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读布克哈特之书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就像人类政治活动的一个试验场,它孕育了近代国家,现代国家的一切要素都在那个时代被赋予了。
它是现代主权国家政治模式的源头,人类从那时起开始开辟出一个与古代政治传统截然不同的政治模式,这是人类经历了血和泪的洗礼,才获得的一种实践智慧,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有必要对这个时期的文化进行深刻的回顾与学习,汲取先人的智慧与经验,以指导未来的发展。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这本书打破了传统历史学专注于政治,军事的狭窄范围,而将历史的领域扩大到人类的各个方面,对国家,政治,思想文化,人物作品等一一考察研究,在立足于历史实例上力求把握时代特征,有人就评价说:“没有任何历史学家曾以更大的魄力和洞察力来抓住并解释一个时代的心理”。
因此,布克哈特的著作是文艺复兴学习,研究中的最重要事项。
先对该书做一个简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由6篇专题论文组成,每篇叙述意大利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既独立成篇,又组合成一个大系统,表现13世纪后期~16世纪中叶意大利的文化运动,与一般编年叙述的历史书有鲜明差异。
第一篇专论《作为一种艺术工作的国家》,重在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政治体制的运行特点,为文化史描述搭建了一个很宽厚的演示平台。
第二篇专论《个人的发展》,核心立论是提出了“个人主义是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这一命题。
布克哈特认为:文艺复兴整体上是个人主义的经典展示。
第三篇专论《古典文化的复兴》,布克哈特的立场非常鲜明,认为仅仅用古代思想学术的“再生”来做为文艺复兴的核心标志是不适当的,文艺复兴之所以能从文化层面改变欧洲。
第四篇专论《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布克哈特的中心论点是“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
第五篇专论《社交与节日庆典》是一个平台的补叙,描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明生活习俗,即近代文明教养的领先表现。
第六篇专论《道德与宗教》揭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阴暗面,如马基雅弗利名言所说的:“我们意大利人较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
由于本书内容多而广,且包含许多深刻的思想,我只能就浅显的理解,提出的几个重要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思考。
1.文艺复兴在意大利产生的原因
在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这部杰作中,把我们现代人所熟知的那种「市侩」风尚,描写得淋漓尽致。
从君士坦丁大帝接受基督教、给与其正统宗教地位开始,人类生活逐渐进入一个只认上帝、不认凯撒,只读圣经、不习古代文化,只崇拜圣徒及其遗迹、而把世俗英雄遗弃在历史的废墟上的时代。
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达官贵人,无论是学富五车的智者还是目不识丁的城市无赖,都沉浸在基督给人类所带来的普遍和平之中,似乎人类对古罗马凯撒们的四方征战已经感到厌倦了,于是欧洲人们需要一个长时间的休整,才能重新踏上新的征程。
直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找到对付基督教的方法。
实质上,人们是通
过对古代人的回忆,来达到对基督教精神的克服。
所有这一切合在一起注定要产生一个西方世界的典范和理想的近代意大利精神,而这种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一种新的市民生活、一种新人,这种新人以古代文明为向导,但绝没有仅仅是停留在对古人的缅怀中,而是踏着古人的足迹走上了寻找新的真理和知识的伟大征程。
2.文艺复兴的表现
古典文化的复兴首先表现在对古典文化的仿效上,布克哈特重点论述了讲演,这个人文主义者的主要职责。
他说,实际目的是使他的同胞在公众面前能有效地畅所欲言,因之他以古人为典范,对于立意,发言,姿态和手势各按照他们固有的关系做了论述。
当时,文化表现于文化拉丁化,“在整整两个世纪里边,人文主义者所作的就像是说,拉丁文是,而且必须一直是值得用来写作的语言。
”当然,最有影响力的还是那些伟大人物写出的伟大作品。
首先是但丁,布克哈特说但丁是把古代文化推向民族文化的最前列的人。
他还谈到,仔细读但丁的作品,我们就会想到:整个中世纪,诗人们都是在有意识地避开自己,而他是第一个探索自己灵魂的人……主观的感受在这里有其充分客观的真实和伟大,而它的大部分都是这样表达出来的,因而可以使一切时代和一切人民把它看作为是他们自己的东西。
