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民版历史教材】第一次世界大战专家课件1
【人民版历史教材】第一次世界大战专家课件1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同盟国”集团:德、奥匈、意 (2)“协约国”集团:英、法、俄
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
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
二、一战的进程
1、性质: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2、概况
(1)时间:1914——1918 (2)主要战线
A.西线(主战场):英法——德军 B.东线:德奥——俄军 C.南线:奥军——俄、塞
一战前的欧洲国家地图
一战后的欧洲国家地图
(2)华盛顿体系(亚太国际秩序) A.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B.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C.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本将胶州 湾德国租借地交还中国,
中国将其全部开为商埠,并尊重日本 在该区域内的既得利益;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共29张PPT)_2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共29张PPT)_2
C.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1)凡尔赛体系(欧洲国际秩序)
漫画《三巨头瓜分世界》,图中三人分 别是法国总理克里蒙梭、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与美国总统威尔逊。
法国漫画将1919年法国的胜利与曾经 1871年被普鲁士击败的黑暗回忆放在一 起,下方写着“这回轮到你了德意志!”
A.德国承担战争罪责,割地赔款,裁减军备,交出海外殖民地; B.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会……1922年 美国召开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 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选集》
靠凡尔赛体系来维系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
2.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 机一样 ,并不 是经常 发生的 社会历 史现象 ,无论 是个体 的文化 习惯的 改变、 价值信 念或信 仰的改 变,还 是特定 群体或 特定社 会某些 文化特 质或文 化理念 的一般 意义上 自觉的 或不自 觉的更 新,都 不能算 作文化 转型.
•
3.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 导性文 化观念 、文化 理念、 价值体 系、文 化习惯 的总体 性的、 根本性 的转变 ,才是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交界处, 是黑海、地中海的咽喉和东西南北各 民族的交汇点,素有“陆桥”之称。 又有亚得里亚海之“不冻港”之称, 成为欧洲内陆国家梦寐以求的出海口。 因此,战略地位显赫的巴尔干半岛成 为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被称之为欧 洲的“火药桶”。巴尔干地区曾先后 落入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统治之 下,在反对这两个帝国的斗争中,巴尔 干的民族主义日益高涨。而列强直接 或间接介入其中,使巴尔干成为最敏 感、最易爆发战争的地区。
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 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 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 范围。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共29张PPT)_2
•
1.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 起深刻 的文化 转型。 所谓文 化转型 ,是指 特定时 代、特 定民族 或群体 赖以生 存的主 导性文 化模式 为另一 种新的 主导性 文化模 式所取 代。
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项目
英
德
法
美
1870年工业产量 所占位次
1
3
4
2
1913年工业产量 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 所占位次
1
4
2
5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殖民地位次:英1德4法2美5
(1)英德矛盾:德国寻求在欧洲和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激化。 (2)法德矛盾: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 (3)德俄矛盾:德国与俄国关系恶化。 (4)奥匈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火药桶”。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一战的历史背景
1、根源: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 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 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 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 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 一九一四年……最爱好和平,最心地 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 气腾腾”。
•
6.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 不能再 平常的 事物, 便有了 某种诗 意。你 瞧,那 晚风中 的炊烟 ,怎么 看都像 是一幅 悬腕挥 就的狂 草,云 烟乱舞 ,该虚 的地方 虚,该 实的地 方实, 那是我 们在绢 和纸上 无法做 到的, 可谓真 正的“ 天书” 了。
•
7.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 满荡田 田的莲 叶便乱 了。然 而,乱 是乱了 ,但却 乱出了 味道。 究竟是 什么味 道呢?我 也说不 清。看 来这世 界上的 许多事 情,就 像这风 中的“ 乱荷” ,有一 种不触 动情欲 的美, 大美。
——徐蓝
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德皇威廉二世
3、进程
时间
1914年 1915年
战线
西线 东线
1916年 西线
1917年 1918年
战役
评价
马恩河战役
德奥取得胜利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双方共出动150万兵力,标志着德国“速 决战”破产 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双方伤亡近100多万。“凡尔登绞肉机” 双方伤亡达130多万。“索姆河地域” 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共29张PPT)_2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共29张PPT)_2
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 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 界。世界各国都要遵循平等互信、包 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原则,一起来维 护和弘扬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建设持 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美国和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 同盟国投降
战线 西线:英、法、比 军队对抗德军 东线:俄军对阵德 、奥联军 南线:奥军与俄军 及塞尔维亚军队争 斗、意与奥交战 各个战场之间既相 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其中西线与东线 是主要战场,西线 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内容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
2、维护工具——国际联盟
(1)性质:第一个主权国家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2)局限性 A. “全体一致”原则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B.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 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 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1877年恩格斯的预测
3、一战的影响
A.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 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战争使……德意志帝国被摧毁;奥匈帝国废墟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独立的国家;土耳其的 所有属地被剥夺,处在痛苦的呻吟之中;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一种新的社会制 度正在占地球陆地1/6 的土地上进行试验;英国的鲜血已流干;法国躺在手术台上。
•
4.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 最深刻 的文化 转型就 是现代 化进程 中的文 化转型 ,即传 统农业 文明条 件下自 在自发 的经验 型的文 化模式 被工业 文明条 件下的 自由自 觉的理 性文化 模式所 取代。 这即是 人们通 常所说 的文化 的现代 化或人 自身的 现代化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
日军撤出山东,青岛海关归还中国, 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由中国向日本赎回,
前属德国人的煤矿由中日合办。 ——《解决山东悬案的条约》
缔约各国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 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
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工商业机会 均等的原则;
各国不得在中国谋取特殊权利而 损害友邦人民的权利,不得鼓励 有害友邦安全的举动。 ——《九国公约》
1898年美西战争
1899-1902年英布战争
1904-1905年日俄战争
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列强加强抢夺殖民地,对世界的瓜分进入白热化阶 段,它们加紧扩军备战、制造危机,使国际形势日益紧张。当这种争夺最终不能 用谈判来解决时,列强就会兵戎相见,1898年美西战争、1899—1902年英布战 争、1904—1905年日俄战争这三次重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不仅标志着帝国主 义时代的开始(帝国主义的形成),也预示着全球性武装冲突的即将到来。
——《国际联盟盟约》
美国企图利用国联领导世界,实际成为英法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列宁
对于普鲁士德意志来说,现在除了世界战争以外已经不可能有任何别的战争了!这会 是一场具有空前规模和空前剧烈的世界战争。到那时会有800万到1000万的士兵彼此 残杀,……旧的国家及其世代相因的治国才略一齐崩溃,以致王冠成打地滚到街上而 无人拾取!绝对无法预料,这一切将怎样了结,谁会成为斗争中的胜利者;只有一个 结果是绝对没有疑问的,那就是普遍的衰竭和为工人阶级的最后胜利造成条件。
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法国元帅福煦
纳粹骑兵经过凯旋门
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 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 先征服支那。……将来欲 制支那,必以打击美国势 力,为先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