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讲稿
(一)中国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主要经验
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 1、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 各级党委、 政府认真负责, 2 、 各级党委 、 政府认真负责 , 靠前指 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挥 ; 广大党员 、 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 3 、 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的政治优势、 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的政治优势 、 组织优势。 建立了统一领导、 组织优势 。 建立了统一领导 、 综合协 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调 、 分类管理 、 分级负责 、 属地管理 为主的应急体制。 为主的应急体制。
公共危机管理
2010、6
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 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 力。
--摘自《中Biblioteka 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一、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
• 1、公共危机:是指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 公共利益,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 需要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介入,运 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 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
中央政府
(国务院应急办) 国务院应急办) 国务院应急办
CPC Central Committee State Council
企业事业 单位和社会 组织团体
Enterprises Establishments Social organization
省(区、市)
Provinces
国务院各部门
Ministries
突发 事件 分四 大类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
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国家预案 部委预案 省政府预案 部门预案 市政府预案 部门预案 县政府预案 部门预案 乡镇政府预案
机关预案 社区、 社区、家庭预案 机关预案
公共聚集场所预案
机关预案
企事业预案 重点工程预案
机关预案
2. 应急体制建设 我国基本建立了“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 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并建 立了涵盖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上下 统一、层级分明、职责明确的应急管 理机构(所有省级政府和96%的市级政 府、81%的县级政府确立了应急管理办 事机构)。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1)、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 • 制定、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 制订、健全应急预案体系; • 进行信息监测与分析; • 完善应急资源储备; • 加强公共危机应对培训。
• 2)公共危机决策机制 • 3)公共危机应对机制 • 4)公共危机的新闻发布机制 • 5)公共危机的善后机制
• 2、应急管理”
建立健全社会管理 机制 监测预警机制 应急信息传递机制 应急决策和指挥机 制 应急响应机制
应急保障机制( 应急保障机制 ( 包 括应急资源配置 与征用) 与征用) 恢复与重建机制 评估与奖惩机制 国际合作机制等。
4. 应急法制建设
主要是依法行政, 主要是依法行政,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 步走向规范化、 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并通过对实 步走向规范化 、 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 践的总结,促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断完善。 践的总结,促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断完善。 我国先后制定和修订了40 多部与应急管理相关 我国先后制定和修订了 40多部与应急管理相关 40 行政 法规和 的 法 律 、 50 多件 行政法 规和 60 多 件 部门 规 章 。 如 突发事件应对法》 防震减灾法》 《 突发事件应对法 》 、 《 防震减灾法 》 、 《 传染病 防治法》和《消防法》等。 防治法》 消防法》 我国政府特别注重在应对灾难的实践中不断完 法规 及 时发 善 法 律 法 规 和政 策 , 如 2008 年 6 月 8 日 及时 发 布 了 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条例》 《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条例》等。
二、我国危机管理发展历程: 我国危机管理发展历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经历了六 十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 年特大洪涝灾害、 十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考验 年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考验。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考验。 特别是抗击“非典”之后, 特别是抗击“非典”之后,我国的防灾减灾 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发生了质的飞跃。 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发生了质的飞跃。 2003年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 2003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立健 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 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 和风险的能力”的重大决策,把制定、 和风险的能力”的重大决策,把制定、修订应急 预案和建立、健全应急体制、机制、法制( 预案和建立、健全应急体制、机制、法制(简称 一案三制” 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一案三制”)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自此,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向综合性、 自此,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向综合性、系 统性转变,并经受了一系列考验, 统性转变,并经受了一系列考验,在实践中稳步 推进、不断加强。 推进、不断加强。
