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应考,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湖南大学课程考试试卷考试中心填写: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A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B 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C 加强法制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D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社会和谐提供物质前提7.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A 促进两岸政治谈判B 推进两岸“三通”C 反对和遏制“台独”D 回到“九二共识”8.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A 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B 把发展和平友好关系放在首位C 把扩大我国的势力和影响放在首位D 把避免战争放在首位9.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是()A 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B 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C 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10.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A 放松思想工作B 脱离群众C 忽视民主D 组织涣散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多选少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A 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B 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C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D 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E 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2.邓小平一再强调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A 公有制占主体B 解放生产力C 按劳分配D 消灭剥削E 共同富裕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A 快速的发展B 以人为本的发展C 全面的发展D 协调的发展E 可持续的发展4.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A 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B 居于领导地位C 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D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E 是逐步扩大的一种经济成份5.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走自己的路,体现了()A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B 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D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E 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6.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 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各种产业中都占优势C 国营经济的比重大于民营经济D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E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7.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 稳定是途径B 发展是目的C 发展是手段D 改革是动力E 稳定是前提8.台湾问题是()A 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B 中国的内政问题C “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D 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E 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9.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社会变革的特征是()A 政治体制深刻变革B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C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D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E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10.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A 谦虚谨慎的作风B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C 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D 自我批评的作风E 艰苦奋斗的作风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阐述理由。
每小题10分,共20分]1.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在野党。
2.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2.结合本学期所学内容,比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异同。
五、材料分析题[结合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2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摘自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简要回答问题:1.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这一基本国情有何联系?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0分]2.针对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哪些重大发展战略?(列举5项即可)[10分]新《概论》试题(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1分,共10分)1. B2. C3. A4. D5. B6. B7. C8. A9. D 10. B二、多项选择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多选少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 BDE2. AE3. BCDE4. ABE5. BCD6. AE7. BDE8. ABE9. BCDE 10. BCD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阐述理由。
每小题10分,共20分)1.参考答案:此论断错误。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在这一基本制度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又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2.参考答案:此论断错误。
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
在历史上,有的稳定社会是以牺牲社会的活力为代价的。
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答案要点:(1)相同之处:都是解放生产力,都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都可以说是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都是深刻而广泛的变革,无论从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还是从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看,革命、改造、改革都可以相提并论,都是中国历史性的巨变。
(2)不同之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要推翻三座大山,解决“两半”社会的主要矛盾,夺取政权,在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社会主义改造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以解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采取了和平的方法;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基本制度前提下对各种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总体上表现为逐步前进、逐步积累的过程,不需要也不允许剧烈的社会震荡,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五、材料分析题(结合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20分)1.参考答案: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联系: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参考答案:此题可以在宏大层面上回答,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也可以在次级层面上给出答案,如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还可以将二者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