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与防治教案
关键词:网络安全管理条例
计算机伦理学十条戒律
教师适时补充和评价
模拟情景:上网浏览与QQ聊天遭遇病毒
完成以上操作后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搜索日常电脑使用中常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发布到论坛供大家参考。
体会网络给我们带来的种种乐趣同时,网络中又有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和不良的信息,做为青少年该树立怎样的道德观念,该如何正确面对和使用网络呢
通过学生对病毒的感性体验,突出危害性。
通过生物病毒SARS与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对比,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特征的理解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网站发布,使全班共享和浏览各组搜集的资料。
学生表达对黑客、计算机犯罪及违反网络道德行为的心理的感受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网站发布,使全班共享和浏览成果,进行展示交流。
计算机病毒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是学生常接触的问题,学生虽然容易接受和理解“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网络是信息是海洋”的观念,但对信息安全还没有足够认识,对黑客、木马、病毒等问题充满神秘感和好奇心,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渴望深入,对如何掌握鉴别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如何防治病毒的方法更是日常计算机使用的迫切需求。同时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也是青少年道德的要求。因此本节教学设计着重放在计算机病毒相关主题上。
学生对教师的“黑客”行为
过行讨论
学习过程:
(1)各小组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分工合作,搜集与题目有关的各类信息。
(2)将收集的信息发布到校园网上,全班同学共享浏览。
(3)每小组各出一名代表总结与各自主题相关的信息。
学生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搜索解决日常电脑使用中常出现问题的方法:
1.U盘auto传染的病毒(判断,手工清除,专杀防护)
通过学生总结概括确保信息安全的方式、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提高鉴别信息的能力及提高防范病毒、木马的能力,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从而能更好的保护信息的安全。
鼓励基础较好的同学把解决实际问题方法发布后大家共享
检验学生鉴别信息的能力。
教育学生重视信息安全问题,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观
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数据分析
4.计算机病毒防治
实践检验
5.信息安全与道德
播放有关病毒的flash动画,引出本节主题,介绍学习方法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你对病毒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你都知道哪些病毒名称?
遭遇计算机病毒的经历和感受
向学生提供“参考搜索主题” :
第一个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发展史
2007年十大病毒
大红猩猩、熊猫烧香、CIH、威金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
课题名称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与防治
课型
新授
撰写人单位
抚顺二中
撰写人
李清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及类型,初步学会鉴别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掌握防范病毒、保护信息的常用方法与杀毒技巧。
过程与方法: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认识,并上网搜集整理相关信息,通过讨论或论坛专题发布,使全班共享和浏览搜集的资料或经验成果.教师提出与主题相关的搜索参考任务、适时加以引导,通过结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参与讨论和评价。
学生分成3个小组上网搜索各自主题材料并到网站发布。
1.诊断组:学生先根据个人经历讨论计算机被感染病毒后的症状,然后上网搜索更全面的症状
关键词:计算机中毒症状
2.防毒组:根据病毒的特点、如何防治?如何保好据信息,你认为这些防治措施里最重要的是什么?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防治 计算机病毒防范
4.管理组:
假设我校要制定一个《网络安全管理条例》,你认为该条例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锻炼社会实践能力
教材处理
本教材原篇幅对防治计算机病毒、防火墙、加密、数字证书签名和网络道德都进行了很简要的介绍。原设计这些内容为一课时。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现状来说,相对多为深层次的知识,且在学生日常计算机使用中很少触及,尤其“防火墙、加密、数字证书签名”,每项均有着相当系统的内容,在一课时内将它们泛泛而谈,说不清楚,学生会更迷茫。
教师适时补充和评价
由动画过渡到知识点: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的联系。以非典病毒为例引导学生完成计算机病毒特征主题的总结归纳,教师适时补充和评价。
分小组在因特网上搜索系统引导型、可执行文件型、宏病毒、混合型、特洛伊木马型和INTERNET语言病毒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重点强调最流行的木马病毒与黑客行为,教师以自身为例讲述黑客行为
2.解决上网自动弹出色情页面,垃圾广告问题
3.只能上QQ,不能打开网页的问题
4.开机自启动软件管理
5.垃圾软件的清理
学生结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讨论发言
在网站社区完成调查投票
对市场上各种计算机病毒杀毒软件品牌、价格及性能的调查比较
通过与病毒相关的有趣动画轻松快乐地切入主题;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网上探索,丰富校园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观念。
教学重点
学会鉴别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掌握常用防范方法和杀毒技巧、树立正确网络道德观
突出重点的方法及教学环节
讨论、案例分析、自主学习
教学难点
如何鉴别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及病毒的防治
突破难点的方法及教学环节
教学反思
案例相关教材:
虚拟情景,引出信息道德话题
开设调查专贴进行网上评价调查
1知识点的测试
2教学效果的反馈
总结归纳本节要点。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
学生讨论个人认识和感受
据参考主题,有选择性地展开网上搜索总结相关主题,上报结果全班共享。
学生根据参考主题,.展开网上搜索,上报结果全班共享,结合个人认识进行归纳。
每小组各选一种类型上网搜索,将收集的信息整理发布
讨论、情景模拟、网络探究、评价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s)、internet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主题活动1
主题活动2
主题活动3
主题活动4
拓展探索
主题活动5
评价调查
总结归纳
课外调查
1.初识计算机病毒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3.计算机病毒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