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通信电子线路是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这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现代通信系统中信道机所涉及的各种高频电子线路的功能、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分析方法。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路基础,低频电子线路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基本技术,为以后学习更高级的信息与通信课程,以及今后从事通信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知道《高频电子线路》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技术,尤其是各种典型的常用的高频电路。
3.初步学会进行一些具体的高频电路分析和电路设计方法,能够分析基本的、常用的高频电路并能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
4.养成对工程应用的关注兴趣,并能够把所学的原理应用到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加深理解,使学生能结合实际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课程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与技术能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能运用已理解的概念和原理。
学会——是指能运用概念和原理进行实验分析和设计。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
四、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
高频电路是通信网络工程专业类必修课和主干课。
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4课时,共72课时。
其中讲授60课时、实验12课时。
理论课的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
1.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
或者几种组织方式灵活组合,尽量减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劳。
加强实验,实验要分组进行,分组人数不宜过大,实验前多做准备工作。
2.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教学等,有时间可以多进行一些习题讲解。
或者是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把理论用于实际的培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科学技术的能力。
注意对前置课程的复习与总结,以便前后衔接,巩固与提高。
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可在绪论课后适当复习一些前置课程的基本知识。
4.评价方法要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五、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要在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下,实行多样化。
可以选用普通高校教材,也可以选用公认的水平较高的教材,如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建议使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曾兴雯、刘乃安、陈健编著的《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其他参考教材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张义芳、冯健华编著的《高频电子线路》,辅导教材可选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的,曾兴雯等编著的《高频电子线路辅导》。
六、考核与报告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每个实验单独计分,综合操作情况和实验报
告给分。
操作情况占50%,实验报告占50%。
实验成绩与本课程作业、考勤等共占总成绩的30%。
七、实验项目设置与要求
八、说明
1、《高频电路》的先修课程是《电路基础》和《低频电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后,要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电路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高频电路的基本原理。
2、《高频电路》提供12学时的基础实验内容,通信工程专业的班级要结合高频教材完成上述全部基础实验内容。
后两个实验要求较高,可选一个作为课程设计。
3、本课程的实验手段主要是利用现成的高频电路试验箱,这样可以使学习集中精力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所学理论知识。
4、在《高频》实验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除完成正常实验内容外,大胆探索,改变实验参数,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发生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5、在实验室全面开放的条件下,提出供学生选做的课题,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个性。
附《高频》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教学结合实践为主,根据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以及专业特点和学生的水平,
将课程内容分两个层次: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
每个试验只给出实验任务,由学生自行设计电路,拟订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主要利用试验箱,采用实验验证的手段,观察试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通信原理的基本理解。
2、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设备并能正确使用。
3、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准确分析实验结果。
2、课程实验目的要求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是继《低频电子线路实验》课程之后开设的基础实验课程,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可作为通信类、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高频电路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对基础实验的观察和验证操作加强学生独立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适用专业
电子、通信工程。
4、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双踪示波器、高频电路试验箱(内含用于高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计等)、稳压电源、毫伏表、计算机。
5、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教学为主,结合教学进行实验,为非独立设课,开课时,指导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该课程以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为主,教材中给出实验题目,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并熟悉实验设备,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实验2人或3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分组共同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4、采用实验箱进行实验,每项实验结果,需经教师认可后,方可拆除线路。
5、指导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
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6、学习评价与考核
1.这门课程的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考试方式、分制与分数解释
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
期中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实验、作业和平时考查占30%。
4.题型比例
选择题12%;填空题20%;简答题20%;计算题30%;综合分析题18%。
5.样题与目标定位示例
A .单选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别程度)
例: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器,原电路正常工作,若负载电阻R 加倍则( )。
a 惰性失真
b 底部切削失真
c 惰性和底部切削失真 B .填空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高频功率放大器用LC 并联谐振回路做负载,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
C .判断说明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高频功率放大器可作为倍频功率放大器。
( ) D .简答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例:无线电通信为何要采用高频信号?
E .计算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学会程度)
例:一个5kHZ 的基音石英晶体谐振器,0C =6pF ,q C =0.024pF ,q r =15Ω,求此谐振器的Q 值和串并联谐振频率。
F .综合分析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学会程度)
例:已知高频功放工作在过压状态,现欲将它调整到临界状态,可以改变哪些外界因素来实现?变化方向如何?在此过程中,集电极输出功率如何变化?
制定该课程标准小组成员: 审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