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处理技术》
课程报告
课程名称:《水处理技术》
设计题目:化学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方法
学院:石油化工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工业分析与检验1401班
指导教师:**
2016年5月
目录
一、摘要 .........,. (3)
二、关键词 (3)
三、化学废水危害 (3)
1.化学实验室废液的危害 (3)
2、化学药品及废液的危害 (3)
2.1特殊化学药品危及人体身体健康 (3)
2.2化学废液中某些物质对环境的危害 (3)
六、实验室废水处理的方法 (3)
七、建议 (5)
八、参考文献 (6)
摘要:长期以来,化学实验室废水处理不为人们所重视,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本文对化学实验室废水的产生、状况、处理,易于操作的综合处理化学实验室
的废水处理方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废水、环境污染、综合处理引言:高校化学实验室作为高校科研的主战场,每天都有大批师生做着各种化学实验,由于师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实验结果,自然也就忽视了相关实验废液的处理。
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大多直接从水槽管道排放,实验中涉及到的很多有机物、无机物等有害物质也随洗涤液一同排放,对环境和人体都会造成伤害。
化学实验室废液的危害: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师科研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实验教学及科研工作都会用到大量的化学试剂和药品,很多都具有较大毒性。
这些废液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出去,不管是直接排放到土壤还是随排污口排放到河流,都会直接和间接的引起土壤变质,造成环境污染,给人体带来危害。
化学药品及废液的危害2.1 特殊化学药品危及人体身体健康:大部分化学药品对人体都是有害的,譬如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表明, 苯属于致癌物,主要损害人的中枢神经及肝功能,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血液和造血器官,最终破坏免疫系统;甲醇也是剧毒型化学试剂,甲醇进入人体内后,可迅速分布在机体各组织内。
甲醇对于人体影响最大的部分就是神经系统;经呼吸道吸入正己烷会引起职业性中毒,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也会产生轻度抑制作用,对皮肤黏膜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石油醚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亚硝酸盐、环氧氯丙烷等,能引起人体癌变;二甲苯、氯仿等可以轻易的打破人们的免疫系统,进而使得人体机能失调。
2.2 化学废液中某些物质对环境的危害:未经处理的化学实验污水排入河流,里面含有重金属、强酸强碱溶液,长年累月,河流的水质就会受到影响,如果用这些水灌溉农产品,会导致农产品生病或死亡; 如果用受污染的水养殖,会引起水产品死亡;而且强酸强碱都有腐蚀性,还会造成管道腐蚀,引起更大面积的污染,同时也造成经济损失。
有机污染物排入河流会引起溶解氧效应和生态效应,造成水质恶化,危及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破坏生物的食物链,影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比如近年来鄱阳湖水中磷含量较高,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植物疯长。
二、实验室废水处理的方法
2.1一般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以分离废水中的
悬浮物;化学法主要利用化学反应来处理废水中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生物法是去除废水中的胶体和溶解中的有机物质。
上述三种基本处理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条件。
在废水排入地面水中要按排放要求来确定处理程度,同时应结合水体的自净能力,通常根据有害物质和溶解氧的指标来确定水体的容许负荷,即排入水体的容许浓度。
对酸性废水的处理:利用碱性废水进行中和,使混合废水PH值接近中性;在酸性废水中投加中和剂,酸性废水通过碱性滤层过滤中和。
B、对碱性废水的处理:利用酸性废水进行中和,在碱性物质中投放酸性中和剂;向碱性废水中鼓入烟道废气(酸性气体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利用水中二氧化碳中和碱性废水。
C、对综合废液的处理:采用“水质均化+中和过滤→中和混凝→置换内电解→生物吸附池→沉淀池和清水池”工艺进行处理。
在废水处理中,为了保护pH在线控制系统,采用中和过滤技术,保证酸碱废水能稳定达标,并节省了药剂。
采用组合式填料实现污泥固定化;消毒处理工段采用先进的臭氧发生器消毒;污泥消化采用脉冲布水器布水实现污泥减量化。
该工艺可以对复杂的有机物进行分解,能稳定处理实验废水中产生药剂对废水的影响。
并且该工艺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适应范围广。
通过合理布局,尽量减少占地面积;作好绿化设计,对污水站进行合理的规划,使之成为实验室中心的一处景观。
D、对特殊废水的处理:凡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废水,应根据核素的半衰期长短,分为长寿命和短寿命两种放射性核素废水,并应分别进行处理,长寿命放射性核素,且放射性浓度又较高的废水,应将废水集中存放,待到一定数量后,采用净化法处理;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浓缩液,可采用固化法处理;短寿命放射性核素废水,应采用贮存法处理;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废水处理,应符合现行的《辐射防护规定》的规定;生物安全4级和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的污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经处理后,污水应符合相关的的规定。
3.建议
实验室污水主要来自各科研单位实验研究室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和教学实验室。
实验室废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质, 量少, 间断性强, 高危害, 成分复杂多变。
要解决实验室污水怎么处理的问题,首先应了解其性质及特点。
根据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性质, 可以分为实验室有机和无机废水两大类。
无机废水主要含有重金属、重金属络合物、酸碱、氰化物、硫化物、卤素离子以及其他无机离子等。
有机废水含有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机酸、醚类、多氯联苯、有机磷化合物、酚类、石油类、油脂类物质。
相比而言, 有机废水比无机废水污染的范围更广, 带来的危害更严重。
不同的废水, 污染物组成不同, 处理方法和程度也不相同。
实验室污水的处理本着分类收集, 就地、及时地原位处理, 简易操作, 以废治废和降低成本的原则。
目前, 国内外还未见报道有成熟的工艺和方法能将实验室污水综合处理到达标排放的标准。
实验室污水的治理不能等同于工业污水处理,而是采用多单元处理流程系统或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处理, 尽可能地降低处理难度, 使处理费用较低, 操作比较简单。
实验室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可以借鉴其它有机废水的处理。
一般来说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法和物化法。
对有机物浓度高、毒性强、水质水量不稳定的实验室废水, 生物法处理效果不佳, 而物化法对此类废水的处理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实验药品回收、对实验室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及回收循环再利用, 不仅能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而且能减少化学药品的浪费。
对高浓度实验室有机废水, 将其中的有机溶剂如醇类、酯类、有机酸、酮及醚等回收循环使用后, 再用化学方法处理; 对浓度高、毒性大且无法回收的有机废水, 需要进行集中焚烧处理。
参考文献
1.林明建:“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化学教育>1991.1,35—37。
2.张秋望等编“化工环境污染及治理技术”浙江大学出版社。
3.李泉林,邦龙岩.综述RFID技术及其应用领域FJ].RFID技术与图3签到子系统流程图
4.游战清、李苏剑.无线射频识剐技术(RFID)理论与应用[M].北
5.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6.张小龙.化工实验室的污染与防治[J]. 化学分析计量,2009,18(4):73-75.
7.杨志毅,彭丽,李跃华.高校实验室废水的调查及处理方法[J].大理学院学报,2010,9(10):32
8.陈炳辰,王成功,仲崇波1氰化物的危害及处理方法[J].金属矿山, 2001, (5): 46-491.
9.王迟.浅谈化学实验室的废液处理[J]. 宿州学院学报,2008,23(5):117-119.
10.谭莉琼,胡荣,刘勇,等.微量尿素含量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研究与应用[J]( 13):6-7
11.余家瑜.探讨如何减少化学实验室废液产生的量[J].科技信息,2007,18.
12. 杜秀芳,李和敏.几种高校化学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方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17(3): 5481
13. 王春华.高校实验室废液处理的方法和管理办法的初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0,29(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