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教案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写作学的学科体系及其分类;认识学习写作课的意义和重要作用;了解写作的含义、要素、功能、规律和性质特点;了解基础写作课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1、学习写作课的意义和作用2、写作学的学科体系及其分类3、写作的含义、要素、功能、规律和性质特点4、基础写作课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三、教学重难点1、写作的几个相关基本理论:客体、主体、载体、受体相互作用并转化生成的理论;写作行为过程的动态递变理论;写作技法方面的理论2、现代写作教程的框架体系与学习方法四、课堂讨论选题1、上写作课是纸上谈兵?2、怎样学好写作课?3、怎样正确理解写作的实践性特点?4、对任课教师的建议、意见和希望。
五、课外作业选题1、如何正确理解写作的含义?2、写作有哪些性质特点?3、试写一篇介绍自己的小传。
4、简述写作的一般规律。
5、简述写作活动四要素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现代写作的含义与作用一.现代写作的含义1.“写作”的定义(就过程而言,是指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从形式上看,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从本质上说,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而且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它随着文字符号的诞生而开始,随着文字的演变而发展。
)2.“现代写作”及其丰富内涵(现代写作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广泛运用,是与1980年中国写作学会的成立及写作学科的迅速发展同步的。
要认识这一概念,我们应从时间、文体、内容、工具、思维和思维方法等角度来综合理解它丰富的内涵)二.现代写作的作用1.是储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现代社会的许多信息要通过写作媒介进行传播和交流)2.是现代管理借助的必要手段(现代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都是有体系和内在规律的,需要借助许多手段,包括语言文字写作手段)3.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写作能力,综合体现着一个人的心理、思想、文化素质。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4.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世界,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领会体悟生命的真谛——这也是文章的审美价值决定的。
(作者写文章就是依照一定的审美观念选择、加工自然和现实生活等,创造出比自然界和现实生活更集中、更突出、更理想的美。
这种特殊的精神食粮能够使人在审美的享受中陶冶性情、滋养心灵、升华思想、激发意志等。
)第二节现代写作的特性一.个体创造性1.怎样理解个体创造性(个体创造性是由写作这种特殊劳动的个体化和主观性决定的。
发生在一定的个体身上,必然体现着个体独创的特性;其次,个体创造性是一个贯穿写作始终的特性。
)巴金说:“50年来我在小说里写人,我总是按照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按照我所熟悉的人,按照我亲眼看见的人写出来的”。
这里就强调了“我的观察,我的理解”,说明了写作中的个体创造性。
2.个体创造性的表现(一方面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见人之未见”;另一方面表现为感知、运思、行文中的主体心理元素的差异和心理图式的独特)韦斯特谈到过写作创造性的问题,认为:“即使用的是旧的思想和第二手材,也要为它们创造出一种新的而且是唯一的表达方式。
产生出一些完全新的东西,一些认真的、完全表达出你的性格和才能的东西。
”这是“见人之未见”。
鲁迅的《两地书》和徐志摩的《爱眉小札》,是各呈异彩的佳作,这些书信都生动展现了二人完全大相径庭的生活、感情、人格、气质和动人的精神风貌。
这是两个主体气质、心理元素的差异。
二.实践操作性1.实践操作性作为精神生产活动的写作,是社会实践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具有实践的特性。
这种特性总是与具体的操作联系在一起2.写作的实践操作性的具体体现(一是具体体现在“写”上;还体现在劳动的性质上,写作是既动脑寻思又动手书写的劳动过程)三.动态综合性(写作是作者生活、思想、知识、语言、技巧的动态综合体现。
这些又都是变量因素,经常处在不稳定的变化状态)第三节高师现代写作课的任务一.传授写作理论1.客体、主体、载体、受体相互作用并转化生成的理论(见13页的四个定义及19页有关“四体”的说明。
这是写作活动的横向宏观系统,它们彼此交融,有机组合,共同制约和影响着写作的生产和流通的全部过程:如主体接纳客体,客体影响制约主体,主体对载体形式进行选择调整创新等,受体对载体认同或排拒等。
)2.写作行为过程的动态递变理论(这是写作活动的纵向宏观系统。
写作从“物”到“感”到“思”到“文”的转化生成,“物”到“感”的内化,“感”到“思”的意化,“思”到“文”的外化,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递变过程。
感知积累、运思酝酿、运笔行文是三个互逆互动,互摄互生的环节。
见13页)3.写作技法方面的理论(技巧与方法。
传统的和现代的写作技法。
)二.锻炼综合素质(关键在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的高度综合,实质上是一个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的复杂结构形态;锻炼综合素质实质上是学习者要塑造自己的人格精神)三.增强教练本领第四节现代写作教程的框架体系与学习方法一.现代写作教程的框架体系1.绪论(对现代写作和本《教程》框架的概述)2.上编(写作原理论,对“四体”、“过程”和“技法”进行探讨)①“四体”:从横向看,写作行为中的必要的四个因素主体、客体、载体、受体。
四个因素渗入而且制约着整个写作活动。
②“过程”:从纵向看,任何写作成品产生的过程,都是在主体心理和行为的操作下沿着“物——感——思——文”的轨迹展开的。
“物”到“感”,写作主体将外界事物“内化”为大脑存储信息;“感”到“思”,围绕写作题目或范围,将内化了的信息“意化”为各种概念和意向,孕育精神胎儿;“思”到“文”,通过文字组合,将孕育成型的精神胎儿给以书面化、外观化的过程。
