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术语1.药物凡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统称药物。
2.中草药自然界中部分植、动物的全体,部分,制成品及生理、病理产物和矿物,因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我国统称中草药(亦称天然药物)。
3.中药中国药典(一部)收载,中医治疗主要使用的,各地药材公司经营的天然药物。
4.草药指地区性口碑相传,国家药典无记载的天然药物。
5.民族药指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习惯使用的天然药物。
6.药材指医疗应用的原料药,即未精制的天然药物。
7.生药也就是药材(实为天然药物)。
8.本草古代记载药物的书籍(由于草类药物居多)称为本草。
9.地道药材特定产地所产优质药材,一般以产地命名。
10.适应源某些天然药材对机体有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免疫作用。
11.合理采收掌握每种生药的采收季节、时间及正确的采收方法。
12.杀酶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属蛋白质类。
通过加热破坏酶类,可保存甙类不分解。
13.霉变指真菌孢子在药材上滋生、繁殖出(适当温度下)菌丝体的现象。
14.走油系指含油生药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亦指药材变质后表面泛出的油样物质。
15.多度某种药用植物在植物群落中分布的密度(可用百分比和相对概念来表示)。
16.盖度草本植物及灌木覆盖地面的程度,如样地中植物覆盖地面一半,另一半裸露,其盖度为50%。
17.郁闭度乔木植物郁闭天空的程度,如树冠覆盖度为70%,其郁闭度为0.7。
18.频度是药用植物在植物群落中分布的均匀度。
(可用百分比表示)19.氢化不饱和键的加氢反应。
20.磺化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磺酸基(─SO3H)取代的反应。
21.四大怀药通常指河南省内所产的地黄、牛膝、山药及菊花,因产量大、质优,习称四大怀药。
22.浙八味指主产浙江省内的八种药材,即浙贝母、玄参、麦冬、元胡、菊花、山茱萸、白术、白芍。
23.炮制根据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及药材性质,所采用的一类制药技术。
24.饮片将原药材制成适合于中医临床选用,以供制成一定剂型的药物的总称。
25.煮散将中药饮片研成末或颗粒(如绿豆大小),服用同汤剂的方法。
26.四气五味药物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是同疾病的寒热相对而言;同时,药物有辛、甘(淡)、酸(涩)、苦、咸五种药味。
27.反制用辛温辅料(如姜汁)炮制苦寒之品(如黄连),起到以热制寒,降低苦寒之性的制法。
28.从制用苦寒辅料(如胆汁)炮制苦寒之品(如黄连),增加药物苦寒之性的制法。
29.归经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脏腑或经络)的选择作用。
30.软化药材在切制成饮片前,用水浸润使质地由硬变软以便于切制的处理过程。
31.正品指药材的正宗品种,其来源、性状、鉴定、成分均符合国家药典或部颁标准的规定,可在全国范围内通用的品种。
32.伪品非药物冒充药物或以它种药物冒充此种药物,实为假药。
33.习用品国家药典未收载,仅在部分地区或个别地区有使用习惯的药材(如四川牛尾独活)。
34.代用品来源与正品不同,主要成分与正品相同或相似,而疗效与正品类同,在正品货源不足时,可代替的药材(如水牛角)。
35.混淆品名称上或性状上易与正品在使用时相互混淆的药材品种,其来源、功效一般均不一样,应予区别(如王瓜子不是栝蒌子)。
