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功人士常用人们往往忽略的6大经验

成功人士常用人们往往忽略的6大经验

成功人士常用人们往往忽略的6大经验
作者:暂无
来源:《智富时代·时代财富》 2014年第11期
文_朱荣章编辑_曾文广
面对无数成功人士,你可能对人家投去无比羡慕眼光的同时,也对自己多了一份“技不如人”的感慨:“成功人士无
一不才华出众,咱可不能跟人家比!”这话在一定角度上有一定道理,但就“成功”而言,随便挑出一个,他们的个人才
华都不比大多数人强出多少,大部分其实“很一般般”。

比如成为成功人士标杆的恒大地产的许家印、大连万达的王健林、北京SOHO的潘石屹、新希望的刘永好、刘永行兄弟,还有在美国敢于把现任总统奥巴马告上法庭并打赢这个国际官
司的三一重工的梁稳根等,都不是“才华出众”者,甚至如今的大跨国企业集团,比如沃尔玛、肯德基、麦当劳等商业帝
国的创始人,乍看起来都是传奇,其实都很平民、很贫民,可这些很平民、很贫民的人却干出了一件又一件“才华出众”
的事,成为赫赫有名的成功人士……
那么,他们不比大多数人有才华却干出了才华出众的事,凭的是什么?凭的就是人人都会、人人都懂,但绝大部
分人常常忽略了的六大经验。

一、结合自身条件,客观冷静地去寻找值得、适合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并坚持不懈。

可以说,任何人的人生目标都会受到一定客观环境的制约,“环境改造人”,“环境决定人的意识和思维”,说的就是
这个道理,年幼时的理想未必就是长大以后的理想,更未必就是终身的奋斗目标。

作家蒋子龙年轻时“就想当一名职业
军人”,但后来遇到了特殊情况,结果,他“赌气”做了个成功的作家。

总的来说,兴趣随着工作走,目标伴着兴趣来。

提起沃尔玛——这个世界第一大零售集团,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但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商业帝国崛起在美国中西部
一个偏僻的、仅有3000人的小镇?又有多少人知道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当初是个穷小子?他和许多初出
茅庐的年轻人一样,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1940年,山姆·沃尔顿即将大学毕业,他计划拿到学士学位后继续深造。

但他随即意识到,自己“半工半读”根本无法筹足深造的学费。

于是,他决定先找一份工作来解决眼下的生存困境。

当时有
两家零售行业的公司在招募员工,经过反复考虑,山姆·沃尔顿选择了彭尼公司。

命运的安排就是如此奇妙,尽管山姆·沃尔顿进入零售业纯属偶然,但一旦真的干上了这一行,他发现自己几乎是立即爱上了零售,在这一行里一干就是
52年。

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天,他对零售的热受丝毫未减。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从一开始,我就爱上了零售业,至今
我仍然热爱这项事业。


二、愿意并充分听取家人的意见。

山姆·沃尔顿的成功与媳妇的“好言相劝”是分不开的。

山姆·沃尔顿在彭尼公司待了18个月,正赶上1941年底美国对日本宣战。

1941年初,作为预备役军官训练团的
一员,他辞去了彭尼公司的工作,应征入伍。

他因故不能上前线,但还是被编到了预备军官训练团担任少尉。

入伍后
他作了两个影响他一生的重大决定:一是决定与他热恋已久的女友海伦结婚,海伦小姐是一位富有活力而又聪慧过人
的漂亮女孩;二是决定将来选择零售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

尽管只在彭尼公司工作了18个月,但工作的经验和兴趣
理性地促成了他将来的职业目标。

那时,他只要条件允许,就到图书馆查阅与零售业有关的书籍。

休假时,他仔细研究、观察当地的零售企业,力争把人家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聚集在自己身上,为将来开店作准备。

1945年,二战结束,山姆回到家中,他原打算与大学的同窗好友汤姆合伙买下一家特许商店共同经营,但海伦的
意见与他截然相反。

海伦认为,与外人合伙风险太大,弊端太多。

道理就在于不同的利益共同体有着不同的追求。


个根本上的“不同”,决定以后不管怎么经营,它都会因种下的这颗“利益追求不同”的种子而给以后带来种种风险。

独资
经营最为可靠。

经过反复慎重考虑,山姆听取了海伦的意见。

三、向制造商直接进货,减少中间环节的递次加价,让利给消费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