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教学(中)
(二)班级上课制 产生:中世纪西欧工商业发展,夸美纽斯 总结。 概念: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 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 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 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在班级上课制中,同一个班的每个学 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但开设的 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通常由具有 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
(三)直观性原则 含义: 在教育史上,提出直观性原则具有进步意 义。 依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之间的必然联系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四)启发性原则 含义: 依据: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 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教学: 我国: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怎么解释 ?) 《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 达“
第八章 教学(中)
内容要点
一、教学原则 二、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一、识记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概念 以及主要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二、理解主要教学原则的含义以及贯 彻的基本要求; 三、能运用有关教学原则和方法的理 论分析给定案例。
第四节教学原则
一、主要概念 (一)教学原则的含义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 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 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 和始终。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
第五节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述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1、教学方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 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 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教学方式的含义 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 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 动。 3、教学方法组合的含义 教学方法组合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 导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 定特点的教学活动的模式。
优点:教学效率高,一个教师同时能教几 十个学生;比较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 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有 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集体化、同步 化、标准化) 缺点: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 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 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二)谈话法 含义 基本要求 (三)读书指导法 含义 基本要求(如何指导学生读书) (四)练习法 含义 (五)演示法和实验法
(六)实习作业法 含义 (七)讨论法 含义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做好讨论小结。 (八)研究法 含义
第六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述
西方: 苏格拉底 第斯多惠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五)循序渐进原则 含义 依据:科学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学生认识的规 律性 中外教育家对循序渐进原则的认识: 我国《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 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 国外,夸美纽斯、乌申斯基、布鲁纳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一、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 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 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组织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可科学文化的发展 及其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 组织形式也不断发展和改进。
教学史上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个别教学法 产生: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 概念: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 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 个、 一个轮流地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 其余学 生均按教师要求进行复习或作业。 优点: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是教学 内容、进度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缺点:所教学生数量有限。
(六)巩固性原则 含义 依据:记忆的规律 历代教育家对巩固性原则的重视: 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俄国乌申的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七)可接受性原则
含义: 依据: 中外教育家对这一原则的重视: 我国古代墨子很重视学习上的量力而行。 近代的夸美纽斯、第斯多惠、现代的赞科夫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 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 考虑。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只依赖于一二 种方法进行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常言道: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教师都应当 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表现 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含义。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 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分类。讲授法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 种。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
二、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主要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含义 依据:知识的思想性和教学的教育性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 进行品德教育;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 养。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含义: 依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之间的必然联系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的必然联系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 2.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八)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 “因材施教”的来历: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