36.类同品外形类似的药材(如当归与独活,天花粉与山药),应予区别。
37.腊叶标本生药的原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经采集、整形、压制干燥、消毒、上台纸后可供教学、科研长期使用的标本。
38.木化细胞壁沉积木质素(笨基丙烷phenylpropane)程度。
加间笨三酚及浓盐酸,显红色。
39.木栓化细胞壁内渗入了脂肪性的木栓质的结果。
遇苏丹Ⅲ试液可染成红色。
40.透化用透化剂(如水合氯醛)加热处理去掉色素、淀粉粒及细胞内含物,有利于显微观察的基本临时装片的方法。
41.放射状结构双子叶植物根与茎横切面观中柱占大部分,射线与木质部导管相间排列,从中央向边沿常见呈放射状。
42.异常构造具有异型维管束的组织构造。
43.三生构造植物经初生、次生到产生异常构造。
44.后生皮层皮层细胞木栓化(无木栓层)。
45.次生皮层发达的栓内层(初生皮层脱落)。
46.根毛表皮细胞壁增厚突出(常见单子叶植物根如麦冬)。
47.根被表皮行切向分裂成多层细胞并木栓化(常见单子叶植物根)。
48.凯氐点内皮层细胞壁增厚情况特殊,从横切面观,增厚的部分呈点状称凯氏点(Casparian spots)。
49.有限维管束不具形成层,仅由韧皮部束和木质部束组成。
50.无限外韧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及木质部组成,一般韧皮部在外方。
51.星点(本教材指)大黄根茎横断面髓部中的异型维管束。
52.云锦纹(本教材指)何首乌皮层细胞恢复分生能力,产生多个单一或复合的异型维管束。
53.罗盘纹根横切面上有数个离心性排列的环纹(异型维管束所致)。
54.筋脉点(纹)横断面上见到导管和纤维。
55.钉角附子顶端凹陷芽痕周围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
56.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块根(母根)栽培生长2年后,侧面产生的肥大子根(一般2个)。
57.川乌乌头种下的母根及较小的子根。
58.草乌毛茛科植物乌头在各地的野生品块根。
59.角质质地硬脆且半透明状。
(多为产地加工致成)。
60.车轮纹放射状结构中,木质部导管发达粗大,呈片状突起(如木防己)。
61.菊花纹(心)放射状结构中,木质部导管与木射线交错而成的细密的纹理如开放的菊花。
62.过桥(过江枝)指味连和雅连在生长过程中,其部分根茎,产生两端有节,中间呈光杆,瘦小光滑者。
63.粉性根类生药富含淀粉粒,折断后可有粉尘飞扬。
64.粉草内蒙产甘草在产地经去木栓层加工者(供出口)。
65.晶纤维纤维或纤维周围的薄壁细胞中,草酸钙方晶呈鞘状排列的复合体。
66.油室分泌挥发油的细胞围绕的腔室。
67.三花具一枚三出复叶的人参(原植物)。
68.巴掌具一枚五出复叶的人参,示生长二年。
69.二甲子具二枚复叶的人参,示生长三年。
70.灯台具三枚复叶的人参,始生花序,示已生长四年。
71.六枇叶具六枚复叶的人参,示生长六年。
72.园参人参在各地的栽培品。
73.生晒参生长六年人参除去须根,经产地加工得到的干燥品。
74.红参经产地加工后,蒸制3小时左右。
75.糖参在产地加工中,先置沸水烫制,再浸入糖液中反复处理的干燥品。
76.芦头指根头上具缩短的根茎。
77.芦碗芦头上留下的地上茎痕迹。
78.枣核丁人参芦头上,茎痕数个呈凹窝状,交互排列,上生有不定根,既粗短,两头又细,形似枣核。
79.珍珠须人参(多为野山参)长有多数瘤状突起的须根。
80.边条参家种人参一种,因生长年限长,有芦长、身长、腿长特点,体形较美。
81.疙瘩丁根类生药有支根痕及横向皮孔样突起(如白芷)。
82.春七春季开花前,三七根饱满,质量好,此时采挖。
83.冬七11月种子成熟后采挖,质较次。
84.筋条三七块根较粗的支根剪下。
85.剪口三七块根上的芦头剪下。
86.铜皮铁骨三七生药表面呈黄亮色,有如“铜皮”,中心呈棕黑色、坚硬,易剥离如“铁骨”。
87.帚把头根类生药头部有纤维状毛,形如扫帚,如防风。
88.连珠(结节)状:根类生药表面密集的根茎环节呈结节状突起,形如连珠(如苍术)。
