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14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专题14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专 题 14 中 国 古 代 农 业 的 主 要 耕 作 方 式 和 土 地 制 度 一、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1 . 耕作方式的进步 ( 1 ) 原始社会
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 主要的生产工具有石刀、石 斧、 耒耜。 ( 2 ) 商周
少量使用青铜农具 , 懂得灌溉、 除草、 沤制绿肥、 治 虫等技术。 ( 3 ) 春秋战国
24 × 25
西周时期 , 土地被划分成 “ 井 ” 字形方块 , 耕地阡陌 纵横 , 形同井字 , 称为井田。井田制的基本特点 : ① 一 切 土 地 归 国 家 所 有 ( 即 属 于 周 王 所 有 )。 ② 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 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 , 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 3 ) 封 建 社 会 — — 封 建 土 地 私 有 制 ( 地 主 土 地 所 有 制 )。 ① 封建土地私有制
主要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地主 土地私有制下 , 土地由地主经营 , 土地兼并是获得土地的 主要方式 ;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下 , 土地由自耕农经营 , 规 模 小 , “ 男 耕 女 织 ”, 自 给 自 足 。 ②均田制
北魏到唐朝前期 , 政府实行均田制 , 制定官民占有土 地的最高数量 , 限制土地买卖。 ③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 , 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 税 , 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 , 但不能真正阻止 土地兼并。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汉朝时的漕渠、 白渠和龙首渠 等。 (魏时改制的翻车 , 唐朝时创制的筒车 , 宋朝出现 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 明清出现风力水车。这些水利工程 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 ,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二、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原因 1 . 土地制度的演变 ( 1 ) 原 始 社 会 — — 氏 族 公 社 所 有 ( 土 地 公 有 制 )。 ( 2 ) 奴 隶 社 会 ─ ─ 井 田 制 ( 土 地 国 有 制 )。
24 × 25
2 . 原因 ( 1 ) 春秋战国时期 , 由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 大量荒 地被开垦 , 私田出现。 ( 2 ) 鲁国按亩纳税 , 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 3 )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 推动各国变 法。 ( 4 ) 商鞅变法 , 废除井田制 , 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 所有制。 ( 5 ) 生产力的发展是古代中国土地演变的根本因素。
铁犁和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 这是农业技术史上耕 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 犁趋于完善 , 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2 . 耕作技术 ( 1 ) 汉代推广耦犁 , 推行代田法、区田法。 (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 , 南 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 3 ) 宋朝以后 , 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 两熟制 , 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 . 农业灌溉 ( 1 ) 水利工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