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综合测试题(二)一、选择题图13-21为东西半球的两区域略图,读图回答1~3题。
1.两图中的水域分别是()A.咸海、大西洋B.里海、太平洋C.黑海、印度洋D.红海、太平洋2.有关图A的叙述,正确的是()A.比例尺大于图BB.图示区域气候终年炎热干燥C.②处有重要的地理分界线D.①处为平原,种植业发达3.图B所示地区的自然特点是()A.冬暖夏凉,四季如春B.炎热多雨,植被茂盛C.高温多雨,夏季干燥D.炎热干燥,沙漠广布读大陆、海洋分布模式图13-22,回答4~6题。
4.图中大陆可能是()A.亚欧大陆、非洲大陆B.南美大陆、非洲大陆C.南极洲大陆、非洲大陆D.南美大陆、北美大陆5.图中4个地区所在沿海海域的海水温度分布不正确的是()A.a>c B.b>c C.c>d D.a>b6.字母附近地区可能为荒漠的是()A.a B.b C.c D.d读图13-23,回答7~9题。
7.该区域物产丰富,盛产()A.铜矿、小麦B.亚麻、锡矿C.煤矿、天然橡胶D.水稻、锡矿8.该地区地壳活动剧烈,其成因的图示正确的是()图13-21图13-22 图13-239.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与M地的气候特点最相符的是()图13-24为四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在四幅图中出现的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有()A.2个B.3个C.4个D.5个11.图中字母所示地点位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的有()A.a、b B.a、c、d C.b、c、d D.a、b、c、d 读下面四幅图13-25,回答12~14题。
12.四幅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A.甲B.乙C.丙D.丁13.有关图中四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国地势西高东低,高原面积广阔B.乙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季分明C.丙国河流较少,但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D.丁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流经图13-24图13-2514.有关四个国家的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是世界最大的咖啡和天然橡胶的生产国B.乙国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C.丙国是工矿业和农牧业发达的国家D.丁国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是长绒棉的生产和出口日本、德国、印度、巴西四国争取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争常)是国际政治舞台的一件大事。
读该四国经纬线图13-26,回答15~18题。
15.关于四国气候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有()A.丁国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主要农产品有柑橘、油橄榄等B.甲国为热带草原气候,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C.受热带雨林气候的影响,丙国最大平原人口稀少D.乙国北部的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16.关于四国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丁国的能源极其短缺,需要从中东进口石油B.甲国的煤炭资源丰富,石油资源贫乏C.乙国的煤炭和石油资源丰富D.丙国缺煤少油,水能资源丰富17.关于四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国中只有丙国不利于发展水稻种植业B.在乙国南部山地的河谷地带适于种植葡萄和啤酒花C.在甲国东部高原地带由于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适于棉花生长D.丙国沿海寒暖流交汇处形成世界著名渔场18.通过海运从丙国运往丁国的商品()A.最近的航线经过巴拿马运河B.主要是石油、铁矿石C.最近的航线经过马六甲海峡D.主要是棉花、天然橡胶等图13-27为世界四大洋主体位置示意图。
据此回答19~21题。
19.下列港口的排序依次濒临①②③④四大洋的是()A.鹿特丹、旧金山、摩尔曼斯克、科伦坡B.鹿特丹、旧金山、科伦坡、摩尔曼斯克图13-26图13-27C .科伦坡、鹿特丹、旧金山、摩尔曼斯克D .旧金山、鹿特丹、摩尔曼斯克、科伦坡20.连接②③两大洋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是( ) A .巴拿马运河 B .白令海峡 C .马六甲海峡 D .直布罗陀海峡 21.海运最为繁忙和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大洋分别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读两区域局部图13-28,回答22—24题。
22、图中两个区域( )A 、同属一个大洲B 、同临一个大洋C 、同处一个半球D 、同为发展中国家 23、甲、乙两城市的气候( )A 、高温期与多雨期均相同B 、高温期相同,多雨期不同C 、高温期不同,多雨期相同D 、高温期与多雨期均不同 24、乙所在的国家 )A 、多火山地震B 、东部有寒流经过C 、中部水资源缺乏D 、有丰富的石油资源2008年1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
中国南极昆仑站选址在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冰穹A 西南方向约7.3千米处,高程4087米。
它标志着我国的南极考察将实现从南极大陆边缘向南极内陆关键的跨越式发展。
读图13-29回答25~28题。