89.条芩又叫子芩,指黄芩药材根鲜黄,内部充实者。
90.枯芩黄芩老根内部暗棕色,中心枯朽者。
91.柴性指含纤维(木化程度高)特多的药材,质地硬脆。
92.粘性含粘液汁(分泌物一种)的药材,吸潮后柔软而粘。
断面呈胶状,嚼之亦粘。
93.金毛狗脊狗脊粗大,表面密被金黄色绒毛,具光泽,全形似金毛狗。
94.鸡爪黄连味连根茎分支多,聚集成簇,状如鸡爪。
95.朱砂点某些药材断面有黄棕色小点,实为油室及其分泌物。
96.油头又称糊头,系川木香产地加工中,受热挥发油集中在头部烤焦发黑部分。
97.油性指药材横切面显油润,手握柔软,常带棕黄色油点和芳香气味。
98.蚯蚓头关防风根头部具密集的棕色细环纹,实为茎基的节。
99.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膨大呈疣状,其上密集多数黄白色点状突起,为地上茎脱落痕迹。
100.云头鹤茎白术根茎,下部两侧膨大呈疣状疙瘩,似如意头;根茎下部较粗,向上渐细,一般有一段木质茎痕,称“鹤茎”,又名白术腿。
101.裂隙由射线细胞或薄壁细胞干枯皱缩而成的裂缝。
102.起霜茅苍术折断,暴露稍久,断面有白色状结晶析出。
103.亮银星牡丹皮、厚朴等药材表面或断面常有一种白色闪亮的结晶物质,实为成分析出。
104.针眼半夏、天南星等药材块茎顶端凹窝四周密布棕色小凹点,实为须根痕。
105.凹窝指半夏、天南星、白芷等根类药材顶端凹陷,为地上茎脱落的痕迹。
106.怀中抱月川贝母外鳞叶两瓣,大小悬殊。
大瓣紧抱小瓣,未抱合部分呈新月形。
107.观音坐莲川贝母底部的鳞茎盘较平坦,可以直立从稳(主要是松贝)。
108.元宝贝浙贝中的大贝,为鳞茎外层单瓣鳞叶呈半圆形,外凸内凹,状如元宝。
109.鹦哥嘴天麻(冬麻)块茎顶端干枯红色芽胞。
110.珍珠点天麻块茎上呈点状环轮排列退化的须根痕。
111.肚脐眼天麻自母体上脱落后留下的圆肚形疤痕。
112.起镜面天麻断面平坦、明亮,呈角质状半透明,为产地加工中淀粉糊化的结果。
113.石细胞细胞壁明显增厚且木质化,并逐渐死亡的细胞。
114.厚壁组织其细胞有较厚的次生壁,具层纹和纹孔,成为死细胞(木质化程度高)。
115.厚角组织其细胞不木化,呈不均匀增厚,一般仅角隅处增厚,为活细胞。
116.垂周壁指与叶下表皮成垂直的叶肉组织内细胞壁,常呈波状弯曲。
117.管状木栓组织由木栓细胞、纤维、薄壁细胞及内含物组成,体内是封闭的,已发现在豆科、唇形科等植物的木栓层、皮层、韧皮部、木质部普遍存在。
属异常结构。
118.米隆试剂硝酸汞试液,能使蛋白质当成红色。
119.荧光反应生药中所含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波长紫外光下,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
120.小檗碱反应黄连、黄柏粉末中滴加稀盐酸,可见有黄色簇针状晶体析出(小檗碱盐酸盐)。
121.盐酸-镁粉反应含有黄酮甙类化合物的药材浸液、加入镁粉及浓盐酸后,溶液呈樱红色。
红色的程度取决于此甙含量的高低。
122.侵填体邻接导管周围的细胞连同内含物通过导管纹孔侵入导管内而致。
123.周皮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的组合体。
124.年轮每年春、夏、秋、冬所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在茎木类植物横断面上其质与量不一而留下环纹,可判断植物生长年限。
125.鳞片状老木栓层表面呈片状开裂或剥落后留下片状疤痕。
126.颗粒状含石细胞多,折断后石细胞群呈颗粒突出。
127.裂片状树皮中的硬韧部(有厚壁组织)和软韧部(无厚壁组织)相间排列,折断后可层层剥离。
128.层状树皮沿切线方向可撕为薄层。
129.纤维性药材折断面不整齐,呈纤维状或裂片状,并有较强的韧性。
130.彩皮进口肉桂外皮有灰白色和棕色相间的圆形花纹,呈花斑状(实为菌藻共生体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