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大荔县实验小学:冯立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册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设计意图、教学效果预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简析:1、教学内容《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
作者以“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迷人景色,总结出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感受风景名胜的美丽,体会作者蕴于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是这一重点的典型范文,之前已经有《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作了铺垫,在本文中又有许多句子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可以进行充分的体会。
3、教学目的①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感受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特有的美;②准确理解描写四季美景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各个季节景色特点观察的方法;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二、教法与学法教法: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学法: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
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三、教学设计意图:(一)、关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意图: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在“春、夏、秋、冬”各部分教学中,我将用配有相应文字的精美图片展现小兴安岭的美景。
这样,在图文对照下,吸引学生注意力,直观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主动学习,有所感悟;直接展示教学难点,主导学生对重难点词句形象地理解,体会句子的生动描写,进而满怀喜爱之情,有所抒发。
比如:学生欣赏夏天“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之后,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有所感慨,就适时地让学生谈出自己美的感受——这其中就蕴含着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训。
紧接着,顺势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朗读,使学生在声情并茂中反复揣摩领会。
由此,水到渠成,深刻理解了词句的准确性。
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的方式也实现了全面革新。
2、突破重点、难点当教学中的知识要点、关键词句需要理解,而学生“若有所悟”又“启而不发”时,我将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与语文学科整合,帮助学生理解,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图文对照形象地理解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小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倒影”夏天“森林浸于晨雾、像利箭般的金光”;秋天“松柏更苍翠、落叶飞舞”;冬天“雪花飞舞、西北风呼呼”所描绘的种种景象和词句中准确用词的生动含义。
3、情感熏陶,审美鉴赏信息技术多媒体的应用突破了时间、空间、事物变化发展以及人类感官局限,创设了情境。
真实的景象,引人入胜的画面,使学生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丽情境中,大大充实、拓展了教育信息的表现力。
我将一次又一次借用如画的美景吸引学生,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妙景象,体会用词准确。
并机动地安排了拓展欣赏环节,充分展现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是情感熏陶、审美鉴赏的最佳教材。
文中的情感、意境有时是难以完全言传的。
美不是抽象的,美育是感性的,它总伴随着生动的形象出现。
如果学生能看到小兴安岭的真实画面,他们会惊讶,会陶醉,为亲自体会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悦,而有所感悟,而有所抒发。
这种审美感知力正是审美的核心。
(二)、关于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1、激趣导入我将在一课时教学生字和文章的开头部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第二课时教学的一开始,展示精美图片(播放视频,师配乐朗诵)来联系一课时,声情并茂导入新课,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2、精读文本,体会四季美(1)、精读一段,授予学法开课后,展开二课时的训练点:先按照“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其中一个季节,即先让学生边读边想,这个季节美,它的美都体现在什么地方?勾画出来,然后找出你认为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谈体会,再感情朗读,最后小结本段学习方法(读——想美在哪些地方、画——描写的景物、找——写得生动准确的词语、句子、析——好在哪里、读——感情朗读),这样教学的主要意图在于让学生掌握一种学习方法——“怎样读懂一段写景的文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句子的生动描写。
(2)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再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去自学描写其他几个季节的段落,培养自学能力,体现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自读自悟、自感自言,同时也是在检验学生掌握技能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的学法训练,并应用于自学实践,使学学法到用学法有机地联系,并使教学步骤更显层次,使学生学有所得,体现了一种能力的训练培养。
3、总结全文、领悟升华在教学最后,我将利用末尾自然段总结,简明扼要地给本课教学画上完美的句号。
(课件再次出示小兴安岭四季美景)4、拓展文本、延伸课堂若有剩余时间,“学生导游”将给学生进一步留下深刻难忘的回忆。
(三)、关于板书设计意图:a) 体现文章结构和写作顺序;b) 体现各部分重点;c) 强调本文以“树”为主线来展示小兴安岭绚丽多彩的画面。
