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花园参考课件
雨水花园的功能:
1)在降雨量大、城市排水体系超负荷运转的状况下,它们有效 地减少了城市排水体系的压力; 2)雨水用于灌溉植被、滋养土壤或弥补公共用水 ; 3)能够有效地去除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 离子、病原体等有害物质; 4)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雨水花园能够为昆虫与鸟类提供良好 的栖息环境; 5)雨水花园中通过其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中空气的湿 度与温度,改善小气候环境; 6)雨水花园的建造成本较低,且维护与管理比草坪简单; 7)与传统的草坪景观相比,雨水花园能够给人以新的景观感知 与视觉感受。
③已净化的水体利用系统:经过处理和净化的水 体可以作为社区的绿地灌溉、冲洗场地、洗车、 一般性洗涤、水景等使用,使用过的水体则进入 雨水收集与净化系统,进行处理,然后回归到水 体收集池。另外,设置一些系统,连接水体收集 池,抽水并进一步净化到100%的生活用水,目 前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并已实施。
以雨水花园为载体的 住区空间水循环模式
目录 contents
1.雨水花园相关知识 2.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3.相关的国内外案例简介 4.研究的意义 5.研究内容 6.技术路线 7.关键技术 8.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9.总结
1.雨水花园
概念:自然形成的或者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 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者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 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措施。
该项目通过网络结构表现水体特性,将暴雨水流
限制在种植坛内,这样就创造出更多步行、停车、 景观、街头照明和标语空间。
3.2污水处理系统
——西德威尔友谊学校
学校场地废弃和流出物将建筑和景观的生物运作联 系在一起,形成循环、利用关系。建筑排出的污水在 地下池进行初级处理,在庭院中经过芦苇台地床循环 。湿地中的种植介质和植物根上微生物能有效分解污 染物,再通过细流滤器和砂滤器进一步分解污染物。
屋顶/地下车库雨水花园结构图
为减轻屋顶花园的荷载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水池和种植池尽量降低水深和土厚; 2、尽量少种大的乔木; 3、将荷载较大的园林小品和乔灌木的基点落位于建筑的梁、
柱位置。
生态型景观水净化系统
为保证水池的防水效果和结构稳定性,屋顶
营造水池一般应重新建造水池结构底板而不能直 接用现状楼板作为水池底板。一般做法,从下到 上包括:原屋面结构层、钢筋混凝土池底结构层 (内预埋管线)、砌砖或钢筋混凝土池壁结构层、 找平找坡层(1:2.5水泥砂浆)、卷材或涂膜防水 层、粘结保护层(1:3水泥砂浆20毫米厚)、贴面 砖。
5.课题研究内容
以一定规模的社区(1000人口规模)为模拟单元, 整合现已成熟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打破传统雨水花园 在绿地中的单一功能,将雨水花园的这些功能与雨水 收集、场地污水处理、场地供水和水景游憩的功能结 合起来,设想出一个更具科学性的社区空间水循环模 式。
1)确定雨水花园的规模和布置形式,以 及与周围场地的空间关系。
采用在二份普通土中渗入一份泥炭做成混合 土来建造屋顶花园,或者还可加入适量的糠灰。
不仅可减轻土基重量,而且也改善了土基的 透气性和土基的养分。
草本15~30厘米,花卉小灌木30~45厘米; 种植大花萱草、沙地柏、景天等短时耐水 淹又能起到净化作用的植物
2.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雨水收集、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技术成熟; 2)雨水花园的作用多集中在雨水收集和初净化, 且渗透部分雨水,涵养雨水量有限。 3)暴雨时期,则将多余水排入地下管,对雨水的 收集和利用强度不大,雨洪调蓄发挥作用也是局部 的,没有形成一个片区的有机体系。 4)雨水花园在对收集雨水和处理生活污水相结合 的方面有相关研究,湿地生物群落对生活污水的研 究已经成熟。
同时雨水径流也可以收集到地下储水池,在干旱 季节维持一定水量。储水池里过水还会从池塘流到雨园 中。
以上处理污水的景观被用作庭院、教室廊厅和其 他物种栖息场所。场地污水、雨水处理系统只需要投 入相对较小的基础设施,流出物可以用于场地的灌溉 和冲刷。
3.3爱丁堡雨水花园
一条蓝-绿项链,形成自然与城市之间的一层过滤膜和体验 界面。沿四周布置雨水进水管,收集城市雨水。
4.课题研究的意义
1)突破传统雨水花园有限的功能。拓展雨水花园的 功能含义,将现有雨水花园的功能与雨水收集、场 地污水处理、场地供水和水景游憩的功能结合起来, 设想出一个更具科学性的社区空间水循环模式。 2)点线面相结合,在形式上的突破,将雨水花园 融入绿地,而不仅仅是单独作为一点,或者零碎的 几点。 3)防洪蓄水(容纳大量的雨水),在暴雨情况下 可防止水流过多而导致的路面积水。 4)创造丰富的水景景观和植物群落景观。
3.相关的国内外案例简介
3.1网络状人行道暴雨系统 ——波特兰西南12大街绿色街道项目
该工程将街道雨水处理系统分散到一系列的渗 透性种植坛中,该系统可以在不妨碍现有道路通行 的基础上处理大量水流。
该嵌入式种植坛系统可以处理西南12大街绿色街 道60%地表径流。当雨水通过道路切口进入第一个 种植坛,一旦超过种植坛容纳能力,多余水分会通 过道路切口进入下一个种植坛。
3.4中国首个雨洪公园 —哈尔滨市群力新区
设计策略:保留场地中部的大部分区域作为自然演替区, 沿四周通过挖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一 的水坑和高低不一的土丘。沿四周布置雨水进水管,收 集城市雨水,使其经过水泡系统经沉淀和过滤后进入核 心区的自然湿地山丘上密植白桦林,水泡中为乡土水生 和湿生植物群落。高架栈桥连接山丘,布道网络穿越于 丘林。水泡中设临水平台,丘林上有观光亭塔之类。创 造丰富多样的体验空间。这个公园不但为防止城市涝灾 做出了贡献,同时成为新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游憩场 所和多种生态体验。
2)确定社区空间水循环模式
①生活污水的处理程序:生活污水收集→在地下 初步处理→排入雨水花园→进入生物保持区→生 物池→水体收集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定管 网的走向和布置形式;
②雨水收集系统:道路雨水通过人行道绿带进行收集 汇流,属于线状雨水收集与净化系统;停车场、广场 等硬质场地雨水通过地形处理,排入就近雨水花园, 属于面状或点状雨水收集与净化系统。然后把点、线、 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有机系统,把经过植物 群落净化的的雨水汇集到水体收集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