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八达《水性营销的秘密》

思八达《水性营销的秘密》

《水性营销的秘密》—课程笔记主讲老师:王童字:孝德★如果我们不了解我们的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就意味着一种惩罚。

★智慧对于我们的生命最重要。

★学而知不足,教而知困,知不足而内省,困而自强。

★虽非圣贤,志在圣贤。

★做人就做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人。

☆问题:如何让一个人永远无法逃出监狱?——让这个人永远不知道自己身处监狱。

★世界上的四种人:1、从光明走向光明的人;2、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人;3、从光明走向黑暗的人;4、从黑暗走向黑暗的人。

☆大家是带着怎样的期待走进这个课堂,希望课程结束之后有什么样的收获?1、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快乐,逃避痛苦;2、获得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烦恼;3、帮助他人。

★激情、信念如同河流,既软绵绵又不屈不挠,这就是和谐的力量。

当你成为如同水一般的人时,就能源远流长。

★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那么他的世界就是正确的。

★人生的喜怒哀乐来自三个层面:1、如何与自己相处;1)人生要有方向感和使命感,人活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我们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我们自己都清楚么。

★人生要面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当两者不平衡的时候,就会迷茫和纠结。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2)有正确的、智慧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懂得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

3)有宁静、平和的心灵。

当人心止如水的时候,就容易生智慧。

2、如何与他人相处;★不和谐的人际关系,都是因为“自我”和“私”的膨胀。

★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1)健康2)人际关系3、如何与大自然相处。

★不知道如何与大自然相处,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

★人类已经到了改变自己行为的时候了,否则我们的地球就会很危险。

★我们面对的人生好比一条河流,要达到成功、快乐、幸福的彼岸,就需要有工具(船)和本领(游泳)。

★工具和本领就是我们做人的智慧。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截止到2008年,世界上的孔子学院已经有300多家,预计到2012年,孔子学院将达到500多家。

☆什么是儒家文化?★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在短时间内使国家得到巨大的建设效果,原因是他们共同任用一个宰相——赵普,使得国家迅速得到了大治。

赵普说这是论语的效用,故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以从侧面看出儒家文化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巨大威力。

★孔老夫子的生平简介: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其母颜征在,生孔子的时候,家门口来了一只麒麟,口中含着一块玉牌,上面刻着:水精子,继衰周而为素王。

(①水精子:水月童子,文殊菩萨,传统文化中智慧精神的象征。

②素王:没有帝王的地位和名分,但有帝王之实的君王。

)孔夫子学无常师,三十岁的时候学有所成,成为当时天下最有学问的人。

51岁的时候被任用为中都宰,使中都的治安达到“行之三月,路不拾遗,行之一年,四方择之。

”后来官居大司寇,相当于国家的司法部长,同时兼行宰相的职权。

鲁国渐渐强大起来,使邻国十分惶恐。

后来齐国用糖衣炮弹腐化鲁国的君主,并且使他们远离了孔子。

55岁的时候,孔子辞官,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推行政治主张。

但是当时各国崇尚武力,孔子推行的“仁道”得不到采纳。

在69岁的时候回到了鲁国,晚年致力于著书立说。

71岁的时候在鲁国郊外有猎人将怪兽打成重伤,但是当时的人们都不认识这是什么怪兽。

孔子看到此景十分感伤,说只有圣人出生的时候麒麟才会出现,而如今人们已经不认识麒麟了。

于是孔子感叹:我命不久矣。

从此孔子停止著书立说,直到73岁去世。

★孔子一生做了四件大事: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著春秋。

1、删诗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诗:诗经。

包含了:风,风土民谣;雅,宫廷的音乐;颂,各诸侯国祭祀时候的诗词歌赋。

★书:尚书。

记录大臣和君王的对话。

2、订礼乐★礼乐,周朝长盛不衰的方法。

3、赞周易★周易,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揭示宇宙大根大本的规律。

4、著春秋★春秋,鲁国编年史。

★儒家思想提倡天人合一,人做的事情符合天道,就会产生和谐。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993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宗教大会,各教派的领袖聚会,评出一句普世箴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形容晋商的对联:以义致利,纵横欧亚九千里;诚信为本,称雄商场五百年。

★乔家大院的秤,镌刻有三颗星,代表福禄寿,寓意做生意如果短斤少两,就会折福折禄折寿,有诚信,讲道义,才能基业长久。

★日本提出“和魂洋才”:东洋道德,西洋技术,表里兼谙,粗细不遗。

★传统文化就是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团队和社会。

★学习传统文化就是为了让你改变命运,所以学习传统文化要避免傲慢和偏见。

★西方的教育方式导致的结果:儿童的天堂,中年的战场,老年的坟场。

★竞争→斗争→战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弟读“悌”)★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甘罗十二为丞相,是从小学习圣贤之道获得的能力。

★上官婉儿,从小学习圣贤智慧,18岁就为武则天批改奏折,起草文件。

★传统文化只讲一个道理——如何正确做人的道理。

只有正确的行为,才能带来正确的结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我们应当互为贵人,古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如何遇到贵人,得到贵人的帮助?1、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的力量是爱的力量的两倍,每一种爱的背后都有感恩的力量在支撑。