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他是古代文化的活代表,他模仿各种体裁的拉丁诗歌,力求用他卷帙浩繁的历史和哲学著作来介绍古人的作品,而不是去替代它们。
薄伽丘又是这个时代的另外一个伟人,布克哈特把他与但丁,彼特拉克同列。
《十日谈》给我们印象通常是一些欺骗,奸淫和滑稽的故事。
但布克哈特观察到的不只这些,他评论道:“在艺术上,表现了一种反对中世纪所创造出来的一切东西的成见,并且人文主义者是以自己勃兴之日为新纪元的。
薄伽丘说:我开始希望并且相信,上帝怜悯了意大利的名誉,因为我看到,他的无穷仁爱使意大利人的内心里具有和古代人同样的精神——用掠夺和暴力以外的方法取得荣誉的精神,而且说得更正确一些,是在诗歌的道路上使人们成为不朽。
”
3.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
布克哈特说,形成一个完整一致的整体的各个文明时期不仅在政治生活上,在宗教艺术和科学上表现出来,而且也在社交生活上留下它特有的印记。
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风俗习惯在这些方面同中世纪形成最鲜明的对比。
最本质的一点就是“阶级的平等化”是基于文化和财产的现代尊荣概念。
布克哈特指出,意大利的富裕市民已经和封建贵族取得平等地位,而且在生活方面也难以区别了。
所以他宣称“我们似乎已经看到:平等的时代已经到来,而对于贵族的信仰永远消失。
”家庭是基本的社会结构元素。
布克哈特是这么论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家庭状况的:“文艺复兴的精神第一次把秩序带到家庭生活里面,把它看作是一种特意设计的产物。
”关于妇女与婚姻,布克哈特首先要我们记住这样一个事实,即在高级形式的社交中,妇女和男子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并且在上层社会中,对于妇女所进行的教育和对于男子所进行的教育基本上是相同的。
受过教育的妇女和男人一样追求富有特色的,完整的个性。
另外,布克哈特花了很多的笔墨来描写庆典和宗教生活。
这似乎给我们传达了这样的一个理念,即文艺复兴的历史是一部城市市民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史。
另外一方面,基督教文化在大众仍然有重大的影响,况且人文主义者的堕落更使得人们相信宗教。
布克哈特描写的庆典,实实在在是全民的庆典,代表了整个意大利人的文化底蕴。
他写到“一种全民族共有的艺术和文化赋予这些表演以一种更高的和更普遍的特点”。
可见,布
克哈特的对文艺复兴的考察,并未脱离人民大众这一部分,相反,他比其他西方学者更加注意社会生活中的平民。
最后一部分,布克哈特谈到宗教,他一方面谈到了人们庆典活动中的浓厚的宗教色彩,一方面谈到了人们“信仰的普遍解体”。
4.人文主义
布克哈特表达的人文主义,有三大特征:
○1.个人主义。
朱龙华先生在概括布克哈特所抓住的时代特征时说“用一句话表述,那就是个性的觉醒,或者说是个人主义。
”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无论布克哈特所描绘的古代文化复兴也好,自然美与本身的发现也好,以及表现出的阶级平等或是道德的败坏,其基础都是建立在个人主义之上,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解为个人主义。
○2.另外,人文主义还表现在对“个人完美化”的期盼上面。
布克哈特说当这种对于最高的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易种坚强有力丰富多彩并已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的时候,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
人文主义者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集体倾向——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在这种倾向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文主义者有似“托古改制”,喜欢从古代的事例和历史过程中去透视人性和人类社会的本质。
加林说“正是在对待过去的文化,对待历史的问题上所持的态度,明确地确定了人文主义的本质”
○3.人文主义在十六世纪后逐渐衰落,原因主要有:民族语言与意大利语的发展,使人们更喜欢又简洁明确的方言来写作,拉丁语的地位下降,人文主义者靠传授古代作品谋生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还有就是印刷术的发展,使得人们不必依赖于人文主义者。
以上就是我在拜读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所体会以及写的小小书评。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在布克哈特来说,写的十分好,十分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