这是一个各环节互逆、互动、互摄、互生的复杂递变过程,同时又受横向诸因素的影响、制约以及写作技法的作用。
各种因素和技法的渗透、交叉、整合,使写作过程呈现立体复合状态。
(见14页图)③写作技法是渗入“四体”和写作过程的一个特殊因素,是写作的技巧与方法。
(见11页下)3.中编(写作文体论:文学文体、新闻文体、理论文体、应用文体)4.下编(写作教学论:概观、中学作文、电脑写作)二.现代写作“教”与“学”的方法1.教师教学提示2.学生学习提示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一、学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写作主体即作者,在文章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了解写作主体应该具备的素质、修养和能力;掌握写作所需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的培养方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1、写作主体的素质和修养2、写作主体应该具备的能力及其培养3、重点讲解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的含义、特点、类型及作用,掌握每种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写作所需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的培养方法。
四、课堂讨论选题1、文品与人品有无关系?关系是什么?2、如何理解文章是按照“美的规律”的一种创造?3、观察、感受都有哪些方法?你喜欢或常用哪一种?为什么?4、用想象把下列词语表达成具体可感的形象:监考老师乘务员考场小饭馆学生食堂街头小乞丐5、你有无灵感现象?对你的写作有什么作用?五、课外作业选题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观察、感受能力?2、写一篇观察日记。
3、根据所给材料,借助想象写一故事梗概。
4、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哪些方式?如何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5、灵感的实质是什么?应如何激发灵感?6、试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7、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不同语体对语言表达能力有哪些不同要求?8、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哪三条主要途径?教学内容:第一节写作主体的素质1.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2.写作素质(写作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位和审美理想四方面)一.生活素养俗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就有极丰厚的生活积累,从生活积累的广度到生活体验的深度都有极大的丰富,才能写出贾府那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缩影的方方面面,这些生活积累是成就一代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的必要条件。
1.生活素养的源泉(来自丰富的经历、见闻,广阔的视野,广度方面。
作家可分为好些类,比如鲁迅、老舍、巴金等作家,就是以生活积累的广度给我们以榜样的一类作家)2.生活素养的升华(来自作者对生活投入的热情,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对生活的独特发现,认识和感悟,属于深度和密度方面。
如鲁迅就要求青年作家“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向生活深度挖掘。
比如陈忠实写《白鹿原》对关中乡土中具有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深度挖掘。
)二.学识修养我们经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就是学识修养、文化修养不足的表现。
1.内涵(学识:就是写作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学问、见识等。
它既包括客观世界逻辑结构和运行规律方面的知识,也包括主体思维所使用的语言及思维等方面的知识。
)2.构成(文字知识和语言知识,以及方方面面的知识领域的知识。
)三.人格品位1.人品与文品文风:(写作是一种富于个性化的精神劳动,作者的精神气质和人格品位必然对写作成品产生巨大影响。
“人如其文”。
成熟的作家,都有着独特的文风文品。
)比如席慕蓉的婉约澹静,席慕蓉的一篇散文里有这样几句话:“我要的,我所真正要的,只是能从容地坐在盛夏的窗前,映着郁绿的树阴,拿着笔,在极白极光滑的的稿纸上,享受我内心的悲喜而已。
是的,我也有过这样的愿望,在忙碌的日子以外,在喧闹的声音之后,是不是也能让我拥有我想要的一种安静,一种从容?用手中的笔细细地记下所有的故事,无论喜与忧……”而现代作家郁达夫则是放浪形骸的旧式文人才子气质:春风沉醉的晚上、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我的梦,我的青春! 水样的春愁……那么我们也知道鲁迅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如“匕首投枪”、“象征式风格,阴郁苍凉”、“对世界、对人生的独特哲学和审美感觉,具有沉郁深邃的隐喻性”、“粗犷中不乏细致、细致中蕴含刚劲的‘力之美’”“他的语气和风格,哪里只是激愤犀利这一路,他会忽儿深沉怀恋,大爱无言,如他的回忆文字;忽儿辛辣俏皮,如中年以后的杂文……”多种风格杂糅,但又是一个独特的唯一的鲁迅,透露出了鲁迅本人独特的精神气质人格品位。
2.人格品位与选材立意(人格品位影响文章的选材、立意;进一步说,文章立意的深刻与否,正确与否,新颖与否,也取决于作者的思想品位。
我们在这里简单说下一种特别的情况:即使同一材料,不同的人也会从不同的角度选择。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线等,自然会形成不同的主题。
)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现代文学的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先生和俞平伯先生同游秦淮,分别写下的两篇题目都一模一样的游记文章,大家下去可以看看,两篇文章的不同所透露出来的作者人格气质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