• 1)应急管理中的“急”是指灾害、 )应急管理中的“ 是指灾害、 事故和事件(以下简称为灾害), 事故和事件(以下简称为灾害), 包括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 包括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社 会事件和恐怖事件等四类。 会事件和恐怖事件等四类。 • 应急管理中的“应”是指应对和对 应急管理中的“ 要求具有针对性、 应,要求具有针对性、适时性和有 效性。 效性。
国务院部门预案(86件 国务院部门预案(86件)
Plans by departments under State Council (80)
省级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by the provincial and local government
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by the enterprises and business units
• 2)生产领域的应急管理 ) • 指导思想:是要降低风险、减少损 指导思想:是要降低风险、 失、社会和谐和安全发展。 社会和谐和安全发展。 • 应急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 应急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 防为主、综合治理” 监管前移。 防为主、综合治理”和监管前移。
• 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可以描述为如下的矩阵 (七“全”安全矩阵):
市(地、州)
Municipalities
县(市、旗)
Counties
乡镇人民政府
Towns
• 中国应急管理机构共分为五 个层次: 个层次: • 一是领导机构, 一是领导机构, • 二是办事机构, 二是办事机构, • 三是工作机构, 三是工作机构, • 四是地方机构, 四是地方机构, • 五是专家组。 五是专家组。
(一)中国特色的“一案三制”建设 中国特色的“一案三制”
“一案”:制定修订应急预案。 一案” 制定修订应急预案。 “三制”:建立健全应急体制、 三制” 建立健全应急体制、 机制和法制。 机制和法制。
1、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
National Emergency Planning System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全国应急管理体制
中央政府 国家部委 省级政府 省级部门 市政府 市级部门 县政府 县级部门 乡镇政府
应急办 农村、 农村、社区 应急办
社团组织
应急办
企事业单位 重大项目
应急办
3. 应急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 体系,形成统一指挥、 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 能齐全、反应灵敏、 能齐全、反应灵敏、协调 有序、 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 制。
• 公共危机的种类 • 自然灾害危机:水旱、地震、地质、海 自然灾害危机:水旱、地震、地质、 洋灾害等 • 事故灾难危机:安全生产、核事故、环 事故灾难危机:安全生产、核事故、 境事件等 • 公共卫生危机:非典、三聚氰胺、流感 公共卫生危机:非典、三聚氰胺、 等 • 社会安全危机: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 社会安全危机:恐怖袭击、 等 。
• 应急管理中的“管理”是指事先的监测、 应急管理中的“管理”是指事先的监测、 监控和监管和事后的协调、救援、 监控和监管和事后的协调、救援、分析和 处理。 处理。 • 应急管理的属性具有社会性、科学性和战 应急管理的属性具有社会性、科学性和 社会性 略性(包括系统性、全局性和长期性)。 略性(包括系统性、全局性和长期性)。 它属于软科学研究范畴的重要课题。 它属于软科学研究范畴的重要课题。
企业主体 政府监察 部门监管 中介服务 设计 生产 储运 销售 安全 节能 减排 高效 先进性 稳定性 可靠性 保障性 定寿 延寿 淘汰 再制造 检验 评估 失效 救援 政府手段 科技手段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 行政) (市场 市场) 行政 市场 媒体监督 全方位 使用 全过程 舒适 全目标 维修性 全特性 再使用 全寿命 反馈 全环节 人文手段 全手段
National general emergency plan for outburst public accidents
全国 应急 预案 体系 框架
Framework of national emergency plan system
国家级专项预案(26件 国家级专项预案(26件)
National special plans (25)
二、我国灾害特点 多灾并发、大灾多发、 多灾并发、大灾多发、举世瞩目
灾害之大历史罕见; 灾害之大历史罕见; 灾害之频历史罕见; 灾害之频历史罕见; 受灾之广历史罕见; 受灾之广历史罕见; 灾害之重历史罕见; 灾害之重历史罕见; 救灾之难历史罕见。 救灾之难历史罕见。
一个聪明的民族, 一个聪明的民族,她会从灾难 中学到比平时多得多的东西。 中学到比平时多得多的东西。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 难,不 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恩格斯 ——恩格斯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 4 、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 、 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方针。 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方针。 以人为本, 依靠法制, 依靠科学, 5 、 以人为本 , 依靠法制 , 依靠科学 , 依靠群众和社会力量。 依靠群众和社会力量。 6 、 军民合作, 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 军民合作 , 作用。 即人民解放军、 武警、 作用 。 即人民解放军 、 武警 、 公安 部队和预备役民兵; 部队和预备役民兵 ; 各个专业应急 处置队伍; 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农村、 处置队伍 ; 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农村 、 社区的民众。 社区的民众。