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则1.1、项目由来石梅湾旅游度假区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东南海滨,占地面积1200hm2。
海南省政府1992年正式确认石梅湾旅游度假区为海南省五大旅游目的地,1993年海南省政府在《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中进一步将石梅湾确定为海南省旅游中心系统之一。
世界旅游组织于2000年进行的海南旅游研究中再次肯定了石梅湾旅游中心地位。
海南华润石梅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于2003年6月完成《石梅湾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修订方案,于2004年1月获得海南省政府审批通过。
2004年9月完成《石梅湾海洋旅游规划》,2005年6月完成《石梅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设施)》,2005年9月完成《石梅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石梅湾威斯汀度假酒店项目选址为石梅湾28号地块,用地性质为C25-宾馆酒店用地,项目选址符合石梅湾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项目拟建1栋酒店主楼、40栋单体建筑、7座度假公寓,主要设施包括:宴会厅,3个餐厅,3个酒吧/咖啡厅,水疗中心,健康俱乐部,儿童俱乐部,室内外泳池等。
本工程总用地108120.116m2,总建筑面积 42327.38 m2。
本建设项目已先施工,后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违反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属于违规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及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关于该项目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告知书》(环评告知书[2008]141号)的要求,该建设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为此,建设单位海南海韵酒店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我院接受委托后,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项目工程资料进行了详细研究及对项目现场作了调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完成了《石梅湾威斯汀度假酒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缟)的编制。
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及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5年4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8)、《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1999年7月12日);(9)、《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7年1月10日);(10)、《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5年修编);(1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2)、《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3)、《海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6.05);(14)、《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01.01)。
1.2.2、立项及批复文件(1)、万宁市建设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007.01.10);(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告知书》(环评告知书[2008]141号,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2008.06月)。
1.2.3、基础资料(1)、《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石梅湾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复函》(琼府办函[2003]80号,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3.11.28);(2)、《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关于石梅湾旅游度假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琼土环资监字[2007]10号,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2007.01.25);(3)、《石梅湾威斯汀度假酒店建筑方案设计》(海南中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07年3月);1.2.4、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T 2.4-1995);(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1.2.5、其它依据(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2002.10);(2)、《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
1.3、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拟建项目性质和特点以及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特征,提出如下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
1.3.1、控制污染目标(1)、项目所有的污染源均得到有效和妥善的控制,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将项目开发活动和旅游度假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2)、项目在建设期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废弃的土石方均得到妥善的处臵,使其不对评价区内的生态环境、景观等造成不良影响;建设期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规定的标准;建设期间的施工和生活污水经临时处理装臵处理达标后排放。
(3)、确保当地生态平衡,建设项目建成后,生态环境水平,应超过原有水平,同时实现物种多样化。
1.3.2、环境保护目标(1)、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做好项目占地范围及其周边范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使该区域内生态系统能够保持良性循环。
(2)、合理开发,保护好评价区内的旅游资源。
(3)、在贯彻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将保护环境与项目建设,保护滨海防风林与改善防风林有机联系起来。
(4)、保护度假区内的土地资源:做到合理开发利用,避免水土流失和人为污染。
(5)、大气环境保护目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6)、声环境保护目标: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1类标准;(7)、水环境保护目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第一类标准。
主要环境保护对象详见表1-1。
表1—1 项目环境保护目标1.4、评价标准1.4.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根据《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关于石梅湾旅游度假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琼土环资监字[2007]10号,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2007.01.25),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版)中的一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详见表1-2。
表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摘录)(2)、声环境质量根据《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关于石梅湾旅游度假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琼土环资监字[2007]10号,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2007.01.25),该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1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详见表1-3。
表1-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单位:dB(A)(3)、水环境质量根据海南省近岸海域水质目标控制图,见图1—1,该区域附近海域海水环境质量执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第一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详见表1-4。
表1-4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摘录)单位:mg/L1.4.2、污染物排放标准(1)、噪声A、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具体噪声限值详见表1-6。
表1-6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单位:dB(A)B、运营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Ⅰ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7。
表1-7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限值单位:dB(A)(2)、水排放标准本项目排放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产生的污水将排入石梅湾旅游度假区的污水处理厂。
根据该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要求,本项目的污水排放执行以下标准值,见表1-8。
表1-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摘录)单位:mg/L(3)、废气排放标准A、锅炉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的Ⅱ时段标准,见表1-9。
表1-9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B、厨房油烟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的大型规模标准,见表1-10。
表1-10 饮食业单位的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1.5、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及重点1.5.1、评价目的本次评价将通过现场调查,摸清该项目所在地周围环境特征;通过类比调查,搞清项目投产后的污染物排放情况,预测分析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得出项目的环境可行性并评价其采用的污染治理措施的可行性,按照“总量控制”的要求提出有关替代方案、生态保护方案及防治污染的对策与建议,为项目建设、设计和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5.2、评价内容及重点(1)、评价内容A、对建设工程进行分析和评价,指明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总量,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选址和建设的可行性;B、预测与分析项目建设期、运行期对空气、水、声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影响;C、根据项目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控制目标、环境管理要求及识别污染因素,提出减缓不利影响的污染防治措施和投资估算;D、收集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E、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特别注意本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与当地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的衔接;F、拟订环境管理、监测计划。
(2)、评价重点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为施工期、运营期产生的污水、固体废物以及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
工作中突出工程分析,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运营期废水、固体废物、噪声的防治对策。
评价时段主要为施工期、运营期。
A、工程分析,按清洁生产工艺审计方法开展详细工程分析。
B、污染防治措施,将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治理方案进行全面论证,进行综合比较,提出最终倾向性方案。
C、根据项目所在地纳污情况,对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设臵合理的处理措施及论述其排放去向。
D、对项目运营期产生的“三废”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1.6、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有关环境评价等级划分规定,确定本评价等级。
1.6.1、水环境评价等级根据本项目的性质,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正常情况污水产生量为381.2t/d<500t/d,根据海湾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确定本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低于第三级,不必进行水环境影响评价,只要求进行简单的水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