2、用心感受他人的需求;★顾客认同我们,就会认同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用心感受他人的需求,是世界上一等一的学问。

3、习劳,就是干活。

1)习劳知感恩。

亲自去做,才能体会父母的辛劳,才能开发孩子的感恩之心。

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

2)知道做事情的方法和顺序,通过做事,培养用心感受他人需求的能力。

3)建立自己自立和管理生活的能力。

4)培福,帮助父母、长辈做事情。

★孩子过分享受父母、长辈为自己服务,就会折福折寿。

★勤劳如山王,不如积微福。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儿时培福,中年造福,老年享福。

★百善孝为先,人类所有美好的德行,通过“孝”,就能全部打开。

★孝心一开,百善皆开,百福皆开。

★上看孝,中看和,下看教。

(对上是否懂得孝顺父母,懂得孝顺父母的人,一定会对领导忠诚,一定是知恩图报的人;中看和,即看家庭是否和谐,与兄弟姐妹的相处是否融洽;下看教,即看儿女是否有教养,就能看出教育是否成功。

)★南宁书画家,写了一副对联:桌上乾坤大,碗小天地宽。

非常形象地形容中国的“饭桌文化”。

★饭桌规矩:长幼有序,尊老爱幼。

★饭前感恩词:(可抄下)感谢天地的阳光雨露感谢国家的恩惠护佑感谢父母的养育深恩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大众的辛勤付出★家庭教育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

★内在的恭敬心就能开发人的所有潜能和智慧。

★外在的礼仪和恭敬能够引发人内在的潜能。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养父母亲的核心:恭敬尊重,恭敬尊重首先在父母身上开始力行。

★我们珍惜的不是物质,而是我们的福气。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儒家十三经:《周易》《周礼》《尚书》《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孝经》《诗经》《仪礼》《礼记》《尔雅》《论语》《孟子》☆学习传统文化从哪里入手?★学习传统文化的顺序:★《三字经》: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子曰:吾志在春秋,而行在孝经。

★《孝经》是历代皇帝注疏最多的经书,全篇1799个字,涵盖了各类人各种行孝的方法。

★《孝经》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弟子规》是操作手册。

☆如何学习传统文化?1、首重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取法乎上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了无所得。

★北宋范仲淹听从母亲教导: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良相可以利益一国百姓,良医可以利益一方百姓。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绝学:①即将断绝的学问;②“君子有造命之学”,改造命运的学问和智慧。

)★回溯源头,才能传承命脉;承继先贤,才能泽陂后世。

★长江黄河之所以能够奔腾入海,是因为有源头,我们生命这条河流的源头,就是古老的传统文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学什么很重要,学习圣贤之道,学智慧。

★判断是否是智慧的标准:1)看它是否长期有效果,任何人使用都管用;2)只有经过漫长岁月考验的,才值得我们去学习;3)传承来源是否可靠。

3、怎么学?★惟读书可以变化气质,惟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组成命运的五个条件: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1、命:无法改变、选择和决定的,不为人所掌控的。

2、运:个人行为能够影响和改变的。

3、风水:环境。

1)自然环境:山河大地、花草树木、庄稼百谷……2)社会环境:国家制度、人群价值观、生活方式、人文理念、行为习惯……3)人文环境:你和谁在一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吉祥经》: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与善友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友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4)心灵环境:知道人生的真正意义,有怎样的心灵就能感召怎样的外在环境。

4、积阴德:做了好事不让他人知道。

★司马光:遗金于子孙,子孙未必能享;遗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计。

★万事万物的规律:含藏的东西生命力才会旺盛,暴露的生命,往往容易夭折。

★《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中国第一大家族:孔老夫子的家族。

孔子的后代自宋朝开始就被封为“衍圣公”,改朝换代之后还是“衍圣公”。

民国时期,孔子第77代孙,孔德成,申请取消“衍圣公”的封号,将之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修行:修正错误的行为,从而得到正确的结果。

☆为什么读圣贤书可以改变命运?1、和气★有才而性缓,斯为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2、养文★古老经典对我们的智慧和潜能会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也能无形中提高我们的口才能力。

3、培养上贵之相★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就能判断他的吉凶祸福。

★上贵之相:其坐也,如介石不动;其卧也,如栖鸟不摇;其立也,昂昂然如孤峰之耸;其行也,洋洋然如平水之流。

★言不妄发,性不妄躁,喜怒不动于心,荣辱不易其操,万态纷错于前而心恒一。

★吉人辞寡。

★传统经典中有四层含义:外在含义、内在含义、秘密的含义和极秘密的含义。

★大道不能说,虽智不能了。

★所以没有老师的传承讲解,是无法透彻了解经典中的智慧。

★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

★读诵经典应当从容不迫,欲速则不达。

★《孝经》经题:1、孝=老+子,儿子背着老子,父子一体。

★父子一体: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生命和身体的延续,他们的梦想、理想和希望也在我们身上延续。

2、经:织布机上,竖着不动的线,是经线。

1)经者径也:径,宽广的光明大路。

2)经者精也:精,精华、精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