依据中心句说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11)能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文章中所写的内容,用2~4句话概括文章饿主题(12)能够针对文章的关键地方提出有质量的问题(13)能整合文章有争议的地方,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能用文章中的相关语句或有关细节来证明观点的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