四,教学效果预计:我想,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通过图文结合的生动画面,我相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在“认知、情感、技能”这几方面,既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又掌握了学习方法,多种能力得到训练培养,切实体会到了字里行间的准确描写,达到动之以情、理解认识、想象激情、情不自禁、真情流露,在朗读中抒情的完美效果!今天我的说课只是在这方面初步的尝试,肯定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恳请在座的各位各位老师指正,帮助。
谢谢大家!《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
今天,老师特意带来几张图片,和大家共同欣赏。
(课件播放: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春天;草木旺盛,绿树成荫的夏天;落叶飞舞,果实累累的秋天;冰雪覆盖,白雪皑皑的冬天。
)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景色吗?指名回答(板书:小兴安岭)课件出示小兴安岭地理位置图。
2、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看了这几张图片,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指名回答。
(板书:美丽的)3、能不能用文中的话说,小兴安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指名回答。
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既是美丽的大花园,又是巨大的宝库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
4、复习词语。
二、精读文本,体会四季美(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课件出示课文配乐朗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认为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最美啊?为什么?2、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主要写了什么景物,勾画出来春:(学生汇报),听了你们的汇报,老师也想去小兴安岭,是呀,春天的小兴安岭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真叫人喜欢。
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为这些美丽的画面配音。
(播放课件,教师引导学生读)3、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和词语。
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师:理解“抽出”,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抽出”,有什么特别吗?指导读这句。
4、这么美的春景,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呀,那请喜欢的同学都站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5、归纳学习方法(读——想美在哪些地方、画——描写的景物、找——写得生动准确的词语和句子、析——好在哪里、读——感情朗读)课件出示过渡:我们欣赏了小兴安岭美丽的春天,那夏天、秋天、冬天又怎样呢?你们想知道吗?现在,老师让你们自己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出示课件:自学卡片)要求学生拿出自学卡片。
1、用学前一部分的方法理解描写其他几个季节的自然段,掌握“读懂一段写景文章”的方法,自学后同桌交换意见,解决疑难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a,夏天(1)这段写了夏天小兴安岭什么景物?(出示课件)(2)夏天的树木是怎样的,读有关句子①教师让学生找出最能突出夏天小兴安岭树木的特点的词。
出示句子(多媒体展示),理解“葱葱茏茏”;(板书: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②用换词方式,体会“密密层层”、“封”的准确性(“挡”、“遮”);③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你从哪儿可以具体看出来?④教师范读,再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过渡:刚才这个句子是老师最喜欢的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句?(3)第二句:“浓雾”①出示句子(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词;②看图,帮助学生理解“浸”;③想象情境,指导朗读:雾在山谷里飘起,由于森林被茂密的树叶子封得严严实实,浓雾不易散去,整个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似的。
要是置身其中,你感觉怎样?能读出你的感觉吗?(4)第三句:“太阳”①出示句子(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质疑;②看图理解“缕”、“像利剑”;③朗读这个句子。
(5)第四句:“野花”①出示句子,说说这句好在哪儿?②齐读句子。
(6)小结:这一段,作者抓住夏天花木繁茂的特点。
先从夏天早晨写起,写出了小兴安岭早晨特有的朦胧美,再写太阳渐渐升高,阳光驱散浓雾,出现利箭一样的金光,大花坛似的草地。
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很注意突出季节特点。
b、秋天和冬天①第四、第五自然段各写了什么景物?(多媒体展示:秋天、冬天)②在“秋天”、“冬天”一段,哪个句子写得好?(板书:秋:落叶飞舞、果实累累;冬:树上积雪、动物过冬)③出示句子:a.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4.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换词,让学生理解“飞舞”更能表现秋天的欢快、活泼;“刮”字突出西北风非常猛烈)小结:秋天果实累累,遍地是名贵药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这是多么令人惊喜!冬天,小兴安岭雪花纷飞,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增添了无穷情趣。
这两段,作者也是抓住景物的特点,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刻写出来的。
C、指导学生读出丰收的喜悦及动物的不同表现。
三、总结全文、领悟升华:1、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2、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我们大家却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地方?(板书:大花园、宝库)3、齐读最后一段4、师生配合朗读课文。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多媒体展示)今天,老师在同学们出色的表现中一起去旅游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心情非常的高兴,现在,请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我们来填一填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树木都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