25.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 )A.西北B.西南C.东北D.东南 26.关于昆仑站建设环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纬度高,低温严寒B.冰雪覆盖,运输困难C.气压高,空气密度大,含氧量高D.人类影响小,环保要求高27、下列有关南极洲位置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A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B .南极洲是纬度最高的洲,全部位于南极圈内C .由东经20°经线向东,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依次环绕在南极大陆周围D .南极洲是未来南半球各大洲间空中交通联系的中间基地 28、南极考察队员们遇到的危险有①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 ②积雪覆盖的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队员 ③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 ④在整个南极洲碰不上任何人,无法救援 ⑤随时会遭熊的袭击A .①②③B .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据路透社报道,1907次航班于马瑙斯当地时间2006年9月29日下午2时36分(北京时间30日2时36分)起飞,但没有按预计时间下午6时12分抵达首都巴西利亚。
据戈尔航空公司证实,这架客观是与一小型飞机相撞坠毁,149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这是巴西历史上最严重图13-28 图13-29的空难事件。
结合图13-30回答29~30题。
29.此次空难的搜寻工作进展十分困难,其原因可能是( ) A .事发地位于巴西高原,海拔高,气象条件复杂B .事发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多对流雨天气,飞机不能准时起飞C .事发地位于巴西高原,海拔高,能见度低D .事发地位于亚马孙平原,有浓密的热带雨林,且许多树木高数十米 30.巴西( )A .是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代表B .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C .是首都迁都的典型代表D .逆城市化现象非常显著一、选择题(2×30=60分)01.[A][B][C][D]02.[A][B][C][D]03.[A][B][C][D]04.[A][B][C][D]05.[A][B][C][D] 06.[A][B][C][D]07.[A][B][C][D]08.[A][B][C][D]09.[A][B][C][D]10.[A][B][C][D] 11.[A][B][C][D]12.[A][B][C][D]13.[A][B][C][D]14.[A][B][C][D]15.[A][B][C][D] 16.[A][B][C][D]17.[A][B][C][D]18.[A][B][C][D]19.[A][B][C][D]20.[A][B][C][D] 21.[A][B][C][D]22.[A][B][C][D]23.[A][B][C][D]24.[A][B][C][D]25.[A][B][C][D] 26.[A][B][C][D]27.[A][B][C][D]28.[A][B][C][D]29.[A][B][C][D]30.[A][B][C][D]二、综合题31.图13-31中A 、B 均为滨海城市,读图回答问题。
(1)若该国为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的状况,则A 、B 所在的海岸线______(左侧或右侧)为海洋,A 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B 地此时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A 、B 所濒临的海洋同是世界第一大洋,据此A 在________国境内。
(2)若该国出现在我国科考队正赴南极考察的时间,A 、B 同样濒临世界第一大洋,那么B 地此时气候特点是 ,成因是 。
A 、B 所濒临的海洋同是世界第一大洋,据此A 在 国境内。
(3)据第(2)题,A 、B 所在大陆是 ,从A 地向西穿越这个大陆,看到的景观依次是 、草原、 、草原、 。
32.读中东区域图13-32,回答(1)~(4)问。
(1)字母A 箭头所示的海峡名称是________,该海峡沟通了______和________(海洋)。
(2)中东地区历来是西方列强必争之地,该地近些年来也是战争不断,试分析其原因。
图13-30图13-31材料:以色列面积1.49万平方km,50%以上为沙漠,盐碱地面积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该国有一套智能的节水压力灌溉系统,这种系统不但可以通过塑料管直接把水送到植物的根部,而且在灌溉前可先将化肥溶入水中,使水、肥灌溉同时完成,用少量的水、肥就达到最佳效果,整个过程用计算机控制。
(3)以色列所在的沙漠与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相比,成因上有何不同?(4)从自然条件考虑,以色列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该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对我国西北地区有什么借鉴意义?33.2006年1月5日,巴西、印度和德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向联合国大会秘书处提交了一项内容与2005年“四国联盟”提交的决议案大致相同的安理会扩大决议草案。
甲图所示为其中某国的等高线分布图,乙图所示为其中某国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读图13-33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国所示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它们在地形上有哪些相似之处?(2)简要说明乙图中20℃等温线的走向及本半段等温线走向的形成原因。
(3)简要分析甲图所示地区和乙图中A地的农业地形类型及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4)P、Q两城市都位于沿海地区,但气候差异很大,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5)甲、乙两图所示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区,写出两地铁矿石海运至我国上海宝钢的最近线路及沿途所经海域和海峡名称。
34、读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13-35,回答问题。
(1)图中A、B、C三支洋流的水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其中A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C洋流名称是。
(2)下列四幅图中表示的气候类型与甲地一致的是________。
试说明其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气候特点:形成原因:图13-35(3)图中乙海岸地区多等地质灾害,试解释其产生的原因:。
(4)图示范围内由甲处自南向北,陆地自然带依次是、、。
自然带的这种地域分